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表(生卒年不詳),是北周時期天水西人(今甘肅天水秦州區西南)人,后遷到陜西南鄭一帶居住,為北周、隋時期著名軍事將領。
趙文表父趙江,性格方正剛嚴,頗有度量。歷任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贈虞、絳二州刺史,謚號為貞。
趙文表年少時端莊謹慎,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慷慨有大志,擅長騎射。初仕任周文的親信,經多次擢升,官至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五年,授以畿伯下大夫,升任許國公宇文貴府長史。不久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因迎皇后有功,封為伯陽縣伯。天和三年,升任鑾州總管府長史。不久,調任蓬州刺史。
魏恭帝元年(554年),跟隨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復從平南巴州及信州,遷帥都督。又從許國公宇文貴鎮蜀,行昌城郡事,加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元年,除許國公府司馬,轉大都督。五年,授畿伯下大夫。又為許國公府長史,尋拜車騎大將軍。
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北周梁州恒棱一帶的獠人反叛,武帝派趙文表討伐。趙文表平素尚仁義寬恕,叛亂平定后,趙文表恩威并用,夷、獠人都很想念他。加授趙文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授大將軍,進封公爵。
大象年間,趙文表任吳州總管。時開府于顗為吳州刺史。時尉遲迥等舉兵反隋,遠近騷然,人心背離。于顗自以為宗族勢力強大,且為國家重臣,深害怕趙文表背棄自己,借口有病而閉門不出,在趙文表探望時,趁其不備,將他殺死,并誣告趙文表謀反。文帝后來知道實情,以其子趙仁海繼承了爵位。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