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詢(生卒年不詳),是李穆的侄子,李賢是李穆之兄,李詢就是李賢的兒子。李賢仕周、官至大將軍。李詢為人,深沉而有大略,頗涉書史,識見宏遠,饒有父叔之風。周世曾任納言上士、內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濟聞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視云陽宮,拜司衛上士,委以京師守衛之責。周衛王刺承武帝不在宮的機會作亂,城門已閉,并焚肅章門,以阻宮中外援。李詢時在宮中,益其火勢,使賊不得入宮,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說明李詢臨危不亂的鎮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經過,深加器重,拜儀同三司,任長安令,屢以軍功,加位大將軍,爵封平高郡公,當時已嶄露頭角了。
尉遲迥反抗楊堅,李穆既決定親楊堅,以并州兵參加攻迥之戰,其統兵大將即為李詢,而由李崇以懷州兵會之。楊堅并任李詢為韋孝寬元帥府的軍中長史,與高颎協力同心,贊襄軍事,卒獲勝利,楊堅自此即以心腹視李詢。迥亂既平,進位上柱國,改封隴西郡公,賜帛千匹,并贈口馬。
文帝開皇元年,引杜陽水(在陜西境內、殆為渭水支流)灌溉三趾原,即由李洵督辦其事,事成,民受其利,足證他還是一位水利家。以功拜檢校襄州總管,在職年余,擢任隰州總管,職在防胡。在任數年,忽患病,征還京師。文帝非常關切他的健康,屢遣中使溫慰,終告不起,卒于家,年僅四十九歲。詢為李氏賢子,而壽命不長,不僅為李氏之不幸,亦當時國家之不幸也。文帝聞其卒,至深悼惜,以“襄”謚之。
李崇(生卒年不詳),李賢次子,李詢之弟,字永隆,膽力過人,英明果斷而又有計謀。周初,以父勛,授回樂縣侯,時崇年尚幼。拜爵之日,親友多來慶賀者,而李崇不以為榮,反泣下數行。其父頗以為怪而問之。李崇答道:“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國恩,不得終于孝養,是以悲耳。”他移孝作忠的志氣,自幼已然,賢因而大奇之。
州刺史聞李崇有才德,辟為主簿。崇志不在此,辭而不就,而求為將兵都督。曾隨宇文護伐齊,戰功稱最,擢儀同三司,未幾遷小司金大夫,治軍器監。周武帝建德初年,改任少侍伯大夫,不久又轉少承御大夫,攝太子宮正。武帝平齊,以李崇參謀議,以功加授開府,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其后改封廣宗縣公,歷任太府中大夫、工部中大夫、右司馭等職,周政府對李崇的器重,由此可知。
及楊堅為丞相,總掌內外軍政大事,對于這位青年才俊,也極力拉攏,遷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轉任懷州刺史,晉爵郡公,增食邑至二千戶。懷州是后來河南省的河北三府之一,所謂河北三府,即衛輝、彰德、懷慶。懷慶是當晉東南出河南的門戶。地位非常重要。彰德即鄴城,舊為高齊首邑,周宿將尉遲迥之防區,是東方的重鎮。楊堅初以帝后之父而為丞相,周之舊將頗多不服者,尉遲迥實為之首。我們從楊堅任李崇為懷州刺史一點來看,他是賦予監視尉遲迥之職的。 可是李崇所要報恩的對象是原來的周政府,而不是由楊堅操縱作為踏上轉移政權的跳板之偽的周政府。故尉遲迥舉兵抗楊堅,李崇頗有響應之意。但由于他的叔父李穆已決定支持楊堅,以并州兵相助。他不敢違抗叔父的意志,但頗不以為然。他太息地說:“合家富貴者敷十人,值國有難,而不能抉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叔侄2人對國家局勢的看法之不同。李穆是鑒于周武帝的繼位之人,即所謂天元皇帝及其子靜帝,既庸,又昏暴,無人君的器量,支持這樣的政府,徒增亂源,苦害蒼生,周武帝的盛世,既渺不可期,只有另擇可侍之主,以求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而李崇則僅從報答舊恩著想,所以他的對原有周室之忠,僅是愚忠而已。所以他雖然是一個有心計的人,但就大局著想,他的智慧終究遜李穆一籌。他雖然礙于叔父的命令,舉兵攻尉遲迥,但他心中常常不愉快。他的態度之真正轉變,尚有待于統帥韋孝寬的傾心相待和他兄長李詢的善加誘導。最后,他終于在討尉之役,出力作戰。楊堅對他也推心置腹,在勝利過程中,已擢任他為上將軍。平亂后,又授任徐州總管,進位上柱國。
文帝開皇三年,除幽州總管,蓋已以御胡之責交付李崇了。時突厥犯塞,寇掠甚慘,李崇屢破之。奚、霫、契等懾于李崇之軍略,爭來內附。李崇已為隋政府在北疆建立其威望。不久,突厥又大舉來犯,李崇率步騎3000拒之,兵力實在相去太遠了,但李崇毫無怯意,與敵戰斗10余日,士卒傷亡極重,乃退保砂城,被突厥所圍。砂城本屬荒蕪之地,是歷代御胡的故址,已經不能算作是一個軍事基地, 無法可守。尤其困擾李崇的,是軍不待食,饑渴交并。崇思得一計,乘夜進襲敵壘,務在得其牲畜,以解軍中饑渴。初期, 此計頗有斬獲,使突厥生畏。稍后,突厥知其目的,夜中結陣以待之,崇軍出襲,漸無所獲,士卒且多受殺傷或死亡,生還者無幾,最后只剩下100多人,且多受重傷,不能再戰。突厥意欲招降李崇,遣使告李崇云:“若來降者,封為特勒。”李崇知不能免于一死,謂其部屬曰:“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賊,方便散走,努力還鄉。若見至尊,道崇此意。”于是突起挺刃,殺敵二人,敵乃以亂箭射之,李崇死于軍陣,壯烈哉。卒年僅48歲。這是李氏又一個賢良子弟的不幸。隋政府嘉其志節,追贈豫、鄔、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以“壯”謚之。其爵由子李敏嗣。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