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人文天水>>正文
還記得那是1994年,甘肅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天水誕生了(圖)
(2018/12/14 20:00:01)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天水在線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報道】 

還記得那是1994年,甘肅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天水誕生了

▲天北高速公路(1994年攝)

  ▲在沒有像樣的大型機械化設備的情況下,工人們用手扶拖拉機和架子車運輸石料,手持鐵鍬、洋鎬奮戰在施工一線,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大家毫無怨言。(1993年攝)

▲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線2014年11月11日航拍

▲右側為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線2018年6月9日航拍

▲右側為天北高速公路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31日航拍

  天北高速公路1992年動工,工程總投資7800多萬元,1994年7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天北高速公路正線長13.15公里,岔線、輔道、匝道7.89公里,主線寬24.5米,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車速每小時120公里。全線有立交橋1座、中橋3座、小橋1座、涵洞35道、立交通道8處,并設有完善的防撞、防浪設施。路面寬敞平整,線型流暢優美,具有交通、河防、水利、市政、疏浚五大功能。

  天(天水市,即天水市秦州區)——北(天水市北道區,現麥積區)高速公路是當時甘肅省境內建設最早的,也是甘肅省最短,世界第二短的一條高速公路(從竣工到全長11公里的成都機場高速開通的2008年,天北高速一直是世界上最短的高速公路)。它的建成使甘肅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城區由兩大塊(秦州區和麥積區)連結為一體,結束了甘肅省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實現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關于當時天水市委市政府為何要開建天北高速公路,請大家從天水在線2013年2月4日發布的馮沙駝“追憶老市長王文華同志”的文章里面找答案。

追憶老市長王文華同志

□馮沙駝 

(圖為王文華同志資料圖片)

  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曾經得到許多人的關心、幫助和支持,王文華老市長就是其中一位。 

  又到深秋時節,漫步城區廣場、河畔、小巷,看著日漸褪去的綠色,滿地的落葉,那些逝去的歲月和難以忘懷的人和事又不時縈繞在腦際。想來,王文華老市長逝世已兩年多了。睹物思人,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憶起王文華同志生前的點點滴滴。 

(圖為馮沙駝和王文華同志合影)

  傾心天水工業發展 

  王文華同志是山東益都人,生于1933年。1952年起,先后在長春市東北研究所、吉林總工會干部學校學習,曾任吉林省委團校團委書記,后到吉林省長春市原第一機械工業部長春材料試驗機廠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黨中央、毛主席作出“三線建設”的戰略部署,一大批華東、東北等工業城市的優秀工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響應國家號召,投身“三線建設”中。王文華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員。1964年,擔任長春材料試驗機廠技術科長的王文華同志,隨廠遷往天水市,負責天水紅山廠、天水鑄鍛廠籌建處技術設備等籌建工作。1965年,國家一機部在天水組建“一機部天水建設指揮部”,抽調他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直接協助指揮長統籌協調一機部在天水地區三線企業的建設工作。1968年,他又被一機部儀表局調回天水紅山廠籌備處,全面負責紅山廠和鑄鍛廠的籌建工作。1970年,紅山廠投產后,他被省機械廳任命為廠長兼黨委書記。 

  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王文華同志夜以繼日,以大慶人“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天水“三線建設”的不同崗位上,在紅山廠搬遷-籌建-投產三部曲中整整奮戰了15年。這15年中,他不僅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設備安裝投入使用于天水,而且組織生產出了國內一流、軍工急需的材料試驗機系列產品,有的進入國內一流產品之列,有的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他又將科學管理理念和模式植入于企業中,培養了一大批企業管理骨干和生產技術骨干,他們中的許多人后來成為天水市乃至甘肅省機械行業的領導干部和技術專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軍事戰略要地的天水,自1964年5月起,中央軍委、國防工委、國防科委、總后勤部、二機部、四機部、五機部、化工部等國家部委,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進入天水選址、踏勘、定點。先后有39戶來自上海、北京、哈爾濱、長春、洛陽等工業重鎮的企業遷入天水建廠,經過短短幾年艱苦奮斗,在天水形成了一個重型機械、機床電器、風動工具、儀器儀表、軸承鍛壓、材料改制等門類齊全的地方工業體系,天水由此成為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和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天水的經濟結構,加快了這個古老城市的工業化、城鎮化。作為參與天水“三線建設”組織協調工作并親自投身天水紅山廠、鑄鍛廠籌建的王文華等一大批老同志、老干部,為“三線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1983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一大批優秀企業領導干部相繼進入了各級地方領導班子。由于王文華同志在天水“三線建設”及企業發展中的突出表現,他被調往天水地區,擔任行署副專員。1985年,天水地改市后,他先后擔任天水市委副書記、天水市政府市長,直至1995年退休。 

  我和王文華同志的接觸始于1984年,當時,王文華同志分管工業、交通、城市等項工作。那年,我被調往天水地區行署辦公室工作后,曾多次隨行署領導下基層調研。當時,改革開放已在全國形成高潮,各地都在謀求加快發展。在多次的調研和會議中,王文華同志大聲疾呼,要重視全市工業發展,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揮優勢,加快發展。通過大量調查研究,提出了天水工業發展的重點是機械、電子、傳統加工工業和基礎原材料工業,從八個方面形成優勢產業。即部省屬企業為依托的機械、電子、電器工業;省、市企業為主的輕紡工業;水泥、巖棉、大理石、建筑和衛生陶瓷開發為主的建材工業;非金屬礦開采、有色金屬礦開發冶煉為主的冶金工業;雕漆、地毯、玉器、草編等為主的工藝旅游美術工業;皮毛加工和塑料制品為主的皮塑工業;酒類、食品、罐頭、飲料為主的食品工業。并將它形象地比喻為“八條龍”,而龍頭是裝備、技術、產品、生產等均占優勢的駐天水部省屬企業。他根據天水地方工業特點,提出堅定不移地走“地企聯合”路子,即充分發揮駐天水部省屬企業設備、技術、管理、產品優勢,解決部省屬企業與地方企業的“斷層”現象,通過產品協作配套,推動并優化全市工業經濟組織、產品、所有制結構,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促進一批企業新建、擴建、改造項目的達產達標。這些思路和做法,對當時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組織和推動作用。天水長開廠、天水長控廠、天水長低廠、天水213廠、甘谷油墨廠、武山水泥廠、天水風動工具廠、天水鍛壓機床廠等一批部省屬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甘肅絨線廠、甘肅棉紡織廠、天水火柴廠、天水造紙廠、天水雕漆工藝廠、天水地毯廠、天水水泥廠等一批地方中小企業建成投產、發展壯大,為“工業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由于歷史的原因,有些思路沒有完全變成現實,但不可否認的是,正因為有王文華等老領導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才使后者少走彎路,并不斷適應形勢發展,調整思路,形成了以后全市工業經濟區域一體化,發展機械、電子、輕紡、建材、食品五大主導行業的工業格局和發展態勢。 

(圖為王文華同志資料圖片)

  打開天水東大門 

  1992年4月,我調往北道區政府任區長后,與時任天水市政府市長的王文華同志的接觸更多了,對他決策并在天北高速公路建設、國道310線牛北路建設中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當時,從秦城區到北道區僅靠國道310線東泉至天水郡21公里過境公路連接。這條公路始建于1944年,竣工于1948年,路基窄,路況差。解放后雖進行了改擴建,但公路等級低,經常是修修補補,不僅嚴重制約了秦城、北道的發展,也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市委、市政府下決心要改變這一狀況,決策在兩區間沿藉河南側修建一條高速公路。 

  消息傳出,議論紛紛。一些人認為,在天水修高速公路,無資金,無技術,在省內無先例,西北也少有,何必出此風頭,冒這風險。但王文華市長等市上主要領導不為議論所動。他說,只要敢想,才能敢干;一無所有,通過關系去找、去尋、去闖,等、靠是沒有出路的。他反復講,要通過高速公路建設,在全市樹立起一種敢想敢干的精神,創先、創一流的氣勢,帶動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隨后,市政府成立工程指揮部,王文華市長親自掛帥,張儉成副市長一線指揮,一場甘肅高速公路開先例的工程由此展開。為爭取項目資金,王市長通過多種關系向省上領導及省交通廳等有關部門匯報,他的決心和行動深深打動了省上領導及相關部門,省交通廳給予了大力支持。為解決技術問題,他虛心聽取工程技術人員意見,尊重他們的設計理念和成果,大膽啟用并充分信任天水交通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在設計、施工中挑大梁。為解決工程占地和拆遷問題,他要求兩區政府從大局出發,犧牲局部,顧全大局,全力以赴,抓緊抓好,使得征地、拆遷任務短時間內完成。在施工中,他反復要求把好施工質量關,要求把高速公路建成高質量的樣板路。在設計中,他集中各級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及兩區政府的意見,要求將這條高速公路以“五大工程”標準去設計、去施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即公路工程、河防工程、疏浚工程、市政工程、農田水利工程。 

  經過18個月的日夜奮戰,1994年7月1日,天北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吨袊煌▓蟆钒l表頭條新聞:《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甘肅省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文中指出,這條高速公路填補了甘肅省高速公路的空白,為以后全省陸續開工建設高速公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天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徹底解決了秦城至北道區的通暢問題,而且摸索出了一條在西部貧困地區,依靠自力更生加科學態度,由地方政府組織、國家支持建設高速公路的成功之路。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條道路的建設,大大激發了全市人民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勇氣,使全市人民看到,只要解放思想、破除幻想、敢想敢干、尊重科學,天水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大有希望的,是大有可為的。天北高速公路建設也創造了多個國內、省內高速公路建設中的第一:里程最短,全長13.2公里,在國內高速公路中里程最短;投資最少,全部投資7800萬元,每公里平均投資593萬元;公里投資節約最多,每公里投資比計劃減少407萬元;質量最好,建成18年來,僅經過幾次維護,路面、路肩仍穩定無變形,整條道路均沒有大的損壞;投資回收最短,運營10年收回了全部投資后,免費通行。 

  國道310線牛北段(北道區牛背村至北道區)的建設,是上世紀90年代我省及我市公路建設史上最大最艱巨的一項工程,是時任幾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直接領導下奮戰多年打通甘肅東大門的壯舉,王文華同志作為市長,全面參與了工程建設。 

  改造前的國道310線東起江蘇連云港,西至甘肅天水,為國家公路東西大通道,跨蘇、豫、陜、甘四省,全長1534.8公里,在天水境內長151.8公里。這條道路在天水境內,由于穿行在西秦嶺的崇山峻嶺之中,路基窄,路面大多為土路,地形復雜,等級標準低,維護十分困難,經常發生堵塞,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天水乃至甘肅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此,市上桐樹苞等老同志多次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議案,社會各界也紛紛呼吁,要求國家對國道310寶天段進行改造,打通甘肅東大門,促進天水對外開放。1989年11月3日,交通部委派公路規劃設計院,對國道310線寶天段進行了考察,隨后,國家、省上公路部門相繼開始了國道310線寶天段改造的線型選擇及地質踏勘工作。但由于國家投資建設項目布局等制約因素,前期工作時斷時續,直至國家交通部將國道310線西端從天水延伸至新疆霍爾果斯,全長4614公里,成為國家四縱四橫大通道之后,解決寶天段的瓶頸問題才正式列入國家計劃。到1992年初,基本確定國道310線天水至寶雞段沿渭河峽谷的走向,標準為國家山嶺重丘區二級路,投資為國家補助和省、地方自籌三部分解決,總里程為114.6公里,初期總投資為1.82億元,后實際總投資增至3.56億元。 

  工程即將開工,但省上投資遲遲沒有下撥,隨后確定工程以“以工代賑”方式進行,但天水境內約占地3179畝,房屋拆除350戶6400平米,各類果樹7027萬株,按當時最低補償標準約需900萬元左右。一個周末,我接到省交通廳電話,稱胡國斌廳長已到天水,約我去見面。我隨即和分管副區長趕到天水公路總段招待所。胡廳長一見面就說:“310國道牛北路要開工,北道區要承擔全部拆遷任務和64公里工程建設任務。工程部分以‘以工代賑’形式進行,征地拆遷補償由于省上現在沒錢,你們區上全部承擔,同意就開工,不同意將改線繞過北道區!蔽耶敿刺岢觯1甭饭こ瘫仨氃玳_工,且必須經北道境內,但征地拆遷涉及五個鄉上千戶農戶,要北道區拿出900萬實在有心無力。胡廳長讓我再考慮。我出了招待所,直奔王文華市長家,向王市長匯報了情況。王市長聽后說,走,我見見他去。王文華市長與胡廳長進行了深入交談。王市長首先對省交通廳給予牛北路建設的支持表示感謝,又詳細地把市、區兩級的財政情況作了介紹。在王市長的一再堅持下,胡廳長松口說,可以由省交通廳給市政府借200萬元,再由市政府下達北道區。王市長問我可否,我當即表態,缺口太大,根本不夠。經一再交涉,最后,胡廳長說,省交通廳再讓一步,借四百萬,但要王市長代表市政府寫出借條。王市長當即寫下借條,鄭重簽名后,對胡廳長講,工程啟動后,廳里必須再考慮增加征地拆遷費用,否則將影響到工程進展。就這樣,在王市長的親自參與下,征地拆遷費有了著落。以后,又經市、區多方爭取,牛北路征地拆遷省交通廳以六百萬包干(含借四百萬元)形式下達。 

  工程開工后,困難像山一樣壓在市、區身上,其線路之長、施工環境和條件之惡劣,國內少見,省內罕見。除分管副市長蘇維喜同志具體負責協調、督查工作外,王市長曾13次深入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具體問題。在他任市長期間,將此工程列為全市重大項目,動員全市力量關注、支持工程進行。針對工程開工后多次出現的畏難情緒,他反復強調,牛北路建設是繼天北高速公路之后全市的又一重大工程,它的建設和開通將對天水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他說,現在資金短缺,問題大,困難多,但交通制約是全市發展經濟的頭號問題、最大困難,不論采取什么辦法,必須下死決心,全力以赴,早日建成通車。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全市上下尤其當時的北道區傾全力克服困難,以“以工代賑”方式展開了一場建設國家等級公路的大決戰。 

  開工后時間不長的一天,我陪同王市長一行去工地檢查。一早出發,對幾十處已展開工作業面的工程,邊走邊看邊研究,到晚飯時才到東岔,草草吃過晚飯后,因第二天還有重要活動,他要連夜趕回市上,我勸他次日再回,他不同意。那一晚,天特別黑,凹凸不平的土路,連續不斷的彎道,行車十分危險。晚十時許,當車行經伯陽鄉一工地時,他乘坐的越野車不慎翻入三米多深的施工基槽中,我們都嚇出一身冷汗,好在車速不快,但整個車已四輪朝天。不一會兒,王市長第一個從車窗口爬了出來,又幫助后排的兩位同志一一爬出。當他一身塵土,站在驚恐未定的隨行人員面前時,卻輕松地說,大難不死,小事一樁。 

  當時,國家對國道建設僅僅給予政策性補貼,省配套資金一減再減、一壓再壓,以“以工代賑”形式建設高標準的國家二級專用公路,現在想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廣大建設者們硬是用鋼釬、大錘和簡單機械,在被地質界視為“禁區”的渭河大峽谷,開出了一條國家二級標準化道路。從1993年11月8日開工,至1998年9月竣工驗收,五年多時間,終于打開了甘肅的東大門,實現了天水公路交通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在這條道路的建設中,沿線各鄉鎮廣大群眾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幾年后,西部大開發全面展開,天水境內隨著天巉路的開通、天寶高速路的建設,社會上對當時國道310牛北路工程也有許多議論甚至非議,有的說等級為何太低,災害為何頻繁,為什么經常堵車,個別人甚至憑空想象,說三道四。一次,當我將這些議論向已退休的王市長匯報時,他說,這條路我們干得問心無愧,讓別人去說吧,歷史將說明一切。聽到這,我的委屈、氣憤一掃而光,對老市長也更加敬重了。

(圖為王文華同志資料圖片)  

  加快天水城市建設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天水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作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秦城區,由于多年的歷史欠賬,許多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十分差。尤其現龍城廣場一帶,解放前由于連年戰亂、自然災害,河南、陜西的貧民、災民沿隴海線西進,到秦城后便在此地城墻下棲身。解放后,城墻拆除后,留下一條百余米長、幾十米寬、十米左右深的大溝,居住其中的居民,以草、木搭棚而棲,晴天一片土,雨天一地泥,居民苦不堪言,是城市中的“貧民窟”。1985年夏季的一場暴雨,使坑內積水一米以上,大量黃土沖進溝口,淹沒了大多居民家。王文華市長現場查看后,十分痛心,要求市、區政府下決心解決這一城市“傷疤”。他深入棚戶區,走訪居民,與秦城區政府負責人共商安置方案,親自查看安置地點,督查搬遷安置進度。經過多方努力,最后將居民全部進行了妥善安置。他又與財政、金融等部門和民營企業研究,運用政府主導、民企參與、金融支持、財政補助的市場運作方式,精心規劃,組織建設,填平了大溝,建起了全市第一座高層建筑——金龍大廈和市中心廣場,昔日舊貌變新顏,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形象。 

  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秦城、北道在城市建設中無任何自主權,在城區內修一條路、建一座橋,進行城市改造十分艱難。1993年初,北道區在修渭河北匝道時,就遇到相當大的困難。項目立項報市上要排隊等待,被拆遷單位為省屬單位,對區上要求不予配合。在這種體制下,區上辦件事舉步維艱。但為緩解渭河橋南北交通,解決市上通往火車站的交通瓶頸問題又刻不容緩。在尋求市上有關單位無果的情況下,我向王市長作了專題匯報,王市長當即拍板,明確表態支持,并要求我,不管什么條條框框,什么限制,只要對發展經濟有利,要設法突破,大膽去干,并和省、市主管部門協調。王文華市長的支持極大地鼓舞了北道區的干部群眾,大家萬眾一心,很快完成了渭河橋北匝道工程。此后,他幾次給我談話,要求北道區思想更解放一些,膽子再大一些,在城市建設方面一定要有大突破,徹底改變城不像城、鄉不像鄉的狀況,把北道區城市形象提升到一個高水平。為支持北道區建設,王市長又親率市政府幾位副市長及市直主要部門負責人,在北道區召開了市政府現場辦公會議,就加大城區道路建設、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等進行了專題研究,在思路、項目、資金等諸方面給予了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這次現場會,似春風化雨,既有力地促進了全區干部群眾的思想解放,又在一定程度破除了市區體制障礙,開創了北道區城市建設的新局面。時至今日,許多人對此仍念念不忘。王文華市長解放思想、敢闖敢干的精神,至今感染著我、影響著我。 

  自信自尊的領導者 

  王文華市長是一位十分有個性的領導者,他自信、自尊,特別是他身上的硬氣和傲骨,更令人嘆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促進全市對外開放,市上領導親自帶隊,多次組團赴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進行考察學習,我曾有幸參加了幾次由王文華市長帶隊的赴外考察活動。當時的天水,地處大西北,城市實力差,對外知名度低,東南沿海城市的許多人對天水不甚了解,認為是荒涼落后之地。面對別人的冷眼,我們一些同志也感到很自卑,說話、做事小心翼翼,縮頭縮腳。王文華同志看到后,對我們說,天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西北老工業基地、甘肅第二大城市,我們要有自豪感,要挺起胸,大膽地問,全面地學,不要讓別人看不起,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一次,王文華市長率考察團赴南方一重要省會城市學習考察時,當地接待部門對我們很冷漠,態度很傲慢,有些瞧不起,考察團的同志感到很尷尬。面對這種情況,王文華市長當即拍桌而起,向對方接待部門的同志嚴肅地講,請你轉告你們市長,天水是甘肅第二大城市,它的歷史并不比你們市短,我們是來參觀學習取經的,你們的發展是比我們快,但離開西部原材料、勞動力的支援,你們能發展快嗎?該市市長聞訊后,嚴肅批評了接待人員,一再表示歉意。在以后的考察座談中,王文華市長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娓娓而談,考察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我們隨行人員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在與揚州市黨政班子座談中,他詳細介紹了天水的歷史沿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使揚州市領導對天水有了很好的認識和了解,尤其對王市長推薦的天水絨線、雕漆、電器產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簽署了天水市和揚州市建立友好城市的協議,以后雙方在名優產品、技術轉讓、人員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2010年3月13日,王文華老市長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7歲。消息傳來,令人無比悲痛。王文華老市長雖然已經故去,但他銳意改革、求真務實的精神;心系發展、一心為民的情懷;奮發有為、自強不息的境界,深受人民群眾贊譽。許多他熟悉和不熟悉的同志一直在緬懷著他。他為天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王文華老市長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注:文中“北道”、“秦城”現為“麥積”、“秦州”) 

我省首座高速公路——天北高速公路

建成24年路面沒有整體大修過

  蘭州晚報2018年10月23日報道 這十幾年間,甘肅公路建設突飛猛進,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碩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16公里,14個市州政府駐地全部實現高速公路連接。其中有一條高速公路,雖然與今天建成的高速公路不可比擬,但它卻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設的一個里程碑,它就是天水至北道(現麥積區)高速公路。如今,天北高速公路已停止收費,大小車輛依然來往穿梭,川流不息。更加難得的是,天北高速公路建成至今24年來,路面沒有整體大修過,任憑車水馬龍,巋然不動。

  24年來只是進行過小型局部維修

  說起甘肅高速公路,就不得不提及天水至北道高速公路。1994年,我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天水至北道(今麥積)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拉開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的序幕。

  工作多年后,1996年記者才有幸第一次走過這條當時全省境內建設最早的也是最短的一條高速公路的時候,感慨萬分:甘肅首條高速公路建成時全長13.8公里,雙向四車道。然而2009年建成通車的寶雞至天水高速公路上的麥積山隧道同樣是在天水市,其單洞長度有12.29公里。如今一個“洞”的長度,就相當于當年一條高速公路的長度。

  雖然與今天的高速公路不可比擬,但它卻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讓甘肅的公路一天天變寬、變直、變快的開始。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天北高速公路上看到,這條全封閉、雙向四車道的高速路上,大小車輛來往穿梭,川流不息。

  “天北高速公路既是國道310線一段,又是北道(麥積區)和秦州的主要連接線,交通量相對比較大,24年來仍然發揮著重要的功能。這條高速公路已在2014年停止收費了,建成24年來只是在2013年進行過一次水泥板斷裂的小型局部維修,除此之外再也沒有進行過路面整體大修。”天水市公路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說。

  78歲老人見證高速公路建設過程

  “看到當年自己參與修建的高速公路,質量可靠,運行正常,感到很欣慰!”聽聞記者要來采訪,家住天水市的原天北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兼項目工程處處長、今年已經78歲的緱自發老人專程趕到現場,他告訴記者,天北高速公路是由省交通運輸廳和天水市政府共同集資修建的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1992年6月開工,1994年7月1日建成通車。

  在一本1994年11月出版的天水市公路學會會刊上,緱自發撰寫的《淺談天北高速公路的質量管理》中就詳細總結了天北高速公路在建設資金緊缺、周期短、時間緊、任務重、施工隊伍資質較差、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如何使工程質量達到優良標準的做法。

  “當時在甘肅建一條高速公路真的不容易,全國還沒有高速公路建設和管理規范。作為項目工程處負責人,我帶人去陜西臨潼一個高速公路項目學習,看圖紙、看資料、看現場,回來后精心測量和設計!本椬园l告訴記者,當時天北高速公路共設計了三個方案,最后選定沿藉河修建,既修了公路,又建了河堤,還節約了農田,可謂一舉三得。

  “工程建設時間緊、資金少,平均每公里投資只有540萬元。沒有大型機械,只有鐵鍬、镢頭、手扶拖拉機,基本全靠人工!本椬园l說,當時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廳、天水市都高度重視,匯聚了全省公路系統的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施工單位加班加點,不分白天黑夜地干!肮こ探ㄔO時,每個人以高度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層層把關,一道工序完成得不好,就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確保了工程質量。”

  1996年,天北高速公路被評為甘肅省優質樣板工程一等獎。據了解,天北高速公路通車24年來,路面沒有整體大修過,目前運行良好,成為我省高速公路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記者結束采訪即將離開天北高速公路時,緱自發說道:“現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建的路會更好!”蘭州晚報記者許晗/文 首席記者馬軍/圖

攝影相關圖片
煙鋪大櫻桃開始飄香(圖) 天水白娃娃驚艷了一座城(圖) 大美天水二十八(圖) 王軍市長:天水是大美天水,非常 秋天天水,大道黃金(圖) 天水網紅街走來了一位94歲的老人 因為一條街,火了一座城(圖) 天水“黃金大道”走來了一對戀人 天水網紅街走來了外國人(圖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