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走進天水>>正文 |
天水歷史上的三大濕地(下) |
(2006-7-24 11:13:25)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李振冀 打印本頁 |
|
|
再東就是山云閣,山云閣北斗其楹聯為:“北斗掛山城,云霞低度;南湖開寶鏡,水月通明!敝黧w建筑為二層四方頂環樓廊,可以展望四周景色佳境,此地為城內居民平日游樂棲息之佳境而稱著于世。其后被蠶食毀壞實實可惜,此反映了漢唐為湖,宋元明三代為池;清至民國為水月寺城南公園的歷史過程。 明有胡纘宗《天水湖頌》,清有宋碗《雨后湖亭》。任承允《水月寺間話》同樣說明當年城內外地下水之豐富是可以想象的。 藉河自天水城南東流至花牛寨北,在峽口東注入渭河之中,自南而來的永川河在馬跑泉正東流入渭河之中,據《天水縣志》載:“泉出寺中,極甘冽,源壯可灌田,”宋人游師雄贊詠曰:“清甘一脈古祠邊,睢曰新烹小鳳團,卻恨竟陵無品目,煩君精鑒為賞看!贝蠹淤澷p天水泉水之甘美,滲金寺現保存殿宇六座,有古柏七株,其中一株圍大5米,郁郁蔥蔥挺拔蒼勁,清乾隆建有祖師殿,道光二年重建,民國年間國民黨騎兵學校破壞全部之塑像,今被列為縣級保護單位,馬跑泉水繼續北流,山街后東至永川河北口,西達莊頭,北抵渭河南岸(即今開發區)外圍多為農田菜地,其間蘆葦叢生,是水草豐饒的濕地沼澤,進成為淺湖區,有野鴨陣陣,鷗鷺長鳴,恰似水鄉澤國,五十年前可曾親歷此境,清代初年宋琬有詩贊曰:“馨折奏亭路,停車有勝游,初逢秋寸霽,坐愛石泉流,髡柳迷深岸,荒蒲接遠疇,吾得功疏鑿,剩月鼓漁舟。”從以上情況來看不但天水郡,南湖一帶歷史上曾有過沼澤濕地湖泊存在,而且在馬跑泉也有。就在渭水、藉河的支流注入主河區的川道上,亦有大小不同的多處湖泊、沼澤、濕地存在,只不過以上三處是比較大的和史書地方志上有記載和歷代文人留多次歌詠過,被留下了許多文字記載。至于小河溝岔的沼澤濕地由于河水最有限,川道不大沒有大型湖泊存在的客觀條件,但小型湖泊、沼澤、池塘存在的歷史條件是絕對存在的。 (下)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