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祁山研判六出祁山
常 生 榮
我們到了隴南的禮縣,到了祁山鎮。這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那個祁山。在旗山鎮南邊的東邊的路邊豎著一個很大一個牌子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地。祁山鎮有一個諸葛亮的廟,在這個廟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院子,上面寫著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旁邊有一座小山,大約50多米高,在小山的頂上有一個廟,就是武侯祠。
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于今日陜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于此,興建開創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為山名,位于今日甘肅省禮縣祁山鄉。光從地圖鳥瞰,一個在天水以南,一個在陳倉以東,兩地航空距離超過一百公里,F在我可以說,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每一條線路,我都走過了,包括陳倉道,褒姒道,還有關山道。從戰略地理和軍事地理兩個方面,來分析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態勢。覺得在軍事戰略上的選擇,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天時地利,不足以是諸葛亮這種戰略行動,能夠取得成功。
這里也有諸蔦軍壘,在天水就有諸葛亮軍壘,是天水步校的那個位置。就是諸葛亮在天水的指揮部,指揮六出祁山戰役的地方,他的指揮大本營就設在那里。70年代我到步兵學校參觀的時候,還看了諸葛亮軍壘,是一個土臺子,現在找不到痕跡了。不過諸葛軍壘,已經是天水十大景色之一。在天水的城墻博物館旁邊,就有一個很大的雕塑,刻畫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情景。
諸葛亮為北伐,是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首先是平定了南中,也就是平定了貴州云南地區的叛亂,在這里籌糧籌款,征集兵員,籌集軍事物資。生活在云貴高原一帶的青羌族,善于山地作戰。而且那里的馬匹也好,他做了相當長的時間的準備,為北伐做好各方面準備。
我們現在知道的是馬謖失街亭,為什么在六出祁山,顯得非常重要呢?因為當時諸葛亮選擇的北方路線是相當謹慎的,從漢中到關中有6條線路,他選了最遠的一條也是最平的,一條就是到隴右到占領跌停實際上就占領了,龍右通往關中的要道,而他占領了隴右之后,隴西附近的幾個郡都倒向了他,他有了戰略的依托。
但它的問題是,錯用了馬謖,指揮不當失去了街亭,也就失去了回中道的重要戰略通道。曹魏占領了街亭,也就實施了對隴右地區的戰略控制。所以第1次是出師不利,就導致了六出祁山的失敗,F在很多地方都說有街辛,實際上準確的街亭,應該是秦安的街亭鎮。因為從軍事戰略上來看,它就符合當時一出祁山的那種戰略地形,馬謖失了街亭。也就導致了諸葛亮第1次出祁山的失敗。而第1次出祁山的失敗,就導致了以后出祁山都難以成功,因為失去了重要的戰略通道。
實際上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7年的時間,從公元的227年開始,一直到他死亡7年時間,5次北也就是5次出祁山。
第一次出祁山,也就是第1次北伐。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后,就準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這為諸葛亮的北伐,營造了比較好的政治環境。后諸葛亮令趙云、鄧芝作出箕谷疑兵,由斜谷(今陜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姜維做先鋒?墒牵R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司馬懿所敗,丟了街亭。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謖街亭之失,不僅是一次戰役上的失利,而是整個北伐戰略的失利。
第二次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陜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由于魏軍的軍事工事十分堅固,久攻不下,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占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又由于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后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第四次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231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扎營拒守。此時劉禪聽信諸葛亮早晚欲稱帝的謠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就是天水市的木道附近,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出祁山。第五次北伐是建興十二年(234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眉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司馬懿也筑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后,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在六出祁山之前,做了大量的戰略準備。在劉備死了之后,他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讓蜀地休養生息。醫療長期的戰爭創傷,促進經濟發屈。同時實施了一個重大戰略的舉措,就是穩定大后方。及時向貴州和云南出擊,平定了這一地帶的叛亂。最主要的是籌集糧食,準備戰馬,擴充兵員,豐富和壯大戰爭物資。在云貴高原有大量的用于戰爭的物質,特別是戰馬,尤其是青羌這個民族,具有很好的山地作戰能力。諸葛亮在向南征討的時候,收容了5個青羌部落的兵力,壯大了蜀國的軍隊力量。特別是在向南征討的時候,征集了大量的馬匹,牛樂驢騾,還有皮革,朱砂和各種武器,為北伐做了充分的戰略物資準備。
在做了這些準備之后,諸葛亮向劉禪寫了出師表,然后移師到漢中,又對進攻曹魏的路線,做了詳細的分析和研判。他在北伐心戰略勾畫上,總體是比較謹慎的,符合諸葛亮一生為謹慎的性格。他選擇了路途比較平坦,但比較遙遠的祁山道。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于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聞訊都反魏附蜀。張郃出拒隴山,大破馬謖于街亭,王平獨木難支。諸葛亮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漢中。
如果客觀地分析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不能得出不可為而為之的結論。諸葛亮真的是想以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行動,實現興復漢室的理想。但是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大的方面來分析。蜀漢與曹魏相比,并不占有優勢。
首先從天時來講,最主要的是從政治形勢,國家穩定的情況來分析,當時的曹魏政權,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使魏國處于比較穩定富庶的狀態。他的人口也多于蜀漢。魏國的人口是1500多萬,軍隊是40多萬。而蜀國只有100多萬人口,軍隊只有10萬人口。從地理環境來看,曹魏占據秦嶺的優勢,北方占有廣大地域。蜀漢只是偏愛于四川盆地,這么一塊小的地方。從戰略人才上來說,也是不占優勢的,特別是曹魏政權兵多將廣,人才濟濟。而蜀漢人才匱乏。諸葛亮用于北伐可挑選的人才,特別是軍事指揮人才,是寥寥可寥寥無幾。
加上諸葛亮常年辛勞。積勞成疾,54歲就死在了五丈塬。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巾。在他死去之后,蜀漢失去了主心骨,曹魏政權就大大地加速了,對蜀漢政權的軍事征討,很快就滅掉了屬蜀國的政治政權。
作者簡歷:
常生榮,籍貫白銀市(靖遠縣)現為平川區,1969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任原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辦主任、原解放軍總裝備部通保部政委、全國雙擁辦公室主任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