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地懷念
——追憶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原局長李升堂同志
馮沙駝
李升堂同志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九年了。
九年的歲月不算短,但至今,許多熟悉他,甚至僅和他有過接觸的人談到他時,仍對他的人品,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充滿敬意。由于工作關系,我和李升堂同志有過很多交往,他的高風亮節、為人處事、工作作風,特別是退休以后對家鄉的一片摯愛,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多年來,李升堂同志那音容笑貌和許多往事經常浮現腦海,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使人難以忘卻。
李升堂同志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人。1934年6月出生,1949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幾十年的部隊生涯中,他以對黨忠誠、認真奉公、一絲不茍、正直正派、清廉方正、淳樸厚道贏得了部隊各級首長的信任和同志們的一致認同與贊許,歷任干事、副科長、科長、處長、政委,多次立功和受獎。
1976年9月9日,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后,黨中央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興建毛主席紀念堂,以永久紀念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
毛主席紀念堂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側,坐落在原中華門舊址。紀念堂建筑宏偉大氣、莊重肅穆,彰顯著毛主席一生的凜然正氣。與此同時,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也相應成立,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下屬機構,主要負責毛主席紀念堂日常管理及毛澤東主席遺體的保護工作。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從那一年開始,李升堂同志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嚴格挑選,先后擔任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局長、黨委書記。在以后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直到1996年9月退休,李升堂同志以自己一顆對偉大領袖赤誠的心,對全國億萬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把全部精力無私奉獻給毛主席紀念堂這項光榮而神圣的工作中。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04819127c93296ed.jpg)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革命領袖集體的紀念堂。一層有北大廳、展覽廳、南大廳,是瞻仰毛主席遺容的最重要場所。二層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6位中共第一代領導人革命業績紀念室和電影廳。這些廳室是人們瞻仰、緬懷、參觀、舉行紀念活動,學習革命領袖思想與業績,感悟他們人生風采和人格魅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在他工作期間,曾多次參與和精心組織安排了黨中央在毛主席紀念堂舉行的落成典禮儀式,毛澤東同志誕辰90周年、100周年紀念活動。精心組織安排了幾十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知名人士的瞻仰、參觀活動。尤其是付出了極大的精力,精心安排,嚴密組織,安全無誤地保證了達數億人次、每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族人民群眾對毛主席遺容的瞻仰活動。在這里,億萬各族人民群眾受到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更加緬懷革命領袖的偉大業績,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激勵他們更加獻身于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在他工作期間,除了每項瞻仰、參觀活動做到組織完備,負責到位,準確無誤,萬無一失外,對毛主席遺體的日常保護工作更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毛主席紀念堂內外的正常維修工作和重點及一般安全保衛工作更是傾注了他的極大心血。
他二十年如一日,特別是在他任局長、黨委書記期間,以對黨中央絕對服從、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心全意、認真到位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嚴謹作風,嚴守紀律、帶好班子的領導風格,其出色的工作,多次受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和上級有關領導的表彰和贊許。他始終認為,自己能參與毛主席紀念堂的管理工作,是黨中央、上級領導部門對他政治上的最大信任、各級領導賦予他的最大責任,更是億萬人民群眾對他最大的委托和信賴,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光榮,最大的幸福,對他最高的褒獎。
退休以后的李升堂同志,退而不休,位退志不退,像在位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項新的工作中,為曾經養育過自己的家鄉努力去做些工作。
我和許多同志一樣對李升堂同志早有耳聞,對傳說中的他懷有深深的敬意,和他的第一次見面,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4feae459ac2dafc9.jpg)
▲和李升堂同志(右一)在一起
那是1999年7月的一天,我任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期間,和市委副書記李世榮等同志一起隨市長張津梁、訪問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對口幫扶區后到達北京,在我們準備下榻的國務院第二招待所大廳,我第一次見到了前來迎接我們的李升堂同志。他精神矍鑠,身板很直,氣宇軒昂,身著一身洗得有點發白的淺灰色中山服,制服上紐扣扣得整整齊齊,腳上穿一雙黑色布鞋,給人的第一影響是經過部隊多年工作過的部隊首長,特別精神、干練。迎上前去,他滿臉笑容;和藹可親。仔細看,一頭烏黑的頭發整整齊齊,微胖的臉上,明眸中透出真誠而又親切的目光。握著他的手,沉穩有力,一口地道的天水鄉音,頓時,一種十分親切、親近的感覺撲面而來。當時,他對所有到來的不論是市領導,還是普通隨行人員,都是同一個姿勢,同一種笑容,同一個問候,瞬間,深深感受到他對所有人的真心、實意、淳樸和厚道。
到京的第二天上午,赴京的市上領導就和李升堂同志事前已經通氣聯絡并通知到來的天水市在京部分知名人士國家民政部社會出版社原社長賈斌,中央軍委空軍某研究所政委、大校張向陽,中鐵建公司運行行政部部長辛兆庚,解放軍北京空軍司令部處長、上校毛選選,中鐵建公司五棵松飯店副總經理陳繼生等同志見面并座談。我們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天水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下一步的發展設想,提出為了加強對外宣傳力度,爭取更多的項目、更多的資金投身于家鄉建設,提議在北京成立北京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以充分發揮天水在京各界人士的各方面優勢和作用,并聯絡愿為天水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建設服務的各方人士,積極開展經貿、科技、交通、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擴大天水影響,提高知名度,促進天水經濟社會發展。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并一致推舉李升堂同志為會長,解放軍國防大學原副教育長、少將胡愛祖為總顧問,張向陽為顧問,賈斌、辛兆庚 、王潤華(國務院公務員住宅開發中心總經濟師)同志為副會長,此外還推舉包貴生、江寧、毛選選、胡伯虎、朱國強、陳繼生等同志為副秘書長。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59176e4e045cd23e.jpg)
▲和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部分成員在北京合影,前排右一起辛兆庚、賈斌、李升堂、本人、胡愛祖、張向陽,二排右起陳繼生、江寧、王國強、王元成、包貴森。
緊接著,第二天在國務院第二招待所舉行了天水籍在京100多位人士參加的座談會。正式宣布北京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成立。李升堂同志以會長身份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滿腔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一片熱愛,對加快家鄉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期盼,表示要不負眾望,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同時要求天水在京人士發揮各自優勢,出謀劃策,多方跑動,為把家鄉建設得更好做出努力,他的講話,真摯、懇切、樸素,充滿著深情,給所有參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北京的7天時間里,各種活動安排得十分緊湊,在我們一行分別到有關部委匯報工作的空余時間,李升堂同志親自安排并陪同我們一起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遺容,我們一行懷著崇敬的心情,代表全市人民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獻了花圈。又先后參觀了紀念堂二層內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同志紀念館,更加感受到領袖們的豐功偉績。安排我們進入中南海,在毛主席生前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豐澤園”進行了參觀,使我們感慨萬千。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俯瞰雄偉壯闊的天安門廣場。參觀了人民大會堂北京、上海、香港、甘肅廳。在所有的活動安排中,無論是時間、路線、引導還是內容介紹方面等等,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我們不僅感嘆,李局長不愧是在中央機關工作多年領導干部,如此嚴瑾、嚴密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以后幾年,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到北京出差,同李升堂同志的近距離接觸更多,更密切,對他有了更深了解。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在我分管市政府工業、交通、旅游等工作期間,需要經常赴京向國家經貿委、交通部、中國工商銀行、輕紡總會等部委匯報工作、爭取項目,李升堂同志和促進會給予了全力協助,其中有幾件事印象十分深刻。
當年,為了爭取天水軍用機場改為軍民兩用,盡早實現天水民航通航目標,我多次到國家有關部委和軍隊相關機構進行匯報、溝通,但難度很大。為此,李升堂同志專門介紹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相關負責同志同我們見面,聽取匯報,將我們的專題報告呈送中央軍委辦公廳。以后,又委托張向陽同志介紹空軍作戰部、蘭空司令部相關首長接洽,聽取匯報,明確答復具體問題,使我們對天水軍民兩用機場如何按照程序運作,以便加快實施心中有了數,方向目標更明確,少走了許多彎路。雖然這項工作當年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完全落實,但李升堂同志為這項工作做出的努力我們不能忘記。
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天水市為了充分發揮自身的歷史文化優勢,提出要充分挖掘天水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重點對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國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五大文化進行挖掘、宣傳、研究,以推動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為此決定成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旨在吸引國內外著名學者、研究人員以及社會各界對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交流。當年,要成立全國性的社團機構,必須報請國家民政部進行審查和批準。而當時,國家正在對國內眾多的社會團體、研究機構等進行全面清理和整頓,對新的全國性社團、研究機構暫停審批。李升堂同志接受了市上委托,毫不推辭,想方設法,積極爭取,多方疏通。他曾多次上門拜訪國家民政部相關領導,反復陳述盡快成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向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等國家領導人進行匯報,請求支持。他的真誠和執著深深地感動了許多領導同志和國家民政部有關領導,經慎重研究,破例予以批準。20多年來,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學者、研究人員對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每年舉行的全國性中華伏羲文化研討會,已成為全國伏羲文化研究的重要平臺,會上提交和交流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在海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以后,天水市又成立了“中華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為此,他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書法家,90歲高齡的趙樸初先生為研究中心題寫了“中華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牌匾,一直懸掛在伏羲廟里門柱上。
從2000年到2004年,我連續在四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籌備工作中擔任總指揮。每年節會籌備期間,有許多重要事項都需要到北京向國家文化部、旅游局、民政部、對內貿易局、文物局等部委匯報,到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等新聞單位銜接聯系。落實邀請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參加節會更是去北京工作中的重點。在這些工作中,李升堂同志全力以赴,竭盡全力,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對每屆要計劃邀請參加節會的國家領導人提出備選名單,待市上決定后,他親自出面,不辭勞苦,多方做工作。節會前,為保證邀請的國家領導人或國內重要人士參會到位,他又多方匯報溝通,務求落到實處,保證了節會提升擋次,擴大影響順利召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000年,我市舉辦第12屆川陜甘寧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市上擬邀請一位國家領導人題寫節會名。李升堂同志反復考慮比較后,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81歲高齡的王光英先生題寫了“第12屆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暨2000年伏羲文化旅游節”,成為本屆節會的會標。天水市郵政局為此專門制作了首日封在全國郵政系統發行,既擴大了這屆節會影響,也為節會增色不少。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8ac259f49376b042.jpg)
▲王光英同志題寫的“第12屆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暨2000年伏羲文化旅游節”
當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開辦不久,在國內的影響還不大,天水的知名度也不高。為此,在京期間,他親自介紹我到時任文化部代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同志家中,當面詳細匯報了天水的歷史、文化、旅游情況以及舉辦中國天水伏羲文化節的概況,請求文化部、中國文聯對天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節會的舉辦予以關注和支持,得到了周巍峙同志的重視和肯定。為了和首都新聞界取得深入聯系,他親自聯系新華社相關領導和我們見面,聽取情況介紹,加深對天水的了解,就加大對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的長期宣傳力度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并為以后多年天水市和首都新聞界加強聯系,加大宣傳天水,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礎。
李升堂同志考慮問題全面細致,處理問題作風嚴謹, 對每件工作力求精益求精,在參與一些重大活動的安排部暑中得到充分體現。
為了辦好節會,在北京每年都需要舉行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伏羲文化旅游節點的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相關部委領導、首都新聞單位以及社會知名人士參加。第一次計劃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前夕,張津梁市長和我與其他同志一起,在北京同李升堂同志商量如何辦好首次新聞發布會。當時就新聞發布會的會址提出三個方案,一是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二是在釣魚臺國賓館,三是在北京飯店。在決定最后會址時,李升堂同志提出,在京召開節會的新聞發布會,關鍵在于什么人參加,影響程度,至于在什么地方召開,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和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應邀參加的來賓進出不是太方便,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費用也高。在北京飯店舉辦,便捷、方便,賓客活動便利,效果不亞于其它地方,并且費用較低。他的建議實事求是,得到大家的認可。會后,他和具體工作的同志一起進行了詳細策劃,大到選擇哪個廳便利、效果更好,邀請哪些部門、多少人參加,重要賓客怎么邀請、怎么落實,小到來賓進出的路線走向、會場布置的相關細節、來賓接待和座次安排等等,事無巨細,考慮慎密。按照這個實施方案,天水市在北京召開的首次新聞發布會取得圓滿效果。他不務虛,只求實,細致到位,重在效果的作風,許多同志在感到由衷欽佩之余,又從中學到了許多平時難以學到的東西和實際經驗。
李升堂同志退休前長期在中央機關工作,他對工作極其負責,十分嚴謹,務求圓滿,對同志謙虛謹慎,平等相處,從不自傲。在他身上,對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身份如何,年齡大小,看不到任何一點擺架子、說官話的影子,留給任何一個人的是他的真心、真誠、真摯和熱情。這也是大家發自內心十分尊重他的原因之一。在他主持促進會工作期間,凡當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重要會議精神,他都親自主持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討論。市上委托的每項工作,他都認真研究,進行部署,確定專人落實,凡重要事項事必躬親,親自出面落實。每項工作有安排、有交代,有始有終,落實后必口頭或書面向市委、市政府和市上領導匯報。促進會的好多同志經常開玩笑說,李局長召開的每次會議,時間、地點、研究的事項、落實情況,其程序的嚴密程度,對工作和對每個同志的嚴格要求程度,對每項事情的落地程度,完全可以和地方黨委的常委會相媲美。在我和李局長的交往中,凡涉及到工作方面的事項,他都是很認真、很嚴肅、很正規的告知結果。開始我和許多同志都很不自在,覺得他作為一位老革命,又是長者,越隨便、越隨意越好。他卻認真地講,工作就必須講原則,按程序,該匯報的就必須匯報。
我特別感激李升堂同志的是,經他引薦,我們見到了華國鋒同志,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紀念。
2000年3月7日,他出面聯系,我和時任市長的張津梁同志一同前往原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同志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59號的寓所見到了華老。華老身體魁梧,和藹可親,他詳細詢問了天水伏羲文化以及歷史文化方面的情況,表示了很大的興趣,在我事前專門準備的首日封上親筆簽名,并和我們一一單獨留影,留下了珍貴的紀念。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01c6dc420aa8ce0b.jpg)
▲在華國鋒同志家里合影(左一為李升堂同志)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62f0cb102a17fe21.jpg)
▲和華老合影(右一為李升堂同志)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c22545504509b6cc.jpg)
▲華國鋒同志簽字首日封
在我國著名的傳記作家葉永烈《鄧小平改變中國》一書最后一節“華國鋒平靜的晚年生活”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在2006年,華國鋒有兩樁新聞見諸報端,一次在2006年4月9日,華國鋒為甘肅清水縣題詞‘軒轅故里’,清水縣舉行了隆重的華國鋒題字迎接儀式,縣委書記雷鳴、縣長薄海明主持儀式。”在這則新聞背后,不為人們所知的是,當年是李升堂同志應清水縣領導的請求,聯系并引薦清水縣領導拜見了華老,詳細匯報了軒轅黃帝的出生地清水縣的情況,并懇請華國鋒同志題寫“軒轅故里”。如今,這個題詞刻制在清水縣中心的軒轅廣場上。
天水市麥積區是李升堂同志的家鄉。他對生他養他的故土一直有著斬不斷、割舍不去的深深愛戀。
他退休以后,市上和麥積區許多部門經常找他,請求通過他向國家領導人和名人、書法家索請題詞墨寶。不論是區上領導,還是鄉親,他無一推脫,不厭其煩,盡力去辦。尤其在他隨著年歲漸高,身體狀況又不好的情況下,仍然不辭辛勞,登門求墨。在我手中,有一份2008年2月由北京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印制的《寶墨飄香潤鄉梓》一書,詳細列出了多年來由李升堂同志親自出面,登門拜訪,在北京由國家領導人和國內書法界知名人士為麥積區相關部門、學校和其他部門的題詞和題名,主要的有: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和書法家、時年93歲高齡的費孝通先生題寫的“天水二中”校名。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我國著名醫學泰斗、時年90歲高齡的吳階平先生題寫的“天水第二人民醫院”院名,為該院題寫的“健康所系,生命相通”的勉勵詞,為《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院志》題寫的院志名。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為天水師范附屬小學100周年校慶題寫的“百年育人,責任千秋”的題詞。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毛主席遺體保護領導小組副組長徐靜教授為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即將出版的“院志”撰寫的序。
此外,更多的是由他出面請全國著名的書法家的有關題詞。先后請歐陽中石、李鐸、鐘明善、馬瀟瀟、孟繁錦、鄒德忠、李洪海等著名書法家,為伏羲城、麥積山、卦臺山、石門、仙人崖等景點和北道區圖書館、北道區文化館等單位題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
多年來,天水市和他家鄉的鄉親、朋友,在北京上學、求醫看病、辦事的人一直絡繹不絕,時間一長,對他的生活、身體造成很大影響,許多好心人委婉地勸他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要累壞了,而他一笑了之,講:“都是鄉親鄉鄰的,到北京來辦事也不容易,能幫盡量給幫一把。”在他的晚年,這類事從來沒有間斷過。大家感嘆地說:“李局長真是好人啊!他給家鄉人辦了不知多少事,而從不要求別人回報他什么。他一生從來都是把別人的事放在心上,唯獨不顧自己累不累,身體怎樣。”
李升堂同志是一個自身充滿人格魅力的長者,在他身上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無時無刻吸引著和他接觸的人。北京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成立過程中,有許多不是天水籍的在京人士聞訊以后,積極要求參加促進會。在促進會里,他們充分發揮在京的工作優勢,心甘情愿,不要報酬,在為天水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的同時,更多的是主動擔負具體工作任務,為促進會的工作開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副會長王潤華,副秘書長江寧、朱國強同志均為北京市人,分別在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華夏銀行總行、國家水利部總醫院工作,為司局級領導干部。他們在和李升堂同志的多年交往中,深深地被他嚴謹的工作作風,正直正派的為人處事,一身正氣的氣質以及心甘情愿,無私為家鄉服務的精神所折服,主動要求參加促進會。在促進會幾年的工作中,他們曾經經歷了李升堂同志經常抱病主持會議,兩次突然暈倒,緊急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的經歷。多次目睹了因促進會經費拮據,親自掏腰包為家鄉辦事的情景。在他家里,親眼目睹了作為參加革命多年的一位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全家仍然居住在60年代的舊樓房,家具全是多年前購置的舊家具,生活儉樸,對物質享受別無他求的精神風尚。這一切,使他們倍加尊重李升堂同志。凡促進會召開的例會,工作再忙,沒有特殊情況,他們每次都按時參加,對天水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提出許多有見地的建設性意見,對一些重大項目提出咨詢建議,利用他們的關系,為天水牽線搭橋助力,對安排的工作任務更是一絲不茍,認真去完成。可以說他們對天水的關注程度、投入程度、工作熱情程度完全是被李升堂同志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品質所吸引。令人更為感動的是,李升堂同志生前,他們不離不棄,始終如一,發自內心的尊重,全力以赴地協助搞好工作,就是李升堂同志逝世后,他們一直深深地懷念著他,每當他的忌日,只要在京,王潤華等同志必去家里進行慰問和祭奠。他們從李升堂同志身上看到的不僅是他對工作極致的追求,對自己家鄉的真切摯愛,更多的是折射出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和長者風范的無私無畏、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樸實扎實、嚴謹嚴格的工作作風,他們講,和李升堂同志在一起工作的過程,是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潛移默化影響自身成長的過程,也是汲取最寶貴精神財富的過程。他們是這樣評價李升堂同志:“升堂同志是在京天水人的一面旗幟。他對家鄉的摯情及高超的組織能力,使得不論在什么崗位、級別的天水人,都自愿聚集在他的身邊,為剛起步的天水改革開放事業出力。他又像一塊磁鐵,把京隴促進會的同志們在為天水服務奉獻的宗旨下團結一致,成為一個不講功利,沒有報酬,但又高效、嚴謹的辦事機構。他又像一面鏡子,他既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純粹的黨員的無私奉獻,奮斗進取精神令人仰慕,也是一位君子,忠恕的君子之風令人尊敬。和他接觸過的人,經常會把他作為榜樣,在對黨的忠誠,境界、修養、做人等方面,向他對標,找出差距,向他學習。”這評價,也是我們大家的共同心聲。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1/2212211323dbe2ee6123312591.jpg)
▲2006年新春座談會
2013年12月21日,李升堂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李升堂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干部局和毛主席紀念堂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告別廳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沉痛悼念李升堂同志”的黑體白字巨幅橫額懸掛在告別大廳正上方,兩邊書寫著:勤政為民一身正氣,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李升堂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叢中,遺體上覆蓋著鮮艷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國辦及中央有關單位,甘肅省、天水市以及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四大組織及有關領導以及李升堂同志的家鄉天水市麥積區中灘鎮李家莊的代表參加了告別儀式并送了花圈,揮淚向這位為黨、為國、為民、為家鄉奉獻終身的老共產黨員最后送別。
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在悼詞中這樣評價他:“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私忘我地為黨工作,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政治立場堅定,堅決擁護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為人正直,處事公道,堅持原則,作風正派,生活簡樸,廉潔奉公,多次受到各級上級黨政軍組織的嘉獎。退休后,仍然用黨員領導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學習,積極發揮余熱,體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強烈的革命責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回顧和李升堂同志的交往,回味對他的高度評價,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毛主席《紀念白求恩》一文中的一段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李升堂同志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默默無聞、不求功名、不謀私利、無私奉獻,用自己一生的追求和行動感召和帶動許多人,共同去鑄就共和國的大廈。他以自己一生的努力,詮釋了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踐了自己在鮮紅的黨旗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
他是我們的榜樣,家鄉人民永遠懷念他!
在李升堂同志的忌日,謹以此文向他表示深深地懷念!
2022年 9 月16日 動稿
2022年10月26日 初稿
2022年11月25日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