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390年),字子年,生年不詳,約卒于太元十五年(390年),東晉隴西安陽(今甘肅天水秦安縣東)人。《高僧傳•道安傳》則說洛陽人。南北朝著名的方士、文學家,終身隱居不仕。
《晉書•藝術•王嘉傳》言王嘉“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明。而滑稽好語笑,不食五谷,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游”。《晉書》本傳和《高僧傳》載其事均極其離奇荒誕,《資治通鑒》卷一百五則說王嘉“有異術,能知未然,秦人神之。”則王嘉為當時神仙方術道家之流。
初,王嘉鑿崖穴居,隱于東陽谷(今秦安縣興國古城、興豐鄉),弟子授業者有數百人。石季龍之亂,王嘉棄弟子到長安,潛隱于終南山。弟子聽說后,又去找尋追隨他,他便又一次遷隱于倒獸山(今陜西臨潼新豐鎮南)。苻堅累徵均不赴任。因王嘉能“言未然之理,辭如讖記”,事過皆驗,故公侯以下,咸往嘉處詢問世事。苻堅將南征,遣使者問之,王嘉道:“金剛火強。”說完就騎上使者的馬,整頓衣冠,徐徐地向東行駛了數百步,然后快馬加鞭往回跑,他脫掉自己的衣服,丟棄了自己的帽子、鞋子而歸,下馬后躺在床上,一言不發。苻堅不解,再遣使者問,王嘉答曰:“未央。”苻堅及其臣子皆以為王嘉說吉。次年,苻堅攻晉,兵敗于淮南,方才醒悟,所謂“未央”者“未年而有殃也”。
淝水之戰后,前秦苻堅敗亡。姚萇入長安,“禮嘉如苻堅故事”,逼迫王嘉隨侍他,每事必咨詢之。其時,姚萇與苻登相持。姚萇問王嘉:“吾得殺苻登定天下否?”王嘉答曰:“略得之。”姚萇怒曰:“得當云得,何略之有!”遂斬殺了王嘉。苻登聽說王嘉之死,“設壇哭之,贈太師,謚曰‘文’”。后姚萇之子姚興(字子略)殺苻登。此即所謂“略得之”也。另據《高僧傳》記載,道安與王嘉友善,道安未終前曾勸王嘉:“世事如此,行將及人,相與去乎?”王嘉曰:“仆有小債未了,不得俱去。”王嘉被姚萇所殺,這就是王嘉所說的“了小債”呀!
王嘉撰有志怪小說《拾遺記》,一名《王子年拾遺記》。《拾遺記》原書19卷,220篇,記事多詭怪。后歷經兵亂,多有亡佚,已殘缺不全。南朝梁蕭綺綴拾成文,合為一部,改編為10卷,今行于世。《拾遺記》中的一些文言小說,故事情節、人物描寫等方面都較為完善,初具短篇小說規模。《拾遺記》作為志怪小說,雖記述荒誕不經,然寓有陳古刺今之旨;文字鋪采錯金,綺麗豐茂,構思富于奇思妙想,有的段落所寫故事、人物頗為生動,因而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