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女媧,人們自然會想起“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遠古傳說。《補本紀·三皇本紀》云:“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希女。”《說文》十二說:“女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女媧,亦稱媧皇、女皇、陰帝、神媒、風姓,與伏羲同母。史書記載女媧的主要事跡有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孕育人類、制笙簧,幫助伏羲氏正姓氏,通媒約,是遠古時期與自然災害進行英勇斗爭的偉大女神,是華夏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廣大民眾崇拜的古代女神。
相傳女媧生于成紀,據《辭海》等權威著作記載,古成紀即今天的秦安隴城鎮一帶。隴城是關隴重鎮,此地有用“風”命名的風溝、風臺、風塋等地名,鎮內有媧皇、鳳尾、龍泉等古老的村名。傳說,女媧生于風溝,長于風臺,葬于風塋,這些地方均在隴城鎮東側附近。在風溝的半崖上,有一個很深的女媧洞,洞道一縮一放呈葫蘆狀,傳說女媧即在此洞中誕生,或說女媧曾在此洞中生活過,亦有說女媧在此洞中修行過。隴城鎮還有一眼泉水,世稱“龍泉”,建有一處“龍泉井”。
此井神秘之處在于一年四季無論天氣陰雨或干旱,其水位一直保持不變,從不枯竭。傳說當年女媧就是汲此泉水,摶土造人。
女媧、伏羲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漢族和其他一些兄弟民族的共同始祖神,被列入“三皇”之中。《春秋繁露》中載“雨不霽,祭女媧”。女媧作為始祖母神、高媒之神,歷來都有信仰女媧的傳統。漢代以前,在隴城鎮北山上就有女媧廟和塑像,下街的古牌坊上有“媧皇故里”四個大字,下有石碑、壁畫,可惜毀于十年動亂。1989年隴城鎮群眾為了紀念女媧的功德,籌集資金在城南門內原址重新建起一座仿古式女媧大殿。如今每年的正月十五,虔信女媧的人們都要來廟里進香。
古代許多史學家把秦安說成“羲皇故里”和“媧皇故里”,現代學者把秦安稱之為“兩皇故里”,都是有古老文化根基的。與此地相距6公里的大地灣遺址的發掘,也佐證了伏羲女媧的傳說和秦安是“兩皇”故里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