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天水,小巷道不僅數量多,而且每一處巷道都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隨著歲月的流逝、城市的發(fā)展,小巷道越來越少,有的已經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但她留給人們的卻是永久的回憶……
天水小巷淵源流長,梳理小巷道的歷史,其實就是梳理天水的過去,從中我們可清晰地窺見老天水的生活縮影以及巷道內發(fā)生的奇情趣事,為我們今天的生活做一個歷史的注腳。
我們姑且按人文歷史給予歸類,可劃分為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巷道、以姓氏命名的巷道、以物產命名的巷道,以大小和方位命名的巷道等。
以物產命名的巷道主要有:
棗園巷、茜氈巷、雜貨巷、皮巷子、三合寺巷、豬羊市、茶巷子、柴炭市、皮毛巷、桑園共、蘆園巷、果集巷、雜面巷、皂角樹巷、槐樹巷、榆樹巷、水城門、蓮亭等。
以公用名稱命名的巷道有:
官井巷(是天水城最窄的巷道,巷內有口共用井而得名)。官泉(天水主要用水地,水質清冽,號稱天水白娃娃就是特指吃了此泉水而說的)。
具有文化品位的巷道有:硯房背后、學巷、胡家書房、惠民巷、送人巷、忠義巷、雪恥巷、奮斗巷、自治巷、伊民巷、忠誠巷、水進巷、旗桿巷、醉白巷、忠武巷、勝利巷、親睦里等。
其中忠義巷(也叫官爺巷),是天水名人何履的故居。彎月樓巷是天水著名民間藝人高志紅的故居。高志紅擅長畫塑、紙藝,其手藝是世代家傳,一生從來不知“憂愁”二字。
以姓氏命名的巷道有:趙家大院、孫家大院、趙家大灣里、白家大院、堅家河、龐家巷、唐家巷、林家巷、朱家后川、夏家大巷、夏家小巷、馬廊巷、連家巷、陳家巷、曹家崖、唐家大院、韓家巷、楊家樓巷、林家巷、馬家巷、胡家書房、王家崖、左家場、楊家巷。
以坑命名的巷道主要有:南坑、爺坑、蘆洲大坑、河崖、漆家坑、穆家坑、王家爛院、古風巷坑、城壕等。舊時天水因為排水不暢,雨水大多都流到低洼處的坑里。
以大小及方位命名的巷道有:
大巷道、小巷道、南水樓巷、北水樓巷、北東城根巷、南二巷、東教場、北店子巷、南店子巷、南一巷、南灘巷、上庵溝、下河里、青年南路、青年北路、中華東路、中華西路等。
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巷道
人為萬物之靈。天水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天水的巷道名包涵著名人的底蘊。那鱗次櫛比被古老宅院簇擁著的小巷,本是人們行走的通道,忽然有一日,如果自這小巷深處走出的某個人中舉或做了官,或在外面成就了一番大事,那這尋常小巷從此便名聲大振,后人為留下永久的紀念,就以此巷道出的某個名人的名字為巷道命名,其本意一為小巷揚名,二可昭示后人。
飛將巷
位于秦城區(qū)解放路的飛將巷(又稱李家巷),是西漢著名軍事家李廣的故居,唐代詩人王昌齡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許胡馬度陰山”的詩句,詩中的“龍城飛將”指的就是李廣,F秦城區(qū)石馬坪李廣墓至今還存有他的衣冠冢天水市政府還專門撥款劃地,在李廣墓建造了石馬坪公園,以紀念這位“飛將軍”。
周家巷道
位于秦城區(qū)建設路中段北的周家巷(俗稱周家巷道),是周務學將軍的故里,周務學將軍民國初年在新疆為國捐軀,后人們?yōu)榧o念這位大將,特將此胡同命名為周家巷道,以此來紀念他,此巷道沿用至今。
育生巷
位于秦城區(qū)解放路中段南的育生巷(舊名二郎巷),是一生實事求是,不務虛名的清末進士張育生的確良古居所在地,后他用一生的積蓄在天水興辦了一所學校,名字叫亦渭小學。亦渭小學是天水最早的學校,為天水造就了一批人才,張育生歿后,后人們紀念他“惠勤”就改稱其故居的所在地西關二郎巷為“育生巷”。
織綿臺巷
位于秦城區(qū)西關的織錦臺巷,是前秦秦州刺史撫內竇滔之妻蘇若蘭的故居,蘇若蘭曾在此手工織就了回文錦,從她織的回文錦上面可以讀出數千首詩。據傳在秦城區(qū)西關務農巷東端與育生巷南端的交界處,曾懸有“古織錦臺”和“晉竇滔里”兩面巨匾。后經滄桑巨變,樓匾已蕩然無存。人們現在只有到城南她的漢白玉塑像前,去憑吊她了。
士言巷
位于秦城區(qū)伏羲路南的士言巷,是晚清大學士、教育家任其昌(字士言)的故居!肚迨妨袀鳌酚袀,士言8歲喪父,家境衰落,貧至“不能舉火”。他于同治四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同治12年,他放棄仕途“告假歸里”,把大半生精力投入到振興隴南教育事業(yè)中,士言先后主講天水書院和隴南書院,使隴南教育得到較快恢復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