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鹽官鎮古鹽井
常 生 榮
在隴南禮縣,有一個叫鹽官的地方,這個鹽官可能比禮縣的建制還要早。這是很古老的一個產鹽的地方,也是秦人牧馬的地方,所以叫鹽官,是由官家控制的。我們到這里考察了解,當地的老者說,這個地方太古老了,有幾千年了,主要是由于有鹵水,這個水拌草料喂馬,馬膘肥體壯。
鹽官是秦國發跡的重要經濟支柱,是秦國壯大軍力的重要物質基礎。鹽鐵是封建時期的重工業,漢朝就有著名的鹽鐵論爭。秦人青銅冶煉和制造技術的發展,又促進了鹽產業的發展。加上犬丘周圍良好的牧馬場,這里特殊的自然條件,馬的體型優良,體格強壯,耐力持久,毛色漂亮,相比其他諸侯國,秦國的騎兵要略勝一籌,造就了一支強大的秦國戰車騎兵軍隊,最終成了赳赳老秦的虎狼之師,所向無敵。
鹽官是個很大的鎮子,現在維修得很有秦風古韻。應當是我國比較古老的大鎮子之一。這些年得益于國家的政策,為了發掘歷史文脈和發陪第三產,鹽官鎮做了大規模的修復。修舊如舊,鋪了水泥路,一些沿街的房子,都進行了維修,畫棟雕梁古色古香,木雕磚刻技藝精湛,門簾上刻著的古對聯都很有文化氣息,顯得古樸大氣,沉淀著古老的歷史底蘊。這里對秦王朝的發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路邊看到一個巨大的標牌,上面寫著4個字“大秦之根”。概括了這個地域的歷史文化之魂。
鹽官鎮,隸屬于隴南市禮縣,地處禮縣東北部,東接天水市,西接西和縣,區域總面積116.12平方千米。西漢末年,在鹽官鎮一帶設置鹽官。1983 年,由鹽官公社改為鹽官鎮。鹽官鎮常住人口鹽官鎮下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鹽官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兔等為主。鹽官鎮有工業企業9個,綜合商店或超市200多家。不過鹽官鎮,最大的特色是商業,應該叫古商鎮,處處透露著商道商規,以及鮮明的商家風俗。這種營商之道,加上現代意識,是鹽官人走出了鹽官,走向了商業大潮之中。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到過鹽官,并且寫了詩。如鹽井一首。“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自公斗三百,轉至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這首詩就刻在鹽井門口的一個石碑上。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四十八歲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開始了“因人作遠游” 的艱難歷程。此年七月,詩人從長安出發,先至秦州寓居約三個月。“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因生活所迫,離開秦州,經過鹽井,到了同谷,轉途經成州時留下了數十首紀行詩,《鹽井》便是其中的詩篇之一。
杜甫流寓時期,路過長道縣鹽官,現屬禮縣。杜甫看到從鹽場河邊順著山坡,搭著一排排的茅草房,中間支著大鐵鍋的空地上,堆滿了柴火,鹽井鎮籠罩在煙霧當中。在鹽官的嚴厲督責之下,鹽工絲毫不敢懈怠,豆粒大的汗滴從臉上、燒鍋手終年圍在鹽灶前,“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從鍋里飄上來的水汽,將人的臉熏得發白,夏天鹽房里就像蒸籠,燒手即便跑到外邊的烈日下,就覺得涼爽極了,“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杜甫以唯歌生民病的情懷,目睹鹽工的辛勤勞作,以及官府對百姓的盤剝,深深地同情他們,有感而作此詩。
鹽官鎮的著名小吃,就是豬油烙餅。我們在街上看到烙這種餅的店家,他們說,現在人們認為大油對身體不好,都不用了。現在都是改為植物油了,實際上豬油才是他的真正風味,上面一個大鍋,底下一個大鍋,上下都放著炭火,把餅子放在中間進行烙制,松脆香口。也有人說禮縣的大鍋盔挺好,碰見一個人在買大鍋盔,我問這是禮縣的特產嗎?他說不是,這是西和的特產,西和縣的大鍋盔才更有名。這種鍋盔,實際上是秦國軍隊的軍需用品。所以我們專門到西和縣城,買了幾個大鍋盔。
我問當地的一個老者,鹽官這個地方為什么重要呢?他說秦的祖先在這里養馬,用這個井水,拌和馬料,馬吃了這種草料,又肥又壯,所以秦國的騎兵非常強大,就是有鹽官鹽水培育的馬非常優良,所以鹽官又是秦國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秦人對這個鹽井非常重視。在不遠的地方就有秦人的放馬灘。其實秦人牧馬的地方,也還包括狼渡灘和張家川一帶,都有良好的牧馬場。不只是一個,所以造就了秦國強大的騎兵軍隊,成為爭戰統一六國的重要軍事力量。
鹽官鎮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色,這里是歷代重要的騾馬交易市場,我們到這里頭看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但顯得空蕩蕩的。我問當地的人,為什么沒有交易騾馬呢?他們說,這一天不是交易日,如果是集市的日子,這里人來人往,擁擠的根本都走不。過去這個市場,從秦國的祖先開始,有2000年的歷史了。這里就是騾馬交易的重要市場,在全國都有很著名的影響。中間幾個朝代曾經中斷過,作為騾馬集市。現在的鹽官牲口集市,啟于宋代,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逢2、5、8開市。它曾是全國13個重點騾馬市場之一,也是目前西部最大的牲口交易市場,騾,馬,驢,牛的年交易量達數萬頭。
騾馬市場開市比較早,一般5點左右,就開始了交易,到10點左右就結束了。據說,這是賣家玩的小把戲,在蒙蒙曙色中,好掩飾牲口毛色的不足。也產生了“牙行”的專業人士,商場上買家賣家的說法總是相反的,對閑逛的人而言,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味。集市早上4、5點就陸續上人,中午前結束。
這里的百姓自古以來都有馴馬、賽馬的習慣,已成為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體育運動。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原有的鹽井遺址進行保護,建成了鹽井祠,修建了鹽井古街、鹽文化廣場、鹽文化博物館,由此形成了鹽文化景區。傳統水鹽制作工藝,也作為非遺被傳承了下來。
我興乘吟詩一首。古鹽井。大秦根所依,仰止訪隴川。端祥古鹽井,暸望牧馬灘。鹵水強犬丘,良驥度關山。蒹葭詩經美,秦風頌先賢。
作者簡歷:
常生榮,籍貫白銀市(靖遠縣)現為平川區,1969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任原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辦主任、原解放軍總裝備部通保部政委、全國雙擁辦公室主任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