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黃花自繞籬——高仕林國畫作品賞析
秦嶺(天津)
天水畫家高仕林的國畫作品主題豐饒,風格獨具,儼然一景。當下揮毫弄墨者,大多專其一或兼攻其二三,但高仕林的國畫創作比較全面,山水、花鳥、竹石、果蔬諸等,幾乎樣樣涉獵,且筆端達意,墨中見情,直抵傳統國畫的要義和多元審美的標向,可謂云蒸霞蔚,蔚為大觀,彰顯了一位優秀畫家的思想疆域、情感經緯和深厚的功力。在我看來,他的國畫最鮮明的特點是:風格清新,色調明快,情趣飄逸,意境悠遠,內涵豐饒。
“過雨溪山秋色新,攜琴還有竹林人”。高仕林筆下的山水畫多為大小寫意,潑墨處緩急有度,意隨心往;皴染處輕重有序,筆隨情顧。一山一石之間,似聞竹影含月,琴瑟相聞。他的山水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此處無聲勝有聲之感。他分明就是高山流水之間的撫琴人,這讓畫面洋溢著通透的節奏感、韻律感和曼妙的詩意。蘇軾云:“取其意氣,得于象外”。高仕林的花鳥畫充分彰顯了這一點,其花鳥畫多為條幅或斗方,畫面布局層次分明,主體構圖錯落有致,特別是焦墨、淡墨與顏料的配置可謂匠心獨具,一絲不茍,這使花朵、鳥雀在或蒼勁、或輕柔的枝蔓、藤條間如閃爍之星,明凈疏朗,似聞鳥語花香。其果蔬類的畫作構圖既有大氣磅礴之勢,又有婉約精巧之韻,筆墨濃淡相依,勾勒起承轉合。“滿架高撐紫絡索,一枝斜亸金瑯珰”。他筆下的葡萄于枝葉映襯間,墨韻充盈,聚散相間,玲瓏飽滿,宛如流珠溢翠,兼蓄了季節的風情和田園況味。總體看,其畫作能夠對具象狀物賦予開闊的意象和空間,這使他創作的理念和思想從表現對象主體上飛翔起來,讓構思在彼與此之間得到升華,讓筆墨在虛與實之間得到抵達,讓技術在輕與重之間得到呈現。
“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在我看來,披覽眾山,務必登高望遠。高仕林的國畫作品已經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我完全相信,高仕林在創作的千淘萬漉中,定能用更為開闊的視野,參透審美的真諦,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秦嶺,甘肅籍作家,天津工業大學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