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不輟 行路不止
——張家川縣2024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21b6120a69ec4d60.jpg)
回望張家川縣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之路,在高標準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落實的工作方針下,項目建設強勁有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城鄉發展更加融合、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2024年,張家川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在攻堅克難中實現新突破,以實干實績詮釋責任擔當,交出了一份經得起檢驗的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異答卷。
腳踏實地積厚績,璀璨輝煌照遠途。回首2024年,全縣生產總值43億元,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3萬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3萬元,增長8%,每一串令人欣喜的數據都折射出了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與旺盛活力。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a2c13e778308058d.jpg)
擴大投資、產業融合,經濟發展實現突破
搶抓“兩新”“兩重”政策機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爭取各類資金21.6億元,今年實施重點投資項目101項,完成投資55.1億元。S50隴循高速張家川段納入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靜天高速龍山連接線建成通車,S323甘陜界至長寧驛公路、中西部城鄉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兩端發力,洽談對接重點企業106家,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2個,簽約額55.57億元、增長17.91%,引進“三個500強”企業2家。實施招商引資項目53個,到位省外資金47.14億元、增長30.64%,帶動群眾就業3760人,招商引資突破行動成效顯著。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527f022d37a214d4.jpg)
圍繞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園區經濟賦能行動,省級經濟開發區新增企業9家,其中5家當年招商落地、當年建成投產,經開區工業總產值7.19億元,占全縣的88.76%。擇優擴容提升農業產業園10個、種植基地6個,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2個,現代畜牧全產業鏈項目投產,“五有”合作社占比71.5%、農產品加工轉化率51%。扎實開展餐飲延鏈增效行動,新增“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品牌加盟店1065家、累計達到3174家;規范公共實訓基地運營模式,組織技能培訓3840人次,成功舉辦全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運營現場會。
加快推進文旅開發攻堅行動,打通72公里關隴古道風情線,關山大景區旅游資源開發邁出關鍵步伐,縣博物館晉級國家二級博物館,馬家塬車輿博物館被評為3A級景區。搶抓“天水麻辣燙”火爆全網機遇,加大“引客入張”力度,恭門隴道水畔頤樂園、平安草原風景區旅游熱度不斷升溫,全年接待游客550萬人次。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22e14c745ada9243.jpg)
堅持政府補貼與企業讓利相結合,加大商品房銷售力度,今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6%,銷售面積12.8萬平方米、金額7.2億元,分別增長9.6%和8.2%,房地產市場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搶抓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改造等政策,大力促進家電、汽車等消費,線上線下激發城鄉消費活力,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2億元,增長6%。
重大項目不斷實施,產業建設陸續獲得喜人成績,旅游消費向外延伸、市場消費向內盤活,一個個經濟發展新突破彰顯了張家川縣繁榮蓬勃的經濟活力。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4b257f49243687f8.jpg)
城鄉統籌、美富并重,城鄉面貌深刻變化
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共進、產城融合,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投資3.67億元,實施城市更新項目15個,東城片區棚戶區改造、美食文化綜合體等項目進展良好,西城區秦水橋、后川河上磨段堤防工程、西城路排水防澇及地下管網等全面竣工,建成綜合服務市場3個,改造老舊小區3個,新增城市綠地5.2公頃,縣城雨污分流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綠化率分別提高到95%、100%、36.3%。
堅持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鎮延伸,統籌推進小城鎮建設,增設城鄉公交延伸線路4條,新建鄉鎮公廁6座、農村客貨郵綜合服務站4個,龍山鎮集中供熱工程建成投用,城鄉融合邁出實質性步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32.2%。
圍繞鞏固省級文明縣創建成果,扎實開展文明新風培樹行動,健全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常態化推進交通、市場、環衛、亂搭亂建、居民小區物業管理等專項整治,擦亮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靚麗名片。
在抓建設促管理的模式下,張家川縣的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城鄉發展更加融合,一座更加文明、更加有序的美麗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eb51c148439dd477.jpg)
加大投入、真抓嚴管,綠色家底更加殷實
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創建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96.2%,增長2.4%,地表水國省控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土壤監測指標全部達標,被命名為第一批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嚴格落實林長制,完成國土綠化1.25萬畝、封山育林4.7萬畝,修復退化林1.04萬畝,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15處、生態節點10處,森林覆蓋率、水土保持率分別提高到24.9%、88.5%。扎實開展禁牧護綠行動,被陜甘兩省護林聯防委員會評為護林聯防工作先進縣。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c8e9a243427909ad.jpg)
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城區污水處理廠遷建、龍山鎮污水處理廠水質凈化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河湖“清四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明顯,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42.1%。
張家川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目標,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一個生態美、環境美、生活美的綠色宜居張家川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c897ef4359d8b559.jpg)
以人為本、惠民利民,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2024年,張家川縣把“人民至上”描繪在藍圖上、體現在承諾里、彰顯在行動中,致力做好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等工作,用心用情落實民生保障拓展行動,省市縣列民生實事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達到83.5%。
多措并舉擴就業穩崗位,發放創業貸款,新增城鎮就業3700人,輸轉城鄉勞動力7.05萬人。調整優化教育布局,新改建校舍3.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010個,實驗中學初中部、實驗小學、五幼、六幼按期招生,思政課建設、師德師風專項整治成效明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胡川中學獲評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教育特色校。組建縣域醫共體總醫院,縣醫院介入中心和血透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母嬰安全保障樓建成投用,腫瘤、重癥監護等5大臨床服務中心通過驗收,鄉村首診率、縣域就診率分別達到51.3%、90.5%,龍山鎮中心衛生院躋身二級甲等醫院行列。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級互助幸福院,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殯儀服務中心等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結對關愛·愛心張家川”工程扎實推進。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aaeddd098ed95b8f.jpg)
轉變職能、改革創新,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張家川縣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精心組織實施“五大工程”,全力抓基層、打基礎、固根基,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聚焦扛牢主責、抓好主業,分層制定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督促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的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基層黨建聯系點制度,定期調研指導,幫助解決問題,有力提升了黨建工作質效。
“三基”建設鞏固提升行動扎實開展,基層黨建基礎有效夯實。優化配備村班子133個、調整村干部121名;選任招聘社區工作者61名,改造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個,機關、學校、“三新”等各領域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自主經營、入股配股、園區帶動等方式,全力促進村集體經濟多元增收,全縣25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均30.9萬元。深入開展“五爭做五助力”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基層治理、文明新風培樹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Files263/BeyondPic/2025-1/5/2501052058846a9eb2bac476fd.jpg)
奮楫爭先啟新程,豪情壯志繪錦章。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改革之年。張家川縣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為目標,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擴規模、調結構、促轉型,持續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質齊升,持續完善社會治理實現創新突破,如期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奮力譜寫經濟興、百姓富、社會穩、生態美的中國式現代化張家川實踐新篇章。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