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走進天水>>正文

李白 杜甫詠南郭寺詩
(2006-10-9 11:05:40)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晚報:薛林榮  打印本頁

  南郭寺歷來被稱作天水第一古剎,它不僅以漢柏隋塔唐槐聞名遐邇,更以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同時吟詠而青史生輝。
  據清乾隆年間編篡的《直隸秦州新志》載,南郭寺臥佛殿院中舍利塔頂原嵌一小石碣,上鐫李白五言律詩一首:
  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
  東泉澄澈底,西塔頂連天。
  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
  杜甫流寓秦州時詠南郭寺詩是: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李杜詩歌如雙峰并峙,領袖群倫,似大鵬之回翔九天,其絕唱響徹古今。二位詩人對南郭寺的吟詠,確為天水歷史文化增色不少。
  李杜二人究竟何時與南郭寺結緣?說來頗需一番查考。
  南郭寺東院內有一座磚砌花墻圍護著一株古側柏,樹身分三枝,形如斧劈,黛色霜皮,南北傾伸,樹齡約2300—2500年,俗稱“春秋柏”。在向南傾伸的這支樹干下,有一通名為《新修天水南郭寺古柏圍墻記》的石碑,由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隴上著名學人慕壽祺(1874-1947)游覽天水南郭寺后所撰,陜西臨潼楊鼎銘書丹碑刻。碑文中曰:“李太白之詩曰‘古柏幾千年’,杜少陵秦州雜詩有‘山頭南郭寺’及‘老樹空庭得’之句……夫古柏何地無之,幸生于古秦之南郭寺,又得太白、少陵游眺焉,品題焉,膾炙人口,雅俗共賞,蓋數千年于茲矣。”這則碑文記錄了李杜二人先后游眺、品題南郭寺之情狀,現依據有關材料分述如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出生于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從二十五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
李白吟南郭寺詩是一首五言律詩,韻律舒緩,意境悠遠,于寫實中透出雋永輕快,當為詩人少年時代的風格。詩人遠道而來天水,于長途奔波勞累困頓之時,忽然看見寺中古柏森森,佛塔高聳,清泉泠泠,一派清幽靜謐,頓時心靈得到撫慰。同時,詩人以“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作結,將時、空、人三者結合起來,使此詩展現出一種闊大的縱深感。詩中的南郭寺“東泉澄澈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顯出一片盛況,從時間上來推斷,這時約在唐開元二十二年 (公元734年)以前,因為開元二十二年秦州遭到一次大地震,南郭寺建筑遭受嚴重損壞。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秦州時尚未修復。李白二十五歲出川,越三峽,下江陵而漫游,行跡清晰,詩人來故里的時間當在五歲入川途經秦州時。據郭沫若考證,李白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在五歲時,隨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自古以來,天水扼隴蜀之咽喉,居關中之上游,是李白父子由西向東經新疆橫穿河西走廊抵達天水取道漢中或武都入蜀的必經要塞,且隴西成紀是李氏祖籍之地,李白在秦州稍事逗留當合情合理。筆者認為詩人詠南郭詩當為此時所作。李白這首詩之所以沒有載入《全唐詩》、《李太白全集》,主要是幼年吟詠又逢奔波,誠如李陽冰(唐代著名文字學家、書法家,生卒不詳)在《草堂集序》中所述:“自中原有事(指安史之亂),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詠南郭寺的這首詩,當在其中。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南郭寺方丈了然和尚撰寫并題記的《重建南山護國禪林院碑石記》載:“秦關西有天水郡者,梵苑禪林,俊秀文明勝地,士所不知創自何年何代。余閱考史,唐人青蓮曾游其間,題詩曰:‘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澈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此碑通高86厘米,寬49厘米,厚17厘米,全碑共322字,殘35字。碑文記載了重建南郭寺的情況,并準確引述了青蓮居士詠南郭寺的詩作。又據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1年)編篡的《直隸秦州新志》載,李白的這首詩曾鐫刻在南郭寺隋塔一石碣上。甘肅方志館館長、學者張維(1889-1950)在其著作《隴右金石錄》中提到,早在“宋代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僧人惠寶在主持維修寺院、修復隋塔時,發現了李白的《南山寺》詩,隨即抄錄,輾轉流傳,可見此詩宋以后便久負盛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因曾居住在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人稱杜少陵。
  公元756年,安祿山破潼關入長安,46歲的杜甫冒著生命危險只身逃出,“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在風翔謁見唐肅宗,被授予“從八品上”的左拾遺的小官(皇帝身邊的諫官)。長安收復后,杜甫又前往華州作司功參軍。但猖獗的安史叛軍使華州面臨著戰火的威脅,同時關中大旱,加之肅宗早將杜甫置之不顧,杜甫便于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攜家眷翻過陜甘邊界的隴山山脈,出大震關向西,經由張家川、清水南下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在此生活了三個多月。
  杜甫在秦州共做詩117首,主要分為:秦州雜詩,兩組紀行詩(以《發秦州》和《發同谷縣》開啟),同谷七歌,懷親寄友詩,詠物、遣興抒懷詩。這一高產量在他一生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杜甫在秦州客居三個月,游覽觀賞了秦州的奇山異水、名勝古跡,寫了許多描述隴右山水風物的詩,如東柯谷、赤谷西、太平寺、秦州驛亭、秦州東門城樓、南郭寺、隗囂宮、麥積山等等。在游歷了南郭寺后,詩人吟詩如下:“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天水早最紀念李白、杜甫之地,并不在南郭寺,而在北山玉泉觀。據清初古碑載,該觀的“李杜祠建于明嘉靖中”(1522-1566),祀李白、杜甫。李杜祠于順治11年(1654年)秦州地震時毀壞,“文革”中全毀。順治13年(1656年),時任隴右道僉事的著名詩人宋琬取杜甫流寓秦州詩60首,聘請擅長鉤摹之技的皋蘭張正言、張正心,集蘭州《淳化閣》及西安碑洞中王羲之等晉人帖,刻石34塊,在玉泉觀“爰建一亭,列石于其壁”,后人稱此碑為“二妙軒”,原碑經地震戰亂后遺失,1998年,天水市政府依拓本重新在南郭寺修建二妙軒碑廊和杜甫雕塑。
  讀杜甫詠南郭寺詩,深感杜甫流寓秦州,為詩人人生之厄,卻是中國詩歌之幸,亦是隴右文化之幸。


最 新 圖 片
羲皇故里話統一(今日關注)(組圖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天水祭拜人文始 百余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祭拜人文始 臺灣客人參觀成紀博物院、南宅子 許嘉璐:“此生難忘的一個中秋節 天水市委、市政府舉行“海峽兩岸

相 關 新 聞 相 關 專 題
·文化廣角:天水杜甫研究會成立
·萬丈光芒傳老杜
·8月20日,天水杜甫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南苑山莊召開
·詩圣蹤跡
·詩圣隴右詩 情動秦州人
·市領導觀看杜甫隴右詩(意)書畫作品展
·杜甫簡介
·詩傳萬古情
·杜甫簡介
·南郭寺鐘鼓樓小考
·玉泉觀、南郭寺國家3A級景區掛牌儀式在玉泉觀山門
·周法天:看似尋常最奇崛
·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圖文:秦州八景
·旅游資訊:天水市部分景點門票價格
·4月1日起玉泉觀南郭寺門票漲10元
·天水“浴佛節”
·牛跟道:南郭寺旦興(七律一首)
新 聞 評 論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最新新聞
·攝影:青春年華(海峽兩岸研討會志愿者)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參觀麥積山石窟(組圖)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為天水在線簽名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夫人白成高瀏覽天水在線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為天水在線簽名(組圖)
·羲皇故里話統一(今日關注)(組圖)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公祭伏羲大帝(組圖)
·甘谷蔬菜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武山縣發生銀行劫案 歹徒搶走6萬元后被制服
·男子持長斧闖武山建行 砍傷員工搶6萬現金被抓
·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儀式主持詞 杜松奇(組圖)
·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祭文 饒穎奇(圖文)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天水祭拜人文始祖伏羲(組圖)
·百余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祭拜人文始祖伏羲(組圖)
·訪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楊祥麟的夫人劉秀富
·臺灣教授 中秋晚會 即興賦詩
·天水真是個好地方——訪許嘉璐副委員長的夫人白成高
·臺灣女孩天水過中秋
·羲皇故里邀明月 海峽兩岸共此時
·劉天波任清水縣代理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