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 堅
文:天水通史
苻堅(338~385年),字永固,氐族,古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他聰明過人,8歲開始接受貴族教育,人常贊嘆“非常人也”。前秦永興元年(357年),時年不到20歲的苻堅在氐族勛貴支持下,發動政變,廢殺苻生,擁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他一即位先選賢任能,委王猛、呂婆樓、強汪、梁平老、薛贊、權翼及以重任。緊接著整肅朝綱,在短短幾十天里就誅殺有違法亂紀行為的貴戚宗室20多人。建元三年,苻堅在平定“諸公之亂”后,采取課農桑、興學教、賑恤貧弱、減輕稅賦、倡導節約、移風易俗等一系列措施,加強關隴社會的綜合治理,開創了一個“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路不拾遺,國富民強,自漢以來少有的清明社會。
苻堅時期,南方有東晉,北方有他的前秦政權和與他的政權并存的前燕和前涼政權。前秦建元五年(369年)8月,東晉桓溫率軍攻燕,前燕慕容暐請苻堅出兵相救,并以割讓虎牢關(今河南江水縣)以西土地相許。苻堅派馬池和鄧羌帶兵在譙縣(今安徽亳縣)擊退晉軍,慕容暐卻違背諾言,并未割地。苻堅便以慕容垂作向導,派王猛等統兵攻占了洛陽城。建元六年(370年)4月,苻堅又以王猛為統帥,出動步騎兵6萬多人攻燕。7月,秦軍主力攻壺關(今山西長治西南),另一支秦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一月之后,壺關、晉陽相繼歸秦。接著秦軍進抵潞州(今山西長沼、河南安陽之間),與慕容評統率的燕軍主力決戰,王猛出奇兵火燒燕軍輜重,逼毫無斗志的燕軍出戰,前燕軍隊一戰即敗,土崩瓦解。而后,苻堅與王猛率軍合攻前燕都城鄴城,于當年10月俘獲慕容暐(wěi),前燕滅亡。
建元七年(371年),苻堅趁仇池割據政權的核心人物楊纂與其叔父楊統相互爭權、相互攻伐之時,出兵隴南,在以凌厲攻勢擊敗仇池與東晉聯軍之后,逼楊纂、楊統投降,使前秦大體統一了隴右。建元十二年(376年)8月,苻堅在招降前涼主張天錫未果的情況下,下令進軍河西。面對前秦梁熙、姚萇、王統、李辯統率的征伐大軍,前涼兵將節節縮退,在經過茍池、赤岸戍戰斗后,涼軍主力幾被秦軍消滅。同年9月,張天錫出城投降,接著涼州各郡縣也相繼降秦,前涼滅亡。建元十二年(376年)冬,苻堅又派李柔、張蠔統軍30萬挺進云中(今內蒙古托立托),將鮮卑拓跋氏的代國滅掉。至此,從西晉永嘉以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北方分裂局面宣告結束,而前秦也進入了它的極盛期。
建元十八年(382年)十月,苻堅大會群臣,討論消滅東晉謀求統一全國的問題,雖然前燕宗室降將慕容垂極力主戰,但苻堅弟苻融及苻堅寵愛的張夫人、愛子苻詵均贊同多數大臣的意見,認為東晉不可伐。苻堅的謀臣王猛死時,苻堅曾親問后事。王猛說:“東晉乃晉室正統, 千萬不要輕易進攻東晉。”但被勝利沖昏頭腦的苻堅一意孤行,定要出兵。建元十九年(383年)8月,苻堅命苻融督張蠔、慕容垂率軍27萬為前鋒,命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諸州的軍士隨征。苻堅調集的軍隊有97萬之多,出動時“旗鼓相望,前后千里”。9月,苻堅到達項城(今河南沈丘縣),而苻堅調遣的涼州軍隊才到達咸陽。
建元十九年(383年)十月,戰斗打響。苻融指揮前秦前鋒部隊渡過淮河,攻下壽春縣,俘虜了晉將徐元喜。慕容垂指揮的前鋒部隊也攻下了鄖城(治今湖北安陸)。東晉增援壽春縣的將領胡彬聽到壽春已被秦軍攻破,便退守峽石(今安徽壽縣北隘口)。由于苻融此前命令軍隊在洛澗(今安徽淮南市東洛河)樹柵以阻遏晉軍主力,使胡彬成了一支孤軍。胡彬因糧盡送信給謝石請援,信使被秦軍俘獲。苻融從信中得知胡彬的境況,立即派人去項城請苻堅驅大軍進攻。苻堅到壽春,派已俘虜的晉襄陽守將朱序去晉營勸謝石投降。但朱序卻將前秦軍中狀況報告給了謝石,并建議謝石趁前秦大軍未集,先擊敗秦軍先鋒,以挫秦軍銳氣。時至11月,謝石派北府名將劉牢之率5千精兵擊敗秦軍。接著,又分兵搶古淮河各渡口,秦軍立即潰散。劉牢之指揮晉軍追擊,活捉了秦將王顯等人,還收繳了秦軍大量的軍資武器。
同時,謝石也指揮晉軍主力分水陸兩路出擊。苻堅和苻融登上壽春城觀戰,他們看見晉軍隊伍整齊,又望見城北八公山上黑壓壓一片,誤以為全是晉軍,不禁一陣驚慌 。但苻堅仍指揮軍隊在淝水(淮河支流,在今壽陽城東)西岸布陣,與在淝水東岸的晉軍主力隔水對峙。這時,東晉大將謝玄派人過河見符融,提出要秦軍稍退,以便晉軍渡到西岸決戰。苻堅想趁晉軍渡河時發動攻擊,便答應了謝石的要求。不料秦軍在前軍后退時,后部誤以為秦軍已敗,所以便掉頭逃跑。苻融在阻止士兵逃跑中因戰馬仆倒,被晉軍殺死。失去了主帥的秦軍頓時全線潰敗。苻堅在逃跑中被流矢射中,帶傷逃到了淮北。
江山更替英雄事,至今淝水嘆苻堅。淝水之戰后,苻堅的大將慕容垂、姚萇都先后背叛,苻堅雖東征西討,奈何大勢已去,江山分崩離析,強盛一時的前秦王朝很快衰落下來。晉太元十年(385年),苻堅這位能征善戰的氐族驕子,竟被部將姚萇縊殺于新平佛寺中,時年他只有47歲。
歷史學家范文瀾記:“苻堅在皇帝群中是個優秀的皇帝。他最親信的輔佐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歷史學家陳登原認為:“苻堅有四大善事: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顯赫。歷觀中國古代帝王,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寥寥無幾。苻堅與王猛君臣相得,明銳果決,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可惜的是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懷婦人之仁,在內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時又大舉伐晉,一跌而失天下。”苻堅雖然以悲劇告終,但他創建的前秦盛世并沒有被歷史遺忘。歷史記下了他的失誤,同時也記下了他的輝煌業績。
天水的苻堅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通過這段戰事,人們記住了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也記住了指揮若定風神瀟灑的謝安。同時也記住了一個剛愎自用,且頗為迂腐的前秦皇帝苻堅。
苻堅,秦州略陽臨渭人,史書一般認為“臨渭”在甘肅秦安東南。據徐日輝教授考證,東晉時期略陽臨渭的具體位置應該在今天的三陽川一帶,很巧合的是在今天三陽川中灘鎮有一村名蒲家甸子,據《晉書》記載,苻堅本姓蒲氏,其父蒲雄見其背后有字跡故改蒲為苻,苻堅母親及其皇后均為茍氏,而今天緊鄰蒲甸村的是緱楊村,因其祖父蒲洪肯定是在秦州之略陽臨渭成長起來的,這就很讓人確信所謂茍氏就是今天之緱楊之緱氏。由此可以完全肯定秦州不僅是羲皇故里,秦皇故里,李唐故里,更是苻堅故里,而且蒲氏家族的興起及發展走向幾乎和伏羲氏族成長并向東發展呈現驚人的一致:“起于秦(天水),走向關中,再走向中原”。
東晉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輪番稱帝,北方人民飽受戰爭蹂躪,但這一段時期正是“關西出將”的黃金時期,據《晉書》列傳所載隴右秦州名將迭起,盛極一時。今天天水城的蒲家亦蔚為大家,據民國《天水縣志 選舉志》之學校畢業表,蒲姓學生之多可拔頭籌。由此溯源,良有以也。
今天有許多地方為爭歷史名人打得不可開交,伏羲女媧本為傳說,多方爭執不足為奇,李白故里之爭也讓我們天水很不是滋味,但淝水之戰的苻堅確是板上釘釘的天水人,我們卻很少有人關注,確讓人唏噓。 (畢之航 2012-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