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196/BeyondPic/2008-3/3/091251.jpg)
■文/圖楊曉斌
在秦州區西南部的一些鄉村,新年的第一天還保持著迎喜神的傳統習俗。在這一天,全村人不論老少都會穿上新衣服,年輕女子還少不了濃妝艷抹。人們在忙著打扮自己的同時,也不忘給牲畜牛羊的頭上打上彩,掛上紅花。然后,他們就等待由會長吹響的迎喜神的號角,號角一響,鑼鼓齊鳴,每一個家庭都會傾巢而出,同時也不忘牽上騾馬,趕上牛羊。像趕赴一場盛大的宴會一樣,去村頭迎喜神。到了村頭,男青年便會牽上或騎上騾馬去奔跑,這樣不僅是為了在全村人面前顯示自家騾馬的健駿,也顯示主人的“氣勢”。女人們則站在高處,看別人家騾馬的風姿,也對照別人家和自家孩子的穿著打扮。老人們一般會在相對僻靜處點燃香蠟紙張,朝著吉利的方向跪地祈求幸福和平安!
這是一場傳統的習俗,也是一場全村人的集體狂歡。迎過喜神之后,農村的年才算真正開始了。然后,從初三到十五(有些村莊一直延續到農歷二月二),白天里的馬社火、晚上的黑社火便會輪流上演,有些村莊還在此間加演燈影子(皮影戲)、秦腔等。農村的“年”,正因有了這些傳統活動的相伴,似乎顯得更有年味、更加祥和。
浩浩蕩蕩的迎喜神隊伍
點上香蠟求福祈平安
迎喜神的隊伍中常是鑼鼓先行
抱上孫子去迎喜神
只有將妹妹打扮漂亮了,姐姐才會高興
孩子們打扮自己,大人們打扮騾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