|
|
三峽文物保護 |
北京元大都城墻遺址成了堆料場 |
國務院關(guān)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gòu):
國務院核定文化部確定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080處)以及與現(xiàn)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106處),現(xiàn)予公布。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文物是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進民族團結(jié)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務院關(guān)于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通知》(國發(fā)〔2005〕42號)的要求,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針對不同文化遺產(chǎn)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方式,科學規(guī)劃,妥善處理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改善的關(guān)系,認真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國務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計1080處)
一、古遺址(共計220處)
序號 編 號 名 稱 時 代 地 址
1 Ⅰ-1 元大都城墻遺址 元 北京市朝陽區(qū)、海淀區(qū)
2 Ⅰ-2 十字寺遺址 元 北京市房山區(qū)
3 Ⅰ-3 天妃宮遺址 元至清 天津市河東區(qū)
4 Ⅰ-4 爪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河北省遷安市
5 Ⅰ-5 石北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北省永年縣
6 Ⅰ-6 北福地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北省易縣
7 Ⅰ-7 釣魚臺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北省曲陽縣
8 Ⅰ-8 臺西遺址 商 河北省藁城市
9 Ⅰ-9 東先賢遺址 商 河北省邢臺縣
10 Ⅰ-10 南陽遺址 周 河北省容城縣
11 Ⅰ-11 講武城遺址 戰(zhàn)國至漢 河北省磁縣
12 Ⅰ-12 常山郡故城 漢 河北省元氏縣
13 Ⅰ-13 土城子城址 南北朝 河北省尚義縣
14 Ⅰ-14 邊關(guān)地道遺址 宋 河北省永清縣
15 Ⅰ-15 會州城 遼至明 河北省平泉縣
16 Ⅰ-16 劉伶醉燒鍋遺址 金至元 河北省徐水縣
17 Ⅰ-17 九連城城址 金至元 河北省沽源縣
18 Ⅰ-18 海豐鎮(zhèn)遺址 金 河北省黃驊市
19 Ⅰ-19 小宏城遺址 元 河北省沽源縣
20 Ⅰ-20 大名府故城 宋 河北省大名縣
21 Ⅰ-21 塔水河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陵川縣
22 Ⅰ-22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 周至漢 山西省聞喜縣
23 Ⅰ-23 南村城址 戰(zhàn)國至晉 山西省方山縣
24 Ⅰ-24 黃河棧道遺址 漢至清 山西省平陸縣
25 Ⅰ-25 霍州窯址 宋至元 山西省霍州市
26 Ⅰ-26 洪山窯址 宋至清 山西省介休市
27 Ⅰ-27 阿善遺址 新石器時代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
28 Ⅰ-28 趙寶溝遺址 新石器時代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敖漢旗
29 Ⅰ-29 紅山遺址群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
30 Ⅰ-30 夏家店遺址群 新石器時代至戰(zhàn)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
31 Ⅰ-31 朱開溝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伊金霍洛旗
32 Ⅰ-32 秦直道遺址 秦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陜西省旬邑縣
33 Ⅰ-33 麻池城址和召灣墓群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
34 Ⅰ-34 黑城城址 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
35 Ⅰ-35 朔方郡故城 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磴口縣、巴彥淖爾市
36 Ⅰ-36 霍洛柴登城址 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杭錦旗
37 Ⅰ-37 克里孟城址 漢至南北朝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察哈爾右翼后旗
38 Ⅰ-38 沃野鎮(zhèn)故城 漢至南北朝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前旗
39 Ⅰ-39 白靈淖爾城址 南北朝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固陽縣
40 Ⅰ-40 十二連城城址 隋至唐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準格爾旗
41 Ⅰ-41 城川城址 唐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前旗
42 Ⅰ-42 查干浩特城址 遼至明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魯科爾沁旗
43 Ⅰ-43 安答堡子城址 金至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
44 Ⅰ-44 凈州路故城 金至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四子王旗
45 Ⅰ-45 砂井路總管府故城 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四子王旗
46 Ⅰ-46 巴彥烏拉城址 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溫克族自治旗
47 Ⅰ-47 廟后山遺址 舊石器時代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
48 Ⅰ-48 高臺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遼寧省新民市
49 Ⅰ-49 石臺子山城 漢至唐 遼寧省沈陽市
50 Ⅰ-50 赫圖阿拉故城 明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51 Ⅰ-51 百草溝遺址 戰(zhàn)國至晉 吉林省汪清縣
52 Ⅰ-52 自安山城 南北朝 吉林省通化市
53 Ⅰ-53 龍?zhí)渡匠?nbsp; 晉 吉林省吉林市
54 Ⅰ-54 蘇密城 唐 吉林省樺甸市
55 Ⅰ-55 城山子山城 唐 吉林省敦化市
56 Ⅰ-56 磨盤村山城 唐至金 吉林省圖們市
57 Ⅰ-57 偏臉城城址 遼至金 吉林省梨樹縣
58 Ⅰ-58 秦家屯城址 遼至金 吉林省公主嶺市
59 Ⅰ-59 城四家子城址 遼至元 吉林省白城市
60 Ⅰ-60 葉赫部城址 明 吉林省四平市
61 Ⅰ-61 輝發(fā)城址 明 吉林省輝南縣
62 Ⅰ-62 五排山城址 戰(zhàn)國至漢 黑龍江省東寧縣
63 Ⅰ-63 小四方山城址 戰(zhàn)國至金 黑龍江省穆棱市
64 Ⅰ-64 雁窩島城址 隋 黑龍江省寶清縣
65 Ⅰ-65 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
66 Ⅰ-66 瓦里霍吞城址 遼至清 黑龍江省樺川縣
67 Ⅰ-67 桃溫萬戶府故城 元 黑龍江省湯原縣
68 Ⅰ-68 莽吉塔站故城 明 黑龍江省撫遠縣
69 Ⅰ-69 南京人化石地點 舊石器時代 江蘇省南京市
70 Ⅰ-70 藤花落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連云港市
71 Ⅰ-71 大墩子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邳州市
72 Ⅰ-72 花廳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新沂市
73 Ⅰ-73 三星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金壇市
74 Ⅰ-74 駱駝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宜興市
75 Ⅰ-75 青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蘇省海安縣
76 Ⅰ-76 綽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江蘇省昆山市
77 Ⅰ-77 天目山遺址 周 江蘇省姜堰市
78 Ⅰ-78 宜興窯址 晉至清 江蘇省宜興市
79 Ⅰ-79 鐘山建筑遺址 南北朝 江蘇省南京市
80 Ⅰ-80 明故宮遺址 明 江蘇省南京市
81 Ⅰ-81 龍江船廠遺址 明 江蘇省南京市
82 Ⅰ-82 跨湖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杭州市
83 Ⅰ-83 上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浦江縣
84 Ⅰ-84 譚家灣遺址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
85 Ⅰ-85 南河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嘉興市
86 Ⅰ-86 錢山漾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浙江省湖州市
87 Ⅰ-87 茅灣里窯址 周至戰(zhàn)國 浙江省杭州市
88 Ⅰ-88 富盛窯址 周至戰(zhàn)國 浙江省紹興縣
89 Ⅰ-89 遞鋪城址 春秋至南北朝 浙江省安吉縣
90 Ⅰ-90 小仙壇窯址 漢 浙江省上虞市
91 Ⅰ-91 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 宋至元 浙江省杭州市
92 Ⅰ-92 永豐庫遺址 元 浙江省寧波市
93 Ⅰ-93 人字洞遺址 舊石器時代 安徽省繁昌縣
94 Ⅰ-94 臨渙城址 戰(zhàn)國 安徽省濉溪縣
95 Ⅰ-95 北苑御焙遺址 宋 福建省建甌市
96 Ⅰ-96 磁灶窯址 宋至元 福建省晉江市
97 Ⅰ-97 德濟門遺址 宋至明 福建省泉州市
98 Ⅰ-98 南勝窯址 明至清 福建省平和縣
99 Ⅰ-99 樊城堆遺址 新石器時代 江西省樟樹市
100 Ⅰ-100 牛頭城址 商至周 江西省新干縣
101 Ⅰ-101 白口城址 漢至南北朝 江西省泰和縣
102 Ⅰ-102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元至清 江西省進賢縣
103 Ⅰ-103 御窯廠窯址 明至清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
104 Ⅰ-104 沂源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東省沂源縣
105 Ⅰ-105 北辛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滕州市
106 Ⅰ-106 王因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兗州市
107 Ⅰ-107 賈柏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汶上縣
108 Ⅰ-108 小荊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章丘市
109 Ⅰ-109 東岳石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平度市
110 Ⅰ-110 白石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煙臺市
111 Ⅰ-111 兩城鎮(zhèn)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日照市
112 Ⅰ-112 堯王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日照市
113 Ⅰ-113 東海峪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日照市
114 Ⅰ-114 后李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淄博市
115 Ⅰ-115 三里河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膠州市
116 Ⅰ-116 傅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廣饒縣
117 Ⅰ-117 教場鋪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茌平縣
118 Ⅰ-118 歸城城址 周 山東省龍口市
119 Ⅰ-119 郯國故城 周至漢 山東省郯城縣
120 Ⅰ-120 邾國故城 周至漢 山東省鄒城市
121 Ⅰ-121 偪陽故城 周至晉 山東省棗莊市
122 Ⅰ-122 東平陵故城 漢 山東省章丘市
123 Ⅰ-123 中陳郝窯址 南北朝至清 山東省棗莊市
124 Ⅰ-124 龍華寺遺址 南北朝至隋 山東省博興縣
125 Ⅰ-125 寨里窯址 南北朝至唐 山東省淄博市
126 Ⅰ-126 織機洞遺址 舊石器時代 河南省滎陽市
127 Ⅰ-127 楊臺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駐馬店市
128 Ⅰ-128 瓦店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禹州市
129 Ⅰ-129 石固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長葛市
130 Ⅰ-130 郝家臺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漯河市
131 Ⅰ-131 王油坊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永城市
132 Ⅰ-132 李莊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柘城縣
133 Ⅰ-133 王灣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洛陽市
134 Ⅰ-134 鹿臺崗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河南省杞縣
135 Ⅰ-135 新砦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夏 河南省新密市
136 Ⅰ-136 唐戶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河南省新鄭市
137 Ⅰ-137 蒲城店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河南省平頂山市
138 Ⅰ-138 大師姑城址 夏至商 河南省滎陽市
139 Ⅰ-139 小雙橋遺址 商 河南省鄭州市
140 Ⅰ-140 宋國故城 周 河南省商丘市
141 Ⅰ-141 衛(wèi)國故城 周 河南省淇縣
142 Ⅰ-142 黃國故城 周 河南省潢川縣
143 Ⅰ-143 共城城址 周 河南省輝縣市
144 Ⅰ-144 滑國故城 周 河南省偃師市
145 Ⅰ-145 葉邑故城 周 河南省葉縣
146 Ⅰ-146 軹國故城 周 河南省濟源市
147 Ⅰ-147 下河灣冶鐵遺址 戰(zhàn)國至漢 河南省泌陽縣
148 Ⅰ-148 望城崗冶鐵遺址 漢 河南省魯山縣
149 Ⅰ-149 瓦房莊冶鐵遺址 漢 河南省南陽市
150 Ⅰ-150 三楊莊遺址 漢 河南省內(nèi)黃縣
151 Ⅰ-151 山陽故城 漢 河南省焦作市
152 Ⅰ-152 段店窯址 唐至宋 河南省魯山縣
153 Ⅰ-153 大周封祀壇遺址 唐 河南省登封市
154 Ⅰ-154 扒村窯址 宋至元 河南省禹州市
155 Ⅰ-155 當陽峪窯址 宋 河南省修武縣
156 Ⅰ-156 張公巷窯址 金至元 河南省汝州市
157 Ⅰ-157 建始直立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湖北省建始縣
158 Ⅰ-158 馬家垸遺址 新石器時代 湖北省沙洋縣
159 Ⅰ-159 陶家湖遺址 新石器時代 湖北省應城市
160 Ⅰ-160 雞鳴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 湖北省公安縣
161 Ⅰ-161 鄧國故址 周 湖北省襄樊市
162 Ⅰ-162 施州城址 宋 湖北省恩施市
163 Ⅰ-163 唐崖土司城址 元至清 湖北省咸豐縣
164 Ⅰ-164 容美土司遺址 明至清 湖北省鶴峰縣
165 Ⅰ-165 高廟遺址 新石器時代 湖南省洪江市
166 Ⅰ-166 炭河里遺址 周 湖南省寧鄉(xiāng)縣
167 Ⅰ-167 舜帝廟遺址 宋 湖南省寧遠縣
168 Ⅰ-168 寶鏡灣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廣東省珠海市
169 Ⅰ-169 白蓮洞遺址 舊石器至新石器時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
170 Ⅰ-170 鯉魚嘴遺址 舊石器至新石器時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
171 Ⅰ-171 感馱巖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戰(zhàn)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那坡縣
172 Ⅰ-172 秦城遺址 秦至晉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
173 Ⅰ-173 智城城址 唐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上林縣
174 Ⅰ-174 甘泉島遺址 唐至宋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175 Ⅰ-175 北礁沉船遺址 唐至清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176 Ⅰ-176 儋州故城 唐至清 海南省儋州市
177 Ⅰ-177 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新石器時代 四川省茂縣、汶川縣
178 Ⅰ-178 金沙遺址 商至周 四川省成都市
179 Ⅰ-179 大洋堆遺址 周至戰(zhàn)國 四川省西昌市
180 Ⅰ-180 城壩遺址 戰(zhàn)國至漢 四川省渠縣
181 Ⅰ-181 劍門蜀道遺址 戰(zhàn)國至清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182 Ⅰ-182 嚴道城址 漢 四川省滎經(jīng)縣
183 Ⅰ-183 老君山硝洞遺址 明至清 四川省江油市
184 Ⅰ-184 劍南春酒坊遺址 清 四川省綿竹市
185 Ⅰ-185 寧谷遺址 漢 貴州省安順市
186 Ⅰ-186 萬山汞礦遺址 唐至清 貴州省銅仁地區(qū)
187 Ⅰ-187 白羊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云南省賓川縣
188 Ⅰ-188 山龍(山字旁加龍)唐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山于(山字旁加于)
圖山城址
189 Ⅰ-189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陜西省南鄭縣
190 Ⅰ-190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神木縣
191 Ⅰ-191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佳縣
192 Ⅰ-192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
193 Ⅰ-193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寶雞市
194 Ⅰ-194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陜西省商洛市
195 Ⅰ-195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華陰市
196 Ⅰ-196 鳳凰山遺址 商至周 陜西省岐山縣
197 Ⅰ-197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陜西省清澗縣
198 Ⅰ-198 梁帶村遺址 周 陜西省韓城市
199 Ⅰ-199 楊家村遺址 周 陜西省眉縣
200 Ⅰ-200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陜西省扶風縣
201 Ⅰ-201 麟州故城 唐至明 陜西省神木縣
202 Ⅰ-202 林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甘肅省東鄉(xiāng)族自治縣
203 Ⅰ-203 牛門洞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甘肅省會寧縣
204 Ⅰ-204 寺洼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甘肅省臨洮縣
205 Ⅰ-205 西河灘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甘肅省酒泉市
206 Ⅰ-206 火燒溝遺址 青銅時代 甘肅省玉門市
207 Ⅰ-207 破城子遺址 漢至唐 甘肅省安西縣
208 Ⅰ-208 八卦營城址 漢至晉 甘肅省民樂縣
209 Ⅰ-209 八角城城址 唐至明 甘肅省夏河縣
210 Ⅰ-210 永泰城址 明 甘肅省景泰縣
211 Ⅰ-211 柳灣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青海省樂都縣
212 Ⅰ-212 沈那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青海省西寧市
213 Ⅰ-213 鴿子山遺址 舊石器時代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青銅峽市
214 Ⅰ-214 菜園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海原縣
215 Ⅰ-215 照壁山銅礦遺址 漢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
216 Ⅰ-216 靈武窯址 宋至明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
217 Ⅰ-217 張家場城址 漢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
218 Ⅰ-218 丹丹烏里克遺址 南北朝至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策勒縣
219 Ⅰ-219 麻扎塔格戍堡址 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墨玉縣
220 Ⅰ-220 通古斯巴西城址 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和縣
二、古墓葬(共77處)
序 號 編 號 名 稱 時 代 地址
221 Ⅱ-1 金陵 金 北京市房山區(qū)
222 Ⅱ-2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明至清 北京市西城區(qū)
223 Ⅱ-3 袁崇煥墓和祠 明至民國 北京市崇文區(qū)
224 Ⅱ-4 邢國墓地 周 河北省邢臺市
225 Ⅱ-5 所藥村壁畫墓 漢 河北省望都縣
226 Ⅱ-6 隆堯唐祖陵 唐 河北省隆堯縣
227 Ⅱ-7 張柔墓 元 河北省滿城縣
228 Ⅱ-8 怡賢親王墓 清 河北省淶水縣
229 Ⅱ-9 紀曉嵐墓地 清 河北省滄縣
230 Ⅱ-10 崔家河墓群 周 山西省夏縣
231 Ⅱ-11 沙梁坡墓群 漢 山西省天鎮(zhèn)縣
232 Ⅱ-12 古城堡墓群 漢 山西省陽高縣
233 Ⅱ-13 王家峰墓群 南北朝 山西省太原市
234 Ⅱ-14 什貼墓群 南北朝 山西省晉中市
235 Ⅱ-15 栗毓美墓 清 山西省渾源縣
236 Ⅱ-16 扎賚諾爾墓群 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市
237 Ⅱ-17 王昭君墓 漢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
238 Ⅱ-18 韓匡嗣家族墓地 遼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
239 Ⅱ-19 吐爾基山墓 遼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科爾沁左翼后旗
240 Ⅱ-20 蕭氏家族墓 遼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奈曼旗
241 Ⅱ-21 張應瑞家族墓地 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翁牛特旗
242 Ⅱ-22 袁臺子墓 晉 遼寧省朝陽縣
243 Ⅱ-23 馮素弗墓 十六國 遼寧省北票市
244 Ⅱ-24 輝發(fā)河上游石棚墓 周 吉林省梅河口市、柳河縣
245 Ⅱ-25 刀背山墓地 新石器時代 黑龍江省雞西市
246 Ⅱ-26 鴻山墓群 周 江蘇省無錫市
247 Ⅱ-27 徐州墓群 漢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
248 Ⅱ-28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晉 江蘇省南京市
249 Ⅱ-29 東陽土墩墓群 周 浙江省東陽市
250 Ⅱ-30 高氏家族墓地 明 浙江省樂清市
251 Ⅱ-31 于謙墓 明至清 浙江省杭州市
252 Ⅱ-32 李白墓 唐 安徽省當涂縣
253 Ⅱ-33 武夷山崖墓群 青銅時代 福建省武夷山市
254 Ⅱ-34 朱熹墓 宋 福建省建陽市
255 Ⅱ-35 朱軾墓 清 江西省高安市
256 Ⅱ-36 嘴子前墓群 周 山東省海陽市
257 Ⅱ-37 蕭王莊墓群 漢 山東省濟寧市
258 Ⅱ-38 洗硯池墓群 晉 山東省臨沂市
259 Ⅱ-39 崔芬墓 南北朝 山東省臨朐縣
260 Ⅱ-40 韓氏家族墓地 唐 山東省莘縣
261 Ⅱ-41 明魯王墓 明 山東省鄒城市
262 Ⅱ-42 應國墓地 周至漢 河南省平頂山市
263 Ⅱ-43 許慎墓 漢 河南省漯河市
264 Ⅱ-44 韓愈墓 唐 河南省孟州市
265 Ⅱ-45 范仲淹墓 宋 河南省伊川縣
266 Ⅱ-46 歐陽修墓 宋 河南省新鄭市
267 Ⅱ-47 李誡墓 宋 河南省新鄭市
268 Ⅱ-48 青山墓群 周 湖北省枝江市
269 Ⅱ-49 九連墩墓群 戰(zhàn)國 湖北省棗陽市
270 Ⅱ-50 關(guān)陵 三國 湖北省當陽市
271 Ⅱ-51 南漢二陵 五代 廣東省廣州市
272 Ⅱ-52 藤橋墓群 唐至明 海南省三亞市
273 Ⅱ-53 涼山大石墓群 戰(zhàn)國至漢 四川省德昌縣、喜德縣
274 Ⅱ-54 瑞峰崖墓群 漢 四川省青神縣
275 Ⅱ-55 塔梁子崖墓群 漢 四川省中江縣
276 Ⅱ-56 黃傘崖墓群 漢 四川省宜賓縣
277 Ⅱ-57 孟知祥墓 五代 四川省成都市
278 Ⅱ-58 石城山崖墓群 宋至明 四川省宜賓縣
279 Ⅱ-59 瀘縣宋墓 宋 四川省瀘縣
280 Ⅱ-60 交樂墓群 漢 貴州省興仁縣
281 Ⅱ-61 八塔臺墓群 周至明 云南省曲靖市
282 Ⅱ-62 營盤村墓群 明至清 云南省永勝縣
283 Ⅱ-63 查木欽墓群 唐 西藏自治區(qū)拉孜縣
284 Ⅱ-64 秦東陵 秦 陜西省西安市
285 Ⅱ-65 張騫墓 漢 陜西省城固縣
286 Ⅱ-66 明秦王墓 明 陜西省西安市
287 Ⅱ-67 蔡倫墓和祠 清 陜西省洋縣
288 Ⅱ-68 明肅王墓 明 甘肅省榆中縣
289 Ⅱ-69 樓蘭墓群 新石器時代至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若羌縣
290 Ⅱ-70 五堡墓群 青銅時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
291 Ⅱ-71 洋海墓群 青銅時代至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
292 Ⅱ-72 阿日夏特石人墓 隋至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溫泉縣
293 Ⅱ-73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疏附縣
294 Ⅱ-74 速檀·歪思汗麻扎 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寧縣
295 Ⅱ-75 葉爾羌汗國王陵 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莎車縣
296 Ⅱ-76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圖什市
297 Ⅱ-77 哈密回王墓 清至民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