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135/2007012419184276339.jpg)
甘肅天水,雄踞華夏腹地,是中華民族和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人稱“羲皇故里”。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秦王朝就誕生和崛起在這里,三國時蜀、魏間許多著名戰役也搏擊在這里。與天水市相去不遠,山巒疊翠,松濤陣陣,一峰突兀拔地而起,“狀如農家積麥之垛”,便是有“東方雕塑藝術之宮”美譽的麥積山。
麥積山的巖壁間共有石窟194孔,主佛、菩薩、弟子、帝王、傳說中的先人雕塑7000余尊,壁畫千余幅,歷時1600年,集中了北魏、隋、唐、五代至明、清作品。龍門和云岡石窟多為皇家督造,前者風格以圓潤見長,后者技法以古樸著稱;敦煌莫高窟以壁畫多和精美享譽中外,雕塑形象或莊重慈悲或嚴厲兇煞,或婀娜飄逸。麥積山石窟為下層民眾和藝人所為,主佛多脈脈含情,顯然多了“貧民意識”;菩薩、弟子姿態隨意,多扭動身肢、竊竊私語,似在談人間趣事;另有村姑頑童,或顧盼流芳,或憨態稚氣。這種神形兼備、動靜相生的世俗化景象,實為別處難得一見!
泥胎木骨、石骨,又是麥積山石窟另一非同尋常處。賈寶玉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這種先在粗糲的巖壁上雕出雛形,或固定木架以為骨,再以水和泥敷以肌膚,既光潔柔韌,更便于從細微處描摹世間多變的心理神情。攀上懸空棧道上細瞧,偶爾看見因地震泥胎塌落后頹敗的石質、木質“佛骨”的一霎,我像一下子看透了歷史,看透了人生——人活百年一把骨,佛立千秋骨一把。(趙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