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宗(生卒不詳),祖上為上邽人,是趙翼的從子,而趙翼又是趙遷的元孫。東晉末年劉裕滅后秦,迫遷趙氏于建業(今南京),趙超宗遂生于建業。趙超宗自小喜讀兵書,及長,身長八尺,精通騎技,很有謀略。北魏中,趙氏陸續從江南遷回原籍,趙超宗即入仕為魏官,至孝文帝太和年(477~499年)末任至豫州平南將軍府長史,兼汝南郡(在今河南)太守,并以軍功加封建威將軍、尋陽伯,不久又進驍騎將軍、岐州刺史,官至征虜將軍、河東太守。
趙超宗在汝南任上,多次索賄受賄,并進而向太尉、北海王元詳行賄,結果被元詳告之于宣武帝元恪,為此被撤銷封爵,降任河東郡(在今山西)太守。在河東任上,趙超宗反躬自省,嚴以律己,并能做到清正愛民。他在任所去世后,河東的百姓都很懷念他,朝廷后來追贈本將軍、華州刺史,謚“成伯”。
趙遐(生卒不詳),天水人。初為軍主,隨魏孝文帝征伐南陽。景明初年,任梁城的戍備司令。南朝梁武帝蕭衍曾圍困梁城,但久攻不下。趙遐以軍功被封為牟平縣開國子爵,食邑200戶。
趙遐和趙充國一樣,也是一代名將,用兵如神。他以左軍將軍、假征虜將軍、督巴東諸軍事的身份,鎮守南鄭。當時蕭衍的冠軍將軍、軍主姜修率兵2萬屯在羊口,輔國將軍姜白龍據守南城,龍驤將軍泉建率由居民組成的軍隊北入桑坯。姜修又分軍據守興勢,龍驤將軍譚思文據夾口,司州刺史王僧炳屯兵南安,對南鄭形成三面夾攻之勢,準備一舉攻下南鄭。但趙遐并不驚慌,他只率精兵9千,左右沖擊,在數百里范圍內前后奔襲,先后殺敵5千多。
趙遐還師后,以輔國將軍出為滎陽太守。當時蕭衍大將馬仙埤率眾攻朐城,魏衛戍司令傅文驥固守不出。魏帝命趙遐持節、假平東將軍為別將,和劉思祖一同前往援救。時值夏天,大雨滂沱而至,道路泥濘難行。趙遐等歷經跋涉,剛到朐城,馬仙埤就乘他們立足未穩之時,發兵來戰。劉思祖一看大事不好,便率軍臨陣逃跑了。趙遐孤軍奮戰,獨破馬仙埤,斬其大將李魯生、葛景羽等。馬仙璋又率兵跑到朐城西部的固城外。“阻水列柵”,以圍固城。趙遐親自潛人水中,試探水之深淺,后結草為筏,在深夜時命士兵銜枚而進,沖破6道木柵,遂解固城之圍。趙遐率軍返回再救朐城,都督盧昶也率大軍跟隨。但沒想到傅文驥支撐不住,竟然以城投敵,朐城落入敵軍之手。魏軍大潰,盧昶棄其節傳,單騎逃走,只有趙遐握節而還。趙遐以軍事失利,論罪免官。延昌年中,趙遐才被重新起用為光祿大夫、使持節、假前將軍為別將,防守西荊。熙平初年,出為平西將軍、汾州刺史。
趙遐死后,被贈官為安南將軍、豫州刺史,謚號為“襄”。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