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古戰場,坐落在清水河上游、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境內隴城村南山的山坡谷地之間,因“馬謖失街亭”而名揚四海。街亭歷來被軍事戰略家視為進可攻、退能守的軍事要地。歷史上的街亭還有什么故事?今天的街亭是什么樣子?
講述者 西北師大教授李清凌、湖北施恩中學教師韓偉
本報記者 李夏
街亭·現狀 村民安居樂業
古老的街亭,因馬謖而出名,成為眾人抒發悲壯情懷的地方。如今的街亭早已失去往日的繁華與熱鬧,四周都是莊稼地,古戰場的遺跡已難尋蹤跡。
“街亭古戰場”遺址,紛飛的塵土、破舊的街泉亭、小小的飲馬槽、遺留的城根、織麻的老人、做生意的小商販……這里演繹著傳統中國人的普通生活。新建的亭子里立著一塊碑,碑文、簡明扼要地說明了街亭一戰的故事:當年馬謖駐扎的拔地方圓數千平方米,頂部能容萬人,形似農家麥草堆的麥積崖,其中的一部分仍然郁郁蔥蔥地屹立在隴城鎮南面,成為當年戰事的見證。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人修田平地時經常能掘出古代的兵器。
街亭·趣聞 五個“三” 看街亭之失
聞名于世的“失街亭”中,有五個“三”是很有趣的。
諸葛亮“三囑”
司馬懿領兵攻蜀,諸葛亮料到他“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遂命人守御街亭。馬謖愿往,諸葛亮說:“街亭雖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馬謖不以為然,立了軍令狀,這是諸葛亮“一囑”。諸葛亮隨后“二囑”王平,要他協助馬謖,“下寨必當要道之處”,“凡事商議停當而行”。接著他又“三囑”魏延:“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
馬謖“三笑”
馬謖與王平領兵來到了街亭,看了地勢之后,馬謖笑了。一笑諸葛亮:“丞相何故多心也?”接著王平跟他發生爭議,他二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見!”當扎營山上,看到司馬懿親自來察看,他又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圍山!”
蜀兵“三敗”
司馬懿大軍圍山,馬謖號令無人聽從,只得乘夜下山奔逃,失了街亭。這是一敗馬謖。見街亭有失,魏延帶兵接應馬謖,被張郃、司馬昭等人截殺,又被魏兵乘勢奪去了營寨。二敗魏延。魏延、馬謖等幾人謀劃重奪街亭,卻不料在街亭遭到埋伏,成了三敗眾將。
諸葛亮“三令”
蜀軍兵敗街亭,諸葛亮先令關興、張苞帶領少量人馬,“為疑兵驚之”。再令張翼“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三令馬岱、姜維領兵“伏于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諸葛亮“三哭”
一哭斬馬謖,諸葛亮和馬謖義同兄弟。二哭回答蔣琬,蔣琬為馬謖求情,他說:“只有嚴格軍法,才能取得勝利。”三哭不聽先帝之言:馬謖不可大用。
街亭·懸疑 馬謖之死
無論是“三哭”還是“三令”都來源于小說《三國演義》。 馬謖到底是怎樣死的?《三國志》中也有兩種記載。《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雖然諸、馬兩人關系非常好,而且諸葛亮比較欣賞馬謖,但因為馬謖在街亭一戰中大敗,終究還是被諸葛亮揮淚斬首;《三國志·馬謖傳》記載,馬謖被關進監獄之后由于其他原因而死的。到底馬謖是怎樣死的,我們已經沒有辦法考證,惟一可以肯定的是馬謖確實是因街亭一戰而死。
街亭·一說 秦始皇的故鄉?
除了馬謖的故事外,街亭還有“秦亭”的叫法。
相傳,它才是秦始皇具體的故鄉所在,也就是說這里才是秦始皇的誕生地。當然,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太多支持,就連街亭的具體位置現在不也還有人來爭嘛。
還有一種說法,這里是前秦國王苻堅的故鄉,但現在能夠肯定的僅僅是苻堅是天水秦安東南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古時候的地區怎樣劃分?現在的清水縣在古時候有多大范圍?我們無法詳細確定這些東西,也就無法認定街亭跟秦始皇以及苻堅的關系了。西北師大教授李清凌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