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走進天水>>正文 |
天水“茶馬司”供應的茶葉 |
(2005-10-31 20:37:48)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晚報陳朝志 打印本頁 |
|
|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平定陜甘兩省的動亂后,考慮到散居在甘肅全省境內的回族、吐蕃、蒙古族等兄弟民族對茶葉食鹽的需求,陸續在甘肅境內的秦(天水)、河(臨夏)、洮(臨洮)、甘(張掖)設立茶馬互市的機構——茶馬司。這種自唐以來的茶馬互市,一直延續到清政府不再征收牧民馬匹為止。 秦(天水)茶馬司的地理位置重要,“本界西北連接諸蕃,以茶數斤可以買羊一只”。而茶馬司供應給兄弟民族的茶葉品種有:紅茶、綠茶、桂圓、冰糖、葡萄干等。 甘南的藏族買到天水茶馬司供應的綠茶后,先將適量酥油放入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葉融為一體。范長江在《中國西北角》中談到在天水看藏民吃這種酥油炒,先盛熱茶于碗中,以刀切酥油大片于茶中,使之自行溶解,先喝茶數回,然后放入炒面和之。油茶面三者皆以完全混合,成為干面團。在甘南、天祝藏民聚民區,藏歷新年之際,主婦們早就搗好酥油茶。貴客到帳篷,吃完“古堆”,獻上哈達,說一聲“扎吉德勒”,酥油茶就端了上來。 紅茶,主要供應給肅北蒙古族、肅南裕固族。將青磚茶搗碎,放入布袋中在鍋里熬煮,滾后放鹽少許,用勺略為翻揚,然后裝入壺中飲用。也有將茶搗碎成粉末和少許鹽一起裝入瓶中以供飲用。牧民在出牧前要熬制大壺紅茶。喝時在茶碗內放入炒米、奶酪,倒入紅茶后邊飲邊續。等炒米泡軟后拌上酥油白糖、涼肉,吃完后再少喝點紅茶。一天精神爽快、出牧后一天不吃不喝也不會感到饑渴。磚茶中有多種維生素,可以補充牧區蔬菜的不足。紅茶在蒙古族中是待客的好飲料。 天水茶馬司還組織了桂圓、冰糖、葡萄干”以供應回族同胞之需,用來組成“三炮臺”。三炮臺由底盤、茶杯、茶蓋之部分組成。茶葉以上等綠茶為主,將桂圓、葡萄干、冰糖用熱水沖泡數遍,越品越香。“三炮臺”上的圖案,或龍鳳呈祥,或皓月當空,給以肅嚴祥和之感。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