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天水在線天水在線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人文天水>>正文
紀念霍松林先生詩詞聯曲雅集(三)
(2021/8/9 15:58:11)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木蘭云叢:悼霍松林先賢

  唐詩鑒賞始知名,不曉其詳獨見評。

  只識書中尋古韻,未曾堂下拜先生。

  無緣伴雪黌門立,有幸吟詩霍子烹。

  駕鶴西游全國哭,文壇痛失一精英。

  蒯高毅:追悼霍松林教授

  筆會當年近大師,

  夜闌尚論少陵詩。

  千秋遺著唐音閣,

  小照珍藏作永思。

  jiyilove2006:悼霍松林師

  唐音失閣主,三秦隕巨星。

  秦嶺無春色,渭水難解寒。

  后學仰山止,景行亦行遠。

  先生德范風,山高流水長。

  佚名(中國青年網):悼霍松林大師

  無量悲聲挽大才,滿春祥瑞為君裁。

  唐音閣頂清音絕,渭水河心寒水洄。

  鴻著領先時代論,長歌吟盡世間瑰。

  高天老樹當寬慰,禹甸新花次第開。

  毛瑞花(河南孟州):悼霍松林教授

  春回攜冷雨,師去杏壇殤。

  聲韻憑誰問,國風含淚量。

  寒煙空作賦,悲字豈成章。

  但愿天堂路,伴君詩意長。

  艾葉:霍松林先生

  星隕文壇一代師,隴云秦樹共含悲。

  詩吟唐閣名著早,魂化虹霓春到遲。

  深慨多年猶記我,難忘數度肯題詞。

  此情已是成追憶,夢斷中宵月半眉。

  樵窗夢影:青玉案·悼念霍松林大師

  傳來噩耗心將碎,水嗚咽,風流淚。隴上長安天欲墜。大師西去,悲傷滋味,慟絕誰能會?

  唐音閣里開奇蕊,雅韻飄香人陶醉。苜蓿生涯添彩繪,萬章韻句,詩成紙貴,遺響傳千歲。

  張景春(山東成武):悼霍松林教授

  詩林明月黯;

  學苑藝音凋。

  踏雪飛歌:悼霍松林老先生(新韻)

  霍濤拍浪悼松林,百卷文思著好文。

  千里慕名拾筆念,文壇萬古訴英魂

  喬樹宗(陜西):敬悼霍松林教授

  重啟瑤函淚滿腮,一回思舊一傷懷。

  杏壇星隕門墻黯,詩苑梁摧桃李哀。

  立雪有緣聆謦欬,仰風無計到泉臺。

  名師一代流暉遠,沐澤群芳次第開!

  柳下雪:悼霍松林(新韻)

  當年解惑取真經,長憶溫文一面情。

  鯉對高庭尊泰斗,不辭細壤啟鴻蒙。

  詩聯仙籟出星漢,陜隴鄉音越古城。

  扉頁猶存親筆跡,聆聽教誨再難逢。

  李雙霞:悼霍松林先生

  有膽有識真勇士,蘆溝橋上放歌聲。

  神童不懼風云惡,壯志難酬虎豹橫。

  以筆為槍書正氣,投身抗戰斗東瀛。

  而今自有長纓在,一代名儒百歲兵。

  秦風:悼國學泰斗霍松林先生

  九州悲泣驚天震,萬臂齊揮淚可猶。

  樂著國精身坦去,一煙青縷逝風流。

  李靜:悼國學大師霍松林先生(新韻)

  星殞騷壇數九寒,詩翁掛甲已停弦。

  君今乘鶴西天去,眾望歸來問晚安。

  鍾山谷主:悼霍松林先生

  戰時南大一精兵,勵志求真到五更。

  對面妖風詩作劍,墻頭怪論理為耕。

  胡涂歲月非因酒,俯仰文章卻畏鳴。

  難得滿山花綻笑,先生何故問歸程。

  學寫新聞詩

  國學傳承傾大力,吟壇宿老育詩星。

  耕耘執教經年久,桃李芬芳碩果豐。

  終南隱士:悼念霍松林先生

  巍巍山嶺猝然崩,從此三秦又少旌。

  學界慟悲天欲雨,愿說走好霍先生。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學會:深切悼念霍松林老先生

  澤被后世杏壇宗師名四海;

  學貫古今文學泰斗歸道山。

  烏蘇楓火

  噩耗傳來淚雨垂,萬千儕輩盡傷悲。

  文壇痛失光輝范,閬苑常瞻儒雅慈。

  卓爾不群擎大纛,虛懷若谷仰高儀。

  天飛白雪魂幡引,紙灰化蝶祭尊師。

  阿杰阿天:悼霍松林先生

  凍土才開化,先生已遠行。

  蘭亭三敬酒,鶴駕幾回聲。

  窮目云天遠,澄光岳海明。

  古賢前路在,此去有逢迎。

  李三祥(甘肅):挽隴上鄉賢霍松林先生

  唐音閣里,遺編三韻續風騷;

  渭水聲咽,名師一代杳塵埃。

  天山田丁:敬挽國學大師霍松林教授

  詩壇隕巨星,春風變奏長安曲;

  國學存精品,桃李傳揚師表魂。

  被窩里抽煙:悼霍松林先生

  松濤幾得尋、霍霍起山林。

  遙寄如飛雪,流云肯撫琴。

  俞益民(福建煤電公司):挽霍松林先生

  忍睹隴山松鶴,詞清詩麗隨風去;

  長懷天水林嵐,杏白桃紅伴雨來。

  吳雁程:悼念霍松林教授

  三秦日暖霍歸去,廉讓風高樹永菁。

  西岳森森云水黯,萬支梅萼仰先生。

  李景寧(戶縣):沉痛悼念戶縣詩詞楹聯學會顧問霍松林老先生

  駕鶴成佛福壽滿,恩翁昨去訪仙泉。

  唐音閣里修德果,鄠縣苑中種玉田。

  九宇英名榮圣殿,三秦雅譽壯詩壇。

  宗師厚愛千秋仰,伯樂精神萬世傳。

  上苑恩翁,為詩界良師,騷壇一范。

  三秦泰斗,是雅壇益友,仙殿大佛。

  蒼山牧云:悼念霍松林師叔謝世一周年

  其一

  問卷答辯不敢忘,猶記當年滋育恩。

  霍帥英姿出名門,風流才調世無倫。

  其二

  師大竹徑訪叔翁,幾番躑躅終登臨。

  遙記當年題贈字,嘗與親炙分杯羹。

  其三

  憑吊低徊淚涕零,不忍去兮濕衣襟。

  不見唐音閣中子,書案猶在德余馨。

  劉紅亮:水調歌頭·悼念霍松林先生

  寄身天地內,歲月一何從。子于川上,目注千里水流東。曾慕先生勛業,付與詩書萬卷,瀟灑賦翰工。尚不愧行止,斯復憾將窮。

  去則已,勿悲耳,志其終。秉承雅頌,此后能幾繼騷風。今夕月明繐帳,數點云封蓬島,無處問仙蹤。遙奠數杯酒,揮涕淚痕中。

  魏俊梅(西安):哭霍老

  其一

  破五陰云傳噩耗,人間天上共傷心。

  滋蘭樹蕙遍中外,修業著書通古今。

  頻顧霍門翻霍調,親教唐韻續唐音。

  而今大業漸猶定,卻棄吾儕空自吟。

  其二

  我有悲傷誰與訴?秦川傳道幾知心。

  重陽邀約恍如昨,破五分離卻在今。

  桃李不言知遇意,春風又憶笑談音。

  哀情難譴皆遺憾,再為霍公添一吟。

  佟光(中華詩詞論壇):敬挽霍松林先生

  其一

  去舊習、樹新風,知能并重;

  譽神童、褒圣手,德藝雙馨。

  其二

  人剛筆直;

  論雅文奇。

  伍乘森:悼霍松林先生

  忽驚文曲殞西安,夢里唐音未覺閑。

  此日天山真縞素,有人遙悼憶詩緣。

  注:1987年端午京華詩會識霍翁。拙作《榆溝種稻歌》曾得先生好評,于當代《西域詩詞》選集序中點到。

  周擁軍:霍老千古!

  灞橋憑吊,看霜染松林,秦嶺因之皆失色;

  渭水堪憐,念幽浮雁塔,長安從此少知音。

  王英軍:敬悼霍松林先生

  滿腹文才唱大風,經邦濟世育飛鴻。

  唐音閣裏詩騷續,學海濤尖翰墨窮。

  修業著書心似鐵,滋蘭樹蕙志如虹。

  晴空一鶴安然去,渭水悠悠皓月朦。

  龍翔環宇:敬悼國學大師霍松林先生聯

  松濤奏樂哀泰斗;

  林海鳴悲悼國師。

  杜曉霞:鷓鴣天•送霍松林先生

  底事詩花如雪飛?杏壇泰斗鶴鸞歸。鋪天挽對托毫素,蓋地經幡浸日輝。

  深惋嘆,痛哀祈,文林今始瘦珠璣。先生長別當含笑,桃李春風正自肥。

  柯卓英:深切緬懷恩師霍松林先生

  松柏蒼蒼,巍然高岡。朱顏銀發,駕鶴西翔。

  驚聞噩耗,沉痛悲傷。緬懷追憶,坎坷輝煌。

  童蒙儒典,勤奮自強。少年英武,筆桿刀槍。

  金陵游學,學海徜徉。輾轉流寓,執教上庠。

  遠方游子,心念故鄉。農場勞改,意志彌剛。

  滋蘭樹蕙,桃李芬芳。弘揚國學,兩赴東洋。

  詩詞學會,幾度奔忙。學科建設,功德無量。

  以文會友,壯游八方。往來唱和,雅韻名彰。

  詩人氣象,健筆華章。一家風骨,翰墨書香。

  等身著作,千古傳揚。誠惶誠恐,忝列門墻。

  耳提面命,語重心長。恩師教誨,銘記不忘。

  先師已逝,精神永常。瑤池仙境,長樂未央。

  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辭賦雜志社:霍松林顧問師尊千古

  霍氏教壇愚公仙逝圣風百代臻大化;

  松林書山智叟遠游賢才千古仰高峰。

  洮里大耳朵:悼念霍松林先生

  瑯玕琥珀天賜水;

  霍露松林國留風。

  顧亭月(河北作家協會):挽霍松林公

  其一

  霍老高風喚不回,一人駕鶴萬人哀。

  吟壇震動天星落,四海詩心作祭臺。

  其二

  天水松林濟兩朝,詩心至老未蕭條。

  流光最是無情處,盛世何期哭寂寥。

  清墨淡茶:哭霍松林老先生仙去并寄聶大受教授

  今日聽老呂說他在一張《書法報》上看到霍松林老先生已經去世,甚為驚悲。昔吾為紀念杜甫寓居栗亭,曾筑名嘉之亭于當地。就亭之額,當覓匹配之人來題寫。吾曾請王蓬先生聯系賈平凹先生,未果。王蓬老先生極力推薦霍松林先生,于是與聶大受教授相商。聶教授極為贊成,并積極做合,并當即就聯系上了霍老,先生當時已經九二高齡,且在病中。等病情好轉時,答應題寫。今日聞言,更為悲恨,歌以記之。丁酉二月二十六日。

  聞道鶴歸去,吾夢空嘉亭。

  因緣造福淺,自愧聶公醞。

  對天一長嘆,國土失驥麟。

  關隴涵涇渭,東西橫秦嶺。

  先生高情在,我輩豈望風。

  哭雖營營微,學界當驚奔。

  遙想籍水側,悲吟定有同。

  愛秋鄭桂華:悼文壇巨匠霍松林先生

  華夏文軒悼霍公,唐音宋韻泣聲窮。

  講臺三尺傳詩夢,辭典千篇論雅風。

  草圣當年伸暖手,神童昔日奉肝忠。

  曲星隕落西歸去,仙界鴻儒唱大同。

  當世太白:沉痛悼念著名學者霍松林先生

  愛國熱忱照塵寰,詩豪草圣久相傳。

  形象思維兼兩論,哲思熠熠留人間。

  論析精到兼古今,不畏浮云遮碧眼。

  幼承家學性愛詩,師從名家得真荃。

  巨鐘重鑄唐音振,一代大風唱騷壇。

  含咀昌黎入少陵,憂時感事構長篇。

  雄奇壯闊邃深秀,赤子之心更躍然。

  圣心仁懷明日月,大德千秋壽河山。

  駕鶴西去實堪傷,雙目垂淚讀遺篇。

  非子若云:【商調•秦樓月】悼霍松林先生

  風嗚咽,宇天一顆星光滅,星光滅。山河哀慟,人悲長夜。

  曾經光亮輝亭榭,唐詩宋韻彰功業,彰功業。先生去矣,范垂生者。

  潘定武:松林長歌(獻給先生98周年誕辰)

  黃河秦嶺夾隴右,山川自古屬雍州。

  天水迤邐出危峽,懸崖百尺掛飛流。

  天水霍川有霍氏,驃騎將軍之鴻裔。

  霍氏有子名松林,誕維辛酉秋之季。

  祖父長人多俠義,訟官為民承鞭笞。

  二伯苦讀得村塾,慈父從學更專力。

  學成執教復從醫,仁心濟貧動鄉里。

  開蒙識字賴慈父,家貧無由拜名師。

  論語大學伴詩詞,教子讀書兼閱世。

  描紅臨帖嚴訓練,幼齡習得正書體。

  十三就讀在新陽,文史優異更自強。

  天水二度入學堂,抗日詩文傳一方。

  因禍得福錄國中,得法名師春融融。

  任教玉泉樂人倫,指導作文重真功。

  抗日捷報連試場,高居榜首登上庠。

  迤邐一路至渝都,巴山蜀水飽觀光。

  名宿中大聚如云,文哲中西皆精深。

  聽雨巴山復金陵,六代繁華驚夢塵。

  夏廬楚辭方湖詩,飲虹元曲小樹詞。

  春游牛首秋棲霞,秋月春風數顧遲。

  髯翁一面獲青睞,仁心助學真憐才。

  隨從羊城篤情誼,忽而分飛阻海臺。

  講學南泉多樂趣,百年深情結學府。

  翌年惜別小樹師,間關萬里備甘苦。

  故里授徒甘糲餐,喜得小泉復聘延。

  初登雁塔慕工部,渭北情思連終南。

  西京設課新文藝,開辟荊榛育桃李。

  《概論》一編傳南北,教學科研緊相系。

  詩論數篇見深功,杏壇英姿堪稱雄。

  形象思維入文心,勇闖禁區厭趨同。

  詩情詩思造微妙,融會中西手眼高。

  高論不意招冷箭,無端罪禍何由逃。

  牧羊涇渭十馀載,室家震愆情難捱。

  黃金年華喚不回,歷遍風雨難換胎。

  自信人間存正氣,冰霜消盡見春熙。

  童心不老春常在,風勁任重自奮蹄。

  再登高塔緬岑杜,壯懷堪與先賢侔。

  忽憶當時同窗樂,笳吹弦誦情悠悠。

  聊將斑鬢換青發,弦笳傳薪樂無涯。

  雪壓霜陵一笑過,老樹新苗競著花。

  評紅兼登岱頂游,高唱唐音傾侶儔。

  南北云煙足下躡,東西山川眼底收。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柳垂裊風。

  喜共知己襄盛會,相切相磋論異同。

  昆明湖畔共衡文,審訂《評傳》暢友情。

  洛陽別有迷人處,中州先賢論理精。

  長憶芳草碧金陵,暫親明月西湖濱。

  天一藏書精且盛,真容未睹亦慊心。

  鑒湖微波拂柳條,春風忽過錢塘橋。

  舊游如夢每堪味,才情廓落詩自豪。

  規劃“七五”費思量,文科發展擬大綱。

  古學新研致世用,浩氣涵詠接混茫。

  唐音宋韻屢大論,風雅詩教尤關心。

  杜甫研究立新基,此情原與詩圣親。

  數屆學會最功苦,廿載騷壇長挈扶。

  剖詩析文入肌理,扶桑宏論自卷舒。

  賞景論道憶松本,中日友好系唐音。

  詩成揮毫氣若虹,磊落滿紙生煙云。

  犖犖大筆蘊勤功,風神灑落契髯翁。

  典雅清淑妙離合,血濃骨老氣雍容。

  詩書馀事樂怡陶,以藝進道格乃高。

  德學醇厚為世范,弟子萬千仰幟標。

  蕓編百部看高叟,丹心一片薦神州。

  廣育桃李未敢忘,樂得英才何所求。

  博士指導器識深,基地建設建奇勛。

  滋蘭樹蕙七十載,續薪傳火霍家軍。

  華夏淵源何可忘,赫赫元祖瞻炎黃。

  羲軒祭文刊金石,四海子孫挹芬芳。

  先靈遺烈在關中,龍驤虎視帝業雄。

  千年鐘樓閱衰盛,百字楹聯氣恢弘。

  追昔撫今惟日新,放眼世界老益神。

  仁者有為有不為,喜逢盛事仍謳吟。

  氛氳佳氣來終南,健毫勃郁淋漓宣。

  鴻篇高誦回歸賦,風雅流布天地間。

  欣看弟子盈九州,文教政商競風流。

  嗟哉百年駕鶴去,浩歌一曲鬼神愁。

  雨荷(武漢王建軍):沉痛哀悼霍松林先生

  其一

  噩訊潸然泣九天,文壇哀痛淚如泉。

  何當再續唐音閣,卻駕白云赴謫仙。

  其二

  梅嶺北瞻,噩耗驚寰宇,

  松林西駕,文壇隕巨星。

  武漢崔鯤:痛悼霍松林先生

  風扶云鶴竟飄搖,西北星垂德范高。

  料峭吹寒松骨在,猶聽韻筆領春潮。

  武漢皇甫國:哀悼國學大師霍松林先生逝世

  唐音驚赤縣,才雄格竣,詩備震古鑠今之體,浩蕩黃河流掌上;

  鶴影到青霄,風勁云馳,筆揮經天緯地之章,翩躚青鳥報瓊宮。

  小草:敬挽霍松林先生

  天降斯人,詩文典籍通今古;

  水滋此地,桃李蕓松壯河山。

  高溪:愿霍教授一路走好

  德耀乾坤,千秋詩史唐音閣;

  功昭日月,四海文宗霍巨人。

  知守:悼傅、霍二先生

  身負璇樞配琮璧,長居松下林海間。

  攜手施施遠離俗,使人盡有長夜嘆。

  *傅璇琮先生去年離世,霍松林先生于今又歸道山,一年間失二大師,不亦痛哉!試作詩以悼之。

  蛟龍:愿霍教授一路走好

  德耀乾坤,千秋詩史唐音閣;

  功昭日月,四海文宗霍巨人。

  張福勛:曾親赴陜師大霍宅拜訪,聆聽教誨,得益非淺

  每誦唐音憶拜師,輕擊重返治學遲。

  三千弟子儒風烈,不廢江河萬古詩!

  洪文旭:悼念霍松林先生

  國學泰斗霍松林,享年九六登天吟。

  探求經典功卓著,研究唐詩第一人。

  德藝雙馨眾敬仰,廣納英才四海聞。

  竹山頑主:挽霍松林先生

  職能并重,旆旌高舉唐音閣;

  華實相扶,桃林欣榮霍氏園。

  陳鵬舉:送霍松林先生

  其一

  大星明滅鳳凰年,李白鄉親命系天。

  唐律詩文心熠熠,秦州橡栗淚綿綿。

  廣陵散絕生無已,渭水寒焉去驀然。

  莫道今生未相見,輕車曾過霍家川。

  其二

  須臾毀譽當世唐音雪夜千卷松間語;

  萬歲枯榮秦州霍氏花時一尊林下風。

  崔寶新:來自大洋洲的哀悼,致唁霍松林先生

  艱困求生,戰火成長,高擎教育之炬,學術影響兩世紀;

  破枷創新,逆境堅守,長燃精神之火,道德垂范三代人。

  瀟湘妃子:

  庚子新春,因疫情宅家,讀《松林回憶錄》《霍松林詩詞集》二書,逢霍老三年忌辰,回想昔日唐音閣求教,獲益良多,遂占二律以祭霍老之靈

  其一

  上界傳薪撫漢箏,唐音賡續沐仙風。

  吟壇詩筆發絕響,學府人梯跨峻峰。

  聲韻革新千百句,知能造士萬年旌。

  一從折杖歸三載,玉趾騰輝映日紅。

  其二

  戰役祈福庚子春,夜讀遺著頓傷神。

  執鞭上庠甘培士,拄筆詩國樂著文。

  四謁高閣學乃富,三錫墨寶愛堪珍。

  長安花雨人濕淚,常望西天萬里云。

  靜觀滄海:挽國學大師霍松林先生

  其一

  吟壇傳噩耗,秦隴三春飛淚雨;

  儒閣慟唐音,詩聯萬句祭松林。

  其二

  教書秦隴鄉,一世真名堪泰斗;

  治學唐音閣,千秋遺韻仰宗師。

  劉宏偉:痛悼霍松林大師

  長安正月年味濃,天外忽傳文曲沉。

  雨打秦山傷渭水,吟壇從此少唐音。

  蒿河山:江城子·悼國學大師霍松林

  詩詞曲賦繪長虹,追唐宋,閱芳叢。九州華夏,國學唱大風。耕耘畢生樹新幟,聽松濤,望飛鴻。

  鶴翔云外且從容,游蒼穹,覓仙蹤。河流山川,傷悲思無窮。大師安然自若去,玉皇殿,訪天宮。

  趙暉鋒:鷓鴣天·沉痛悼念霍松林先生

  噩耗驚聞淚雨潸,文壇泰斗作游仙。殫精七秩培桃李。健筆期頤耕韻田。

  擎大纛,掌船帆。拓航戰浪耀長安。唐音縈繞云天際,醉耳千秋勵后賢。

  陌上寒冰:痛悼霍松林先生

  擅論詩文,筆走龍蛇,而今書壇失妙手;

  精通教授,課傳良莠,從此名校少高賢。

  林岫(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長亭怨慢·聞霍松林先生逝世哀賦)(2017年02月10日光明日報)

  又蒿里,歌飛花縞。白發矜悲,郁陶難了。方祝期頤,約相攜泰岳登眺。縱隨工部,赴高會,因何早?況是遂安康,德頤壽,和光不老。

  渺渺。恨云沈鹢首,輓墨慟題多少。書生本色,教澤在,軼倫師表。國有士,博洽清標;等身著,瓊章傑稿。更文脈,傳香桃李,盈盈門繞。

  注:霍松林(1921-2017),著名古典文學理論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齋名唐音閣。郁陶,哀思,《書·五子之歌》有“郁陶乎予心”。和光,喻富足儲養而不自詡的君子之道,《后漢書》有“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耶”。

  徐明祥:悼念霍松林先生

  髯翁知遇助美才,唐音長安遙追懷。

  墨飛靈動吟古韻,霍家國學伴詩來。

  馬羿良:悼霍老駕鶴西去

  其一

  落葉飄零欲近樓,渭水蘆花滿沙洲。

  一望殘菏銷盡暑,四野寂寥無鳴秋。

  新春夜夢江南雨,忽聞詩翁化歸鴻!

  曾念登門聆銘訓,教罷詩書話鄉情!

  二十余載如舊夢,唐音閣下聽清音。

  幾重煙雨幾重山,煙外青山嶂古樓。

  金陵口占驚壇主,髯翁攜手忘年交!

  先生一去扶桑地,唐音宋韻振東瀛。

  雖哀同悲駕鶴去,歸去天國話詩魂。

  叩拜先生三鞠躬,唯慰詩文萬丈高!

  其二

  詩翁一去后,大地盡蕭蕭。

  瑟瑟百草枯,凄凄萬里哀!

  誰言關山冷,吾曰渭水寒!

  秦嶺聲一振,焚香誦唐音!

  陳永祥:憶霍翁

  一代鴻儒文曲星,長安琥珀渭河情。

  詩書萬卷開新學,桃李三千續絕聲。

  足遍九洲時帶血,才盈八斗俠肝生。

  飛函索序事猶在,曠達謙和人更驚。

  王貴才:藏頭詩新韻(霍松林公名垂千古)

  霍家丁酉歿親人,松魄升天何處尋!

  林海茫茫難覓跡,公宮默默更留文。

  名傳四海憑功建,垂范群賢賴藝馨。

  千載吟哦有才子,古聲新韻總情真。

  清風駝:敬挽國學大師霍松林先生

  其一

  訃告傳來,那堪新正傷心,隴上吟壇思泰斗;

  期頤歸去,頓教春風含淚,關中學界祭宗師。

  其二

  贊先生:讀書、教書、寫書,一生名就三件事;

  昭后學:立德、播德、培德,三立功成一等人。

  沙鷗廬:過陜師大懷霍松林先生

  學府光華迤邐開,當年問學愧菲才。

  今朝重到生悲慨,似見先生緩緩來。

  王養齡(河上散人):先師霍松林先生挽辭

  新年未罷聞消息,噩耗傳來不勝愁。

  事教終身多寂寞,甘當學子老黃牛。

  唐音壽世仁心樂,杰作凌云九域謳。

  力盡無言君遠去,盈門桃李輓歸舟。

  燈火闌珊(挽霍松林聯):挽霍松林聯

  唐音閣詩賦必傳千古;

  霍松林芳馨已播九州。

  水若寒:西江月·緬懷霍老(中華新韻九文)

  天水驟寒雨泣,秦川頓冷星沉。唐音閣里笑聲尋,誰料宗師已隕。

  萬卷豪情啟世,畢生翰墨修身。李園詩海樹賢林,儒界上德堯舜。

  唐世政:霍松林師百齡冥壽二首

  其一

  秋雨秋風葉滿街,今逢冥誕愈傷懷。篋中華翰重溫讀,絳帳遺馨拂面來。

  其二

  品藝雙修齒德尊,地靈人杰杜陵根。臨終一席殷殷語,細草難忘雨露恩。

  八、附錄

  附錄1:霍松林先生生平簡介(陜師大學官方微博平臺)

  (陜西師范大學2017-02-06 16:33:12)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學術宗師,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教育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名譽院長霍松林先生,于2017年2月1日12時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7歲。

  霍松林先生1921年9月生于甘肅省天水市琥珀鄉霍家川村。幼時接受父親教誨,在家誦讀了大量古代經典文獻。1933年8月至1937年8月,在天水新陽小學讀書。其后在家養病1年。1938年8月至1945年1月,先后在天水中學和天水國立第五中學讀書。1945年2月至7月,在天水玉泉小學任六年級國文教員。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在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讀書(先在重慶,后遷回南京),受到汪辟疆、胡小石、朱東潤、陳匪石等著名學者的器重,也得到于右任先生的獎掖和幫助。其間因學費困難,曾短期兼任國民大會堂臨時職員、銓敘部科員、魯南中學國文教員。1949年5月至8月,在監察部任科員。1949年9月至1950年5月,應陳匪石先生之邀,在重慶南林學院中文系任教。1950年5月,因思鄉思親,回到甘肅,在天水師范學校執教半年,其間經人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1年2月,應西北大學校長侯外廬先生之聘,赴西北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任教。不久師范學院從西北大學獨立,改稱西安師范學院,1960年初,西安師范學院與陜西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陜西師范大學。自此,霍松林先生便在陜西師范大學執教達半個多世紀,歷任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文系名譽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名譽院長,兼任陜西省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學術評審局專家顧問,陜西詩詞學會會長等職。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學者。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學殖宏富,領域寬廣,學風嚴謹,思維敏銳,一生筆耕不輟,碩果累累。先后在《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500余篇,出版的主要論著有《文藝學概論》《詩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詩譯析》《文藝學簡論》《〈西廂〉述評》《文藝散論》《唐宋詩文鑒賞舉隅》《歷代好詩詮評》等30多種,并出版《霍松林選集》(十卷本)600余萬字;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辭賦大辭典》《中國古代文論名篇詳注》《陜西詩歌志》《中國詩論史》等50多種,可謂著作等身。霍先生的學術研究,尤其在唐代文學、文藝理論、詩詞鑒賞等領域,貢獻卓著,在海內外學術界有重大影響:唐詩研究,乃卓然大家;形象思維的討論,領風氣之先;《唐宋詩文鑒賞舉隅》,影響了幾代人。作為一代學術宗師,霍先生的論著具有強烈的適應時代、勇于創新的開拓意識,往往獨出機杼,別開生面,新見迭出,勝義紛呈,令讀者耳目一新,尤以注重“以文傳道,以文化人”,至今讀來仍給人以啟迪和教益。因此霍先生除獲得多種單項社科獎外,還于2009年被評為陜西首屆社科名家,2010年獲陜西“十二五”科學發展思想驅動獎等。學界同仁給予先生“學林泰斗”“一代宗師”“國學大師”等美譽。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崗位工作是教學,所謂研究,其實是備課。”在長達7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教過小學、中學,更長期在大學執教,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文藝學、中國文法研究、現代詩歌、現代文學、寫作、歷代詩選、古代文學、古代文論等課程。他認真備課、講課,批改作業,并精心編寫教材,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促科研。他學識淵博,教導有方,教學質量優秀,深受學生好評,在教書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1979年以來,直接指導和培養了20多名碩士和70余名博士,其質量和數量均居國內前列,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霍家軍”,其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堪稱桃李滿天下;在長期的治學實踐中,他探索和形成了系統的、行之有效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方法。他強調品學兼優、知能并重和學以致用,著重指點治學門徑和治學方法,同時提出在各方面必須達到的嚴格要求,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研究、去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弟子遍布全國各地,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一支生力軍。可以說,霍先生為我國高等教育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汗馬功勞。霍松林先生是我校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兩個學科的奠基者,創建了這兩個學科的碩士點和古代文學博士點。他在50年代編寫的《文藝學概論》,是新中國第一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導下探索文藝原理和特殊規律的新型文藝理論教材,出版后被各高校普遍使用,產生了廣泛影響,為我校乃至全國文藝學學科的建設起到了奠基作用。霍先生作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創建者之一,長時間擔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名譽院長等職,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率先垂范,為陜西師范大學的中國古代文學等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就國家層面的學科建設而言,霍先生多次舉辦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多次赴全國各地講學,兩度赴日本講學,為全國學術研究的發展及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霍先生曾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參加學科評議會,評定中文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任職期滿后,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為建立和完善中國學位制度做出貢獻的同志”,授予榮譽紀念牌。霍先生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國杜甫研究會、韓愈研究會、陜西省詩詞學會等學術團體的主要發起人,并擔任多個國家級以及省級學會的會長與副會長,為全國性的學術研究與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因此,他于1989年被評為陜西省優秀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曾憲梓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2008年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陜西高等教育突出貢獻獎”的唯一獲獎人,同時還被教育界同仁譽為“關西夫子”“海內儒宗”等。鑒于霍松林先生幾十年來為學校發展與建設做出的杰出貢獻,2014年學校授予霍松林先生“陜西師范大學杰出貢獻獎”,獎勵100萬元人民幣。他隨即拿出學校獎勵給他的獎金設立了“霍松林國學獎學金”,獎掖后學。霍先生還為眾多學子、同人撰寫書序,評點推介,扶持提攜。

  霍松林先生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幼承家學,擅長吟詠,上初中時便發表詩詞和文章,多有佳作。霍先生的詩詞創作,從一開始就與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聯。他青少年時期寫的抗戰作品,如《盧溝橋戰歌》《哀平津,哭佟趙二將軍》《聞平型關大捷,喜賦》《驚聞南京淪陷,日寇屠城》《八百壯士頌》《喜聞臺兒莊大捷》《偕同學跑警報》《欣聞日寇投降》等等,歌頌為國捐軀的將士,譴責日寇的暴行,歡呼抗戰的勝利,詩人的心聲與民族的精神融為一體,有如一聲聲振奮人心的號角,令人感奮,催人向上。正因此,1995年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中國作家協會特將先生列于“抗戰時期老作家”名單中,頒贈“以筆為槍,投身抗戰”的獎牌。其后,每有家國大事,他都形諸篇章,先后創作詩詞曲賦1000多篇。香港回歸前夕,他應邀創作的大氣磅礴的《香港回歸賦》,更是振奮人心、膾炙人口,廣為傳誦。霍先生的詩詞創作,獨樹一幟,引領風氣,可謂“一代騷壇唱大風”。他又一再呼吁當前的詩詞創作必須求變求新,用新觀念、新感情、新語言表現新時代、新現實,率先主張用新聲新韻取代舊聲舊韻,并用新聲新韻創作了《金婚謝妻》和《八十述懷》兩組27首七律。《中華詩詞》發表的評論和讀者來信,公認這兩組詩是“新聲新韻的奠基之作,在中華詩史上有劃時代意義”。2008年,他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同時霍松林先生又擅長書法,西安鐘樓、興慶公園沉香亭、大唐芙蓉園西門南門北門,天水南郭寺、麥積山,湖南衡山等全國眾多名勝古跡,都有霍松林先生題寫的匾額、對聯或詩詞,并出版有《霍松林詩詞集》《霍松林書法集》等。因此,他又贏得了“騷壇盟主”“詩苑大纛”“書界名家”等贊譽。2013年,霍松林先生將自己創作并手書的《香港回歸賦》、《陜西師大賦》等百余件書法精品及大批散見于全國各地先生題寫的書法藝術作品碑刻拓本捐贈給學校,學校設立了“霍松林藝術館”,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育英才。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霍松林先生的學問和功勛令人贊賞,其品德和精神更令人景仰。他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在新的歷史時期和長期的教學、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發揚光大,形成了其大氣包舉、高標超拔的精神風范。他熱愛祖國,心系天下,積極傳承祖國優秀文化,時常關心國家的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不辭辛勞,不怕艱險,勇挑重擔,竭誠奉獻;他熱愛學術研究和詩文及書法創作,潛心鉆研,專心致志,孜孜不倦,一絲不茍,善于探幽抉微、提要鉤玄,勇于開拓創新,獨辟蹊徑;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耳提面命,言傳身教,熱忱關懷,盡力扶攜;他心胸坦蕩,意志堅強,追求正義,困難面前不低頭,泰山壓頂不彎腰,特別是在“文革”的劫難中,他保持節操,不隨波逐流;他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直到90多歲高齡仍每天堅持工作,博覽群書,撰著鴻文,指導博士生。先生的這些美德風范,無疑是弟子、后學及知識界廣大學人人生征程上的精神路標,是我們應該永遠珍存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霍松林先生一生揚葩振藻,繡虎雕龍,滋蘭樹蕙,教書育人,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學術事業和教育事業。“所謂大學者,非謂有高樓也,有大師之謂也”,有大師才稱得上大學,霍松林先生無疑是當代高等學府德高望重、譽滿天下的一位大師,是學術界、教育界“高山仰止”的一面旗幟,是學林泰斗。霍松林先生的逝世,無疑是我校的重大損失,是學術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哲人已逝,德范永存。我們悼念霍松林先生,就是要學習先生的經典著述、弘揚先生的優秀品德和高尚精神,使之進一步發揚光大,薪火相傳,努力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搞好我校的“雙一流”建設,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從而把前輩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祝曰:

  培育桃李盡平生,為國儲材霍家軍。

  為時為事詩萬卷,高典鴻文遺后昆。

  繡虎雕龍百代苾,揚葩振藻千載芬。

  繼往開來吾曹事,建功立業慰忠魂。

  霍松林先生千古!

  附錄2:我校舉行霍松林先生遺體告別儀式

巨星隕落文壇痛失泰斗 渭水嗚咽學子悲泣寒風

我校舉行霍松林先生遺體告別儀式

  2月5日,古城西安春寒料峭、草木含悲,西安殯儀館籠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學術宗師,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我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名譽院長霍松林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霍松林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7年2月1日12時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7歲。

  霍松林先生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馬凱發來唁電并送上花圈,“對霍松林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霍先生的親屬表示誠摯問候。”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正永,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中平,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陳寶生送來花圈。

  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胡和平,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燕,副省長莊長興,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副市長方光華;我校黨委書記甘暉、校長程光旭等學校領導;武漢大學尚永亮教授、西北大學李浩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等一批霍門弟子;著名作家賈平凹,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我校杰出校友鐘明善等前往霍松林先生家中吊唁,并向家屬表示慰問。

  5日上午9時,前來悼念的社會各界人士陸續走進西安殯儀館咸寧廳。廳內擺滿花圈,哀樂低回,氣氛肅穆,正廳上方懸掛著“沉痛悼念霍松林先生”的黑色橫幅,巨幅挽聯“巨星隕落文壇痛失泰斗 渭水嗚咽學子悲泣寒風”垂立兩側,霍松林先生的遺體面容安詳,安然靜臥在鮮花翠柏叢中。

  陜西省副省長莊長興,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曉馳,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黨組副書記、省文史研究館館長郭伯權,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張紅春,西北大學原黨委書記董丁成,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鐘明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任應坤,西安郵電大學紀委書記孫冰紅,陜西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李炳武,陜西省社科聯黨組書記李煒,寶雞文理學院院長司曉宏;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光慶,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蒲軍,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建杰,天水市政協副主席蘇定武,天水市人大秘書長楊坤,市委副秘書長喬振華,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宋桂文;我校黨委書記甘暉,校長程光旭,黨委副書記盧勝利,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博虎,副校長游旭群、楊祖培、馮旭東、黨懷興、高子偉;我校原黨委書記謝振中,原校長趙世超,原黨委副書記王濤,原副校長李忠善、蕭正洪,及我校職能部門、學院、研究院(中心、所)負責人,以及霍松林先生的生前友好、同事、學生等500余人參加了告別儀式,共同悼念這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學術宗師。

  遺體告別儀式由我校校長程光旭主持,校黨委書記甘暉介紹了霍松林先生的生平,前來悼念的各界人士向霍松林先生遺體肅立默哀并三鞠躬。

  霍松林先生1921年9月生于甘肅天水霍家川。1949年從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陜西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名譽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學術評審局專家顧問,陜西詩詞學會會長等職。

  1989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中國作協列入“抗戰時期老作家”名單,獲頒“以筆為槍,投身抗戰”獎牌。2008年獲“改革開放三十年陜西高等教育突出貢獻獎”和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

  2009年被評為陜西首屆社科名家。2010年獲陜西“十二五”科學發展思想驅動獎。主要論著有:《文藝學概論》《詩的形象及其他》《文藝學簡論》等30余種,出版《霍松林選集》(十卷本)600余萬字;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3-1988年)》(6卷)、《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鑒賞辭典》《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等50多種。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哲人已逝,德范永存。甘暉書記在生平介紹中對霍松林先生給予高度評價:霍松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學者,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學殖宏富,領域寬廣,學風嚴謹,思維敏銳,一生筆耕不輟,碩果累累,學界同仁給予先生“學林泰斗”“一代宗師”“國學大師”等美譽。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在長達7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直接指導和培養了20多名碩士和70余名博士,其質量和數量均居國內前列,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霍家軍”,為我國高等教育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貢獻;霍松林先生是我校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兩個學科的奠基者,創建了這兩個學科的碩士點和古代文學博士點;作為我校文學院的創建者之一,霍松林先生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率先垂范,為中國古代文學等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還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國杜甫研究會、韓愈研究會、陜西省詩詞學會等學術團體的主要發起人,被教育界同仁譽為“關西夫子”“海內儒宗”等。霍松林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幼承家學,擅長吟詠,上初中時便發表詩詞和文章,多有佳作,同時霍松林先生又擅長書法,出版有《霍松林詩詞集》《霍松林書法集》等,贏得了“騷壇盟主”“詩苑大纛”“書界名家”等贊譽。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霍松林先生的學問和功勛令人贊賞,其品德和精神更令人景仰。他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在新的歷史時期和長期的教學、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發揚光大,形成了其大氣包舉、高標超拔的精神風范。他熱愛祖國,心系天下,積極傳承祖國優秀文化,時常關心國家的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不辭辛勞,不怕艱險,勇挑重擔,竭誠奉獻;他熱愛學術研究和詩文及書法創作,潛心鉆研,專心致志,孜孜不倦,一絲不茍,善于探幽抉微、提要鉤玄,勇于開拓創新,獨辟蹊徑;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耳提面命,言傳身教,熱忱關懷,盡力扶攜;他心胸坦蕩,意志堅強,追求正義,困難面前不低頭,泰山壓頂不彎腰,特別是在“文革”的劫難中,他保持節操,不隨波逐流;他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直到90多歲高齡仍每天堅持工作,博覽群書,撰著鴻文,指導博士生。霍松林先生一生揚葩振藻,繡虎雕龍,滋蘭樹蕙,教書育人,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學術事業和教育事業。霍松林先生無疑是當代高等學府德高望重、譽滿天下的一位大師,是學術界、教育界“高山仰止”的一面旗幟,是學林泰斗。霍松林先生的逝世,無疑是我校的重大損失,是學術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

  霍松林先生去世后,上級部門、兄弟院校、社會各界以及霍松林先生生前友好、學生,紛紛發來唁電,前往家中吊唁,送來花圈、挽帳等,表示哀悼。霍松林先生的學生、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宣讀了部分唁電。霍松林先生的學生、武漢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尚永亮,家屬代表、霍松林先生長子霍有光分別講話,緬懷了霍松林先生為人師、為人父的感人事跡。最后,在場各界人士懷著崇高的敬意與沉痛的心情瞻仰了霍老的遺容,向霍松林先生遺體告別。

  【霍松林先生去世后,發來唁電、前往家中吊唁,送來花圈、挽帳的單位】:

  中共陜西省委員會、陜西省人民政府、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中共陜西省委高教工委、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高教局、陜西省學位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陜西省委員會、中共西安市委員會、西安市人民政府;

  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中共天水市委員會、天水市人民政府、天水市人大、天水市政協,甘肅省文史館,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員會、麥積區人民政府、麥積區人大、麥積區政協;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文史研究館、人民文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中國教育報刋社、中國社會科學報社、黃山書社、三秦出版社;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杜甫研究會、中國屈原學會、中國王維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產》 編輯部、《江海學刋》編輯部、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中華霍氏宗親聯誼會、山西省姚奠中國學教育基金會;

  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陜西省書法家協會、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陜西省三秦文化研究會、陜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陜西省散曲學會、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陜西秦域文化傳播中心、陜西省道教協會、陜西省大興善寺、陜西霍氏宗親聯誼會、陜西三原于右任紀念館、陜西省甘肅商會、陜西老年詩詞學會;西安中國畫院、西安市未央區文聯、西安華僑慈善基金會、西安民生集團、漢中詩詞學會、榆林市詩詞學會;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河海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音樂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天水師范學院、淮陰師范學院、西安外事學院;

  北京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文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南京大學文學院、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揚州大學文學院、蘇州大學文學院、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山大學中文系、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人文學院;四川大學俗文化研究所、四川省杜甫學會《杜甫研究學刊》編輯部、西南民族大學國學研究中心、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文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大學文學院;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大學文學院、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青島大學國學研究院,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安慶師范大學文學院;蘭州大學文學院、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天水師范學院文學院和霍松林藝術館,寧夏大學人文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北大學文學院及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漢唐文學研究院、古代文學教研室,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西安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唐都學刊》編輯部、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延安大學文學院、安康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中文系;

  日本高崎書道會、國際佛教禪修學會(香港)、中華于右任先生研究會(臺灣)、臺灣劉延濤文教基金會;

  中共陜西師范大學委員會、陜西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校內各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北京校友會、重慶校友會、深圳校友會等。

  【霍松林先生去世后,發來唁電、前往家中吊唁,送來花圈、挽帳的個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馬凱;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陳寶生;中共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胡和平;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正永;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中平;中共陜西省委原書記張勃興;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燕;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張廣智;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梁桂;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道宏、莊長興、杜航偉、馮新柱、姜鋒、魏增軍;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長上官吉慶;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黨組書記、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徐春華;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黨組副書記、省文史研究館館長郭伯權;商洛市委副書記黃思光;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方光華;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光慶;天水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蒲軍;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建杰;天水市政協副主席蘇定武;天水市教育局局長付金祥;天水市麥積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賈應診;麥積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汪亞偉;麥積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明太;麥積區副區長成紅梅、政協副主席趙延琪等;文學史家、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思想史家、西北大學原校長張豈之;著名詞學家葉嘉瑩;文化部原副部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國家圖書館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詹福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賈平凹;著名藝術家孫韶、贠恩鳳;著名書法家、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雷珍民;清華大學院士王玉明;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陜西社科聯黨組書記李煒,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黃道峻,陜西省文史館原館長李炳武,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我校杰出校友鐘明善,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林從龍、周篤文、梁冬,中華書局編審趙誠;陜西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原副主任白云騰,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王巨才,西安市人大原黨組書記、陜西省詩詞學會名譽會長郝樹茂,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朱易安,甘肅省文史館館長李學春,中國教育報刊社總編輯翟博,甘肅人民廣播電臺原副總編輯、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成倬,寶雞文理學院院長司曉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任應坤,西安郵電大學紀委書記孫冰紅,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蘭州大學林家英教授,西北師范大學趙逵夫教授,著名書法家趙熊;

  陜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甘暉,校長程光旭,黨委副書記盧勝利,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博虎,副校長游旭群、楊祖培、馮旭東、黨懷興、高子偉;

  陜西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謝振中、江秀樂,原校長趙世超、房喻,原黨委副書記王濤、張建祥,原副校長李忠善、宋文周、張渭淮、趙彬、蕭正洪、王武海,以及霍松林先生老同事、親朋好友、學生等。

  附錄3:霍松林先生部分唁電唁函選登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

  驚悉霍松林先生遽歸道山,不勝悲悼!霍先生為享譽海內外的唐詩研究一代宗師,也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創會耆宿。力耕四分之三個世紀,著作等身,創說尤多,發為吟詠,足成典型,培養后勁,各具氣象,更以道德垂范,示后學以軌轍;著作森蔚,顯學術之莊嚴。尚君久仰門墻,心存敬畏,常讀遺著,時獲啟發。老成凋零,請益無路;儀型垂世,功存千秋。因行程早定,無緣執紼,謹遙致悼唁,恭敬瓣香。并請問候家屬,祈節哀順變,各此珍重。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

2017年2月1日

  明君兄轉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

  明君兄,驚聞霍先生仙逝,深表哀悼!愿先生走好!望兄臺節哀!雖未曾見過先生,但時常拜讀先生大作,深受教益。一代大儒遠去,神州學人同悲!

清華大學出版社馬慶洲

2017年2月1日

  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并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

  驚悉霍松林先生辭世,哲人其萎,不勝悲痛!謹以西北師大文學院師生名義致以深切哀悼,并向霍先生家屬及門人表示誠摯慰問!先生生于天水,自幼聰慧,少負文名,屢從名師;勤奮好學,直追博學鴻儒;覃思精研,堪稱一代宗師。傾心文史,志無旁鶩;發微闡幽,成果斐然。耕耘杏壇,有關西孔子之美譽;師者風范,成桃李芬芳之偉業。且行且吟,詩家風范;克勤克儉,仁者胸懷。桑榆非晚,常筆耕不輟;九秩高齡,仍情系桑梓。先生道德文章,為世師表。音容宛在,后世永存!

  霍松林先生千古!

西北師大文學院

2017年2月1日

  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及霍先生家屬:

  驚聞霍先生遽歸道山,我中心全體同仁不勝悲慟,故特馳唁函,敬致悼念之情。霍先生是二十世紀杰出的中國文化史家,文藝評論家,中國文學研究專家。一生著述等身,桃李遍世,今日離去,后學永失師長,學林痛殞楷范。哀慟之情,何以言哉?唯以霍先生家人節哀順變是望。

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17年2月1日

  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及霍先生家屬:

  驚悉霍先生突然駕鶴仙去,我院全體同仁萬分哀慟。霍先生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創始人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唐宋文學方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享譽海內外,先生一直關懷并支持我院的創建與發展,今日遽然離去,實為中國文學研究界的巨大損失。特馳此唁函,敬表我院全體同仁的悼念之情。

西北大學漢唐文學研究院

2017年2月1日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

  驚悉霍松林先生遽歸道山,震悼殊深!

  霍松林先生學殖深厚,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卓然方家。特別是在唐代文學研究領域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示范性的著作,成就斐然。先生不僅學術上造詣鴻深,還精心樹蕙滋蘭,培養了一大批唐代文學研究的優秀人才,為唐代文學研究的代際傳承和長遠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逝世,是唐代文學研究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

  霍松林先生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創會發起者之一,曾長期擔任學會領導,殫精竭慮于學會工作,為促進唐代文學研究的繁榮和學會的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晚年又擔任學會學術顧問,仍然一直關心、指導學會工作。霍先生的離世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重大損失,學會同仁莫不深感哀痛!謹請向霍先生的家屬轉達我們的誠摯慰問,并祈節哀。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2017年2月1日

  陜西師范大學霍松林先生治喪委員會及霍先生親屬:

  驚聞霍先生仙逝,我院全體同仁不勝哀慟。霍先生是我國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就尤其卓著,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弟子,也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教育家。我輩研讀先生大作,學習先生治學精神,受益良多。謹遙致唁辭,以表深哀,并請霍先生親屬節哀順變,善自珍重!

青島大學國學研究院

2017年2月1日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并霍松林教授治喪委員會:

  驚聞著名文學家霍松林先生遽歸道山,西北大學文學院全體同仁深感悲慟!

  霍先生是杰出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其學術貢獻得到海內外學界普遍尊崇。霍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古典文學界、教育界的巨大損失!

  挽曰:

  承孔孟教,懷千歲憂,繼往開來,絳帳桃李振木鐸,杏壇立楷模;

  與李杜友,享期頤年,發揚蹈厲,隴上天籟盛唐音,河岳有英靈。

  沉痛哀悼霍松林先生,并請霍先生親屬珍攝節哀!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01頁  0102

相 關 新 聞

·霍松林先生撰書《香港回歸賦》·霍松林:盧溝橋戰歌
·唐音閣里識松風(圖)·最后一次拜年
·從學霍松林師的幾點感懷·回憶恩師松林先生
·紀念霍松林先生詩詞聯曲雅集(四)·紀念霍松林先生詩詞聯曲雅集(一)
·麥積區舉行霍松林文學藝術館開館儀式(圖)·霍松林文學藝術館在麥積區琥珀鎮霍家川村開館(圖)

新 聞 推 薦

天水在線播報:清水縣松樹鎮的千畝萬壽菊,

·辦好民生實事——習近平總書記關切的“高品質生活”
·新華社記者擊破涉華新冠溯源陰謀論
·奧運閉幕 東京疫情“爆發式”擴散
·江蘇揚州現核酸檢測點交叉感染 多名干部被問責
·中國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軍,從這里走出!
·阿富汗塔利班同政府軍在多個省會城市激戰
·阿富汗塔利班說一天攻占三省首府
·河南開封7個地區調整為高風險地區
·鄭州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 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40例
·當官不成轉而求財?他簽名時把“才”寫成“財”
·中共中央 國務院致第32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賀電
最 新 圖 片
天水在線播報:清水縣松樹鎮的千畝萬壽菊, 天水市2021年省級重點人才項目袁丫丫西秦腔 天水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召開“一辦兩組”工 張永霞與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座談 王國先參 逯克宗調研督查水旱災害防御及河湖長制工作 天水市道安委召開主城區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天水資訊
·關于開展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放專項整治工作的通告
·秦州區執法局迅速傳達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圖)
·王啟峰 成紅梅督查麥積區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圖
·張家川縣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圖)
·天水市根治欠薪督查組來秦安縣督查根治欠薪夏季專項
·吳健督查白家灣鄉疫苗接種工作(圖)
·天水市博物館關于暫停人工講解、線下社會教育活動的
·記天水市三院一病區主任王小全“救死扶傷”先進事跡
·天水市婦保院開展“世界母乳喂養周”宣傳活動(圖)
·秦安:嚴把高鐵高速路口“安全線” 筑牢疫情防控“防
·王龍強督查全縣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圖)
·王龍強調研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圖)
·王龍強主持召開興國鎮疫苗接種工作推進會(圖)
·秦安縣召開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
·張家川縣恭門鎮麻崖村:撂荒地上長“金花”(圖)
·市民宗委檢查驗收甘谷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圖)
·楊帆深入安遠鎮督查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圖)
·市紀委監委督查麥積疫情防控和換屆工作(圖)
·中共甘谷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開班
·趙虎生督查全區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圖)
·天水在線播報:清水縣松樹鎮的千畝萬壽菊,花開已成
·麥積區政協就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召開專題協商議政會議
·市民宗委驗收武山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圖)
·天水市2021年省級重點人才項目袁丫丫西秦腔藝術傳承
·何煒巍到關子鎮督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圖)
 文化歷史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用生命記錄抗戰的戰地記者
·親歷者揭秘人民大會堂建設背后的故事
·大年初二話民俗 回娘家祭財神爺
·2021農歷年為何稱“辛丑牛年”?
·2021年為啥“晚春節”?
·臘八節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它的習俗不只有喝粥
·抗美援朝運動在甘肅(圖)
·中國的節日文化
·老兵高晉文:親眼看著黃繼光犧牲
·祖國·正義·和平——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圖)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吃水餃、喝羊肉湯……你家鄉的冬至習俗有哪些?
·中秋佳節,品味總書記講話中引用過的經典詩詞
·賞月拜月、吃月餅……你記憶里的中秋節什么樣?
·立夏習俗知多少?食用五色飯 “稱人”以驗肥瘦
 博 客
·晚安,天水
·月沐風吟:詠蓮
·我以青春許青山
·月沐風吟:昨夜喜雨
·佟家寶:清塘荷影
·麥收時節汗如雨 
·白雪茫茫:漢服人
·麥積區常青書香幼兒園
 播 客

·唱支山歌給黨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李峴村的麥子開鐮
·天水秦州萬達廣場開業盛典(視頻
·秦州區玉泉鎮全體干部激情高歌
·保守國家秘密人人有責
·袁丫丫代言武山豆角
·《我和我的祖國》
 娛 樂

·選秀“偶像”豈能逃避社會責任!
·偶像背后的“推手”有多瘋狂?選秀節目該冷靜了
·鄭爽的16家公司 現在不“爽”了
·《新劉三姐》: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經典(圖)
·《我的姐姐》領跑,最強清明檔如何煉成?
·2021年春節檔電影票房78.22億元
·2021年電影春節檔票房再創新高
·地方春晚為百姓過年端出“特色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新時代科技創新大
·大年初一,中國電影票房刷新全球單日票房紀錄

 社 會
·當官不成轉而求財?他簽名時把“才”寫成“財”
·長沙一市民編造疫情管控“通告”被拘
·北京警方:吳亦凡涉嫌強奸罪已被依法刑拘
·手機出現這個畫面,請趕緊掛斷!
·北京警方通報“都美竹吳亦凡事件”調查結果
·海南宣判一起重大涉黑案件 2人被判死刑
·北京檢方:依法對犯罪嫌疑人張陶批準逮捕
·張陶事件處理進展
·北京警方依法對張陶刑事拘留
·云南北移象群從易門轉入峨山 初步研判呈南返趨勢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線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電話: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郵箱:tswjy@126.com 

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