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詩看杜甫的人格魅力
(三)
□汪彤
《草堂詩箋·傳序碑銘》中孫僅曾說:“公(杜甫)之詩,之而為六家: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瞻博”還有韓愈、元稹、白居易和李商隱等,都深受杜甫人格魅力的影響,而遵從杜詩的風格,各自取得了詩作某一方面的成就。在宋朝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是專學杜甫的,王安石和陸游的詩中也存在著杜甫風格的影子。明末清初的辛棄疾、文天祥、顧炎武都受到杜甫偉大思想的影響,追求其人格中不同尋常的地方,完善、完美自己的人生價值。
古往今來,因崇仰杜甫人格魅力的偉大,研究杜詩的人絡繹不絕。第一個研究和評價杜甫的人是樊晃,他在《杜工部小集》中說:“江左詞人不知君有大雅之作,當今一人而已”。唐末韋莊為唐人選唐詩唯一選取的是杜甫的作品。各個朝代都有因崇尚杜甫的詩作,敬慕杜甫的偉大人格而研究杜甫的人。近代研究杜甫的有梁啟超和聞一多等,而現代研究和喜愛杜甫的人在全國各地,乃及全世界都不可數。因高度的崇敬和高度的理解,才能從看《杜詩》,仰慕杜甫偉大人格,而與杜甫的心靈做跨越時空的接軌,以達到相通。在歷史的時空中,崇尚杜甫偉大人格與杜甫心靈最接近的是陸游和黃庭堅,甚至現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工部祠中,杜甫塑像的兩旁,以陸游和黃庭堅陪祀。他們得以永遠陪伴在杜甫身邊,是他們的經歷、詩歌和人格追求,都受到杜甫偉大人格魅力的影響。陸游(公元1125—1210年),字務觀,自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一名熱誠的愛國志士,一生的理想和信念,便是殺敵報國,收復半壁山河,重建統一的祖國。受杜甫人格魅力的影響,公元1178年,陸游從四川回臨安路過忠州,憑吊了杜甫當年的故居,寫了《新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中原草草失承平,戌火胡塵到兩京。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陸游借憑吊杜甫來抒發自己和杜甫一樣的愛國情懷。從陸游詩歌的風格來看,人們常常認為他便是杜甫的傳人之一。若說陸游因杜甫人格魅力的原因,繼承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那么黃庭堅便是因杜甫的偉大人格而繼承了杜甫寫詩的藝術技巧。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他敬仰杜甫的人格和詩風,主張作詩“無一字無來處”,化用古人詩文入詩,叫做“點鐵成金”。他的詩《鄂州南樓書事四首》這樣寫到: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這樣的詩句讀來瑯瑯上口,輕靈自然,讀后令人產生快感,很有杜詩之意韻。杜甫晚年的詩歌因其人格高潔之沉淀,具有一種豪華落盡、不事雕飾的特殊美,這對黃庭堅創造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是很有啟發的。而對黃詩產生直接影響的卻是杜甫的拗體七律。黃庭堅詩歌中格調之清雅,便是他崇敬杜甫之人格,學杜詩之風格的結果。
縱觀歷史,杜甫是封建時代文人的典范,他的詩歌及人格魅力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封建時代的文人很容易到他那里去吸取精神動力;放眼未來,杜詩中散射的杜甫的人格魅力,依舊閃耀著灼灼光輝,引導我們為創建一個富強、民主的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