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壹(生卒年不詳),字元叔,約生于漢順帝永建年間,卒于漢靈帝中平年間,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秦州區西南與禮縣交界處)人。東漢著名辭賦家。其名本為懿,因《后漢書》作于晉朝,為避司馬懿名諱,故改名為“壹”。
趙壹體貌魁梧,身長九尺,美須豪眉,望之甚偉。而恃才倨傲,憤世嫉俗,為鄉黨所擯,因作《解擯》自嘲。又屢受當地權貴豪紳迫害。后屢得罪,幾至死,被朋友救援,才免于喪生。趙壹乃貽書謝曰:“從前屈原慷慨赴國難,世人傳頌其仁者精神;秦越人還虢(guó)太子結脈,也受到后世的敬仰。假若從前二人與時俯仰、隨波逐流,則又怎能受到人們的尊重與愛戴?”遂作《窮鳥賦》一篇,又作《刺世疾邪賦》,以舒其怨憤之情。
光和元年(178年),趙壹赴京師,拜見司徒袁逢。時袁逢權高位顯,拜見之時,計吏數百人,不敢抬頭仰視,唯趙壹只對其長揖而已。袁逢望而異之,趙壹答曰:“昔酈食其長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袁逢甚為敬佩,斂衽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因問西方事,大悅。
過河南,謁見河南尹羊陟被拒不得見。趙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托名者,多次到門求見,羊陟才答應,但尚臥未起。趙壹徑入上堂,遂前動之以情理。羊陟知其非常人,起來與趙壹交談,大奇之。后羊陟奉謁拜訪趙壹。而趙壹柴車草屏,露宿其傍,并讓羊陟前坐于車下,談至熏夕、極歡而去,且執其手言道:“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其后,羊陟與袁逢共力推薦趙壹。一時,趙壹名動京師,士大夫想望其風采。
趙壹西還,路過弘農時,因拜訪太守皇甫規被守門官吏阻擋,他揚長而去,以致皇甫規寫信致歉,對趙壹敬仰有加,并希望“追修前好”,趙壹報曰:“請俟他日,乃奉其情!彼烊ゲ活。
趙壹回歸故里后,州、郡曾先后十余次請他出來為官,均被一一辭絕。其正直、清高、憤世嫉俗 、特立卓行的品格可見一斑,此后,趙壹致力于讀書寫作,直至去世。
趙壹出身寒門,然恃才倨傲、耿介不群,表現出對惡濁政治的厭倦與決絕,其作品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洞淌兰残百x》則以犀利的語言,對黑暗的現實和腐朽的政治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鐘嶸《詩品》說:“元叔散憤蘭蕙,指斥囊錢。苦言切句,良亦勤矣。”劉熙載《藝概》說:“后漢趙元叔《窮鳥賦》及《刺世疾邪賦》,讀之知為抗臟之士。惟徑直露骨,未能如屈賈之味馀文外耳!睋f,清代乾隆年間湖北一位私塾先生讀《刺世疾邪賦》深受感動,因在“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月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上面批了“古今同慨”的字樣,被人告發,自己及其家人均被處以極刑。由是可見趙壹賦影響之大。
趙壹還是漢代五言詩的重要作家,附在《刺世疾邪賦》后的兩首五言詩,在漢末“古詩十九首”羈旅愁懷、游子思婦等主題之外,以其對現實的強烈批判與揭露而豐富了漢詩的主題。趙壹也是我國書法史上最早的書法評論家,他的代表作《非草書》一文,是我國書法史上的重要文獻,歷來為書家所重。
據《后漢書》載。趙壹的著作。原有賦、頌、箴、誄(lěi)書、論及雜文共16篇,總為《趙壹集》兩卷,宋以后大多失傳。據清人嚴可均輯《全后漢文》載,趙壹現存作品有《窮鳥賦》《刺世疾邪賦》《報皇甫規書》《非草書》以及《迅風賦》《解擯賦》和《報羊陟書》的殘句。其中,《窮鳥賦》和《刺世疾邪賦》是趙壹的代表作,完整無缺,其余均為簡短殘章。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