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3~54年),字叔皮,扶風安陵人。祖父班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父親班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班彪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
王莽之后,隗囂割據天水。班彪為了避亂也從關中來到天水,他聽說隗囂能夠禮賢下士,便去依附他。隗囂以周代興亡之事來比喻漢王朝已至分裂之時,請班彪分析時局。班彪認為,周代的分裂和當時漢王朝的情況有著根本的不同,周代的分裂是因為已喪失了民心,漢王朝眼下雖然也出現了四分五裂的狀況,但百姓仍然是盼望著漢王朝當政的。
從談話中,班彪感覺到隗囂有割據稱王的野心,遂作《王命論》以諫。他說“漢德承堯,有靈命之符;王者興祚,非詐力所致”,進一步暗示隗囂漢德末失,想割據稱雄一方是不可能長久。但是隗囂毫不理會他的建議,仍然野心勃勃。班彪感到在隗囂這里無法安身,遂西行投靠河西大將軍竇融。竇融“深敬待之,接以師友之道。彪乃為融畫策事漢,總西河以拒隗囂”。竇融被征召回京后,光武帝也非常賞識班彪的才華,召其入朝為官,后因病離職。
班彪學博才高,在漢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寫成《后傳》60余篇,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后修《漢書》,史料多依班彪,實際上是其父修史工作的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