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川縣堅持把深化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深入實施文明新風培樹行動,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新風,持續為精神文明建設“塑形鑄魂”。
依托文明實踐,積極搭建活動平臺。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優勢,大力推行“黨建+文明實踐”模式,以“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活動為載體,常態化由鄉鎮包村領導、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第一書記每月開展1次鄉村治理主題宣講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國慶節等婚嫁相對集中的時間節點,加強政策宣傳和法治教育,通過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將文明新風尚宣傳到群眾當中,讓文明之風吹進百姓家。
突出典型示范,引領社會風氣好轉。“我的想法很簡單,兒女們的婚姻幸福不取決于彩禮的多少,而取決于夫妻是否能夠和睦相處,共同努力把日子過好。”恭門鎮靈臺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參軍在女兒出嫁時說道。深化移風易俗,關鍵是要讓群眾積極轉變觀念,張家川縣突出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挖掘培育“文明家庭”“婚育示范戶”等群眾身邊的移風易俗典型,一點帶面,帶動廣大青年積極踐行婚俗新風、革除陳規陋習、倡樹移風易俗、婚事新辦、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尚。
創新治理模式,形成常態長效機制。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治理高額彩禮、推進移風易俗作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形成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在全縣開展高額彩禮專項治理行動,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調度會,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強化群眾自治,督促鄉村兩級修訂完善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章程》;鄉鎮、村(社區)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將抵制高額彩禮、反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內容制定到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當中。目前,張家川縣255個行政村、7個社區全部設立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修訂率和覆蓋率達到100%。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張家川縣將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各項工作落實,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注重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引導全社會移風易俗,摒棄不文明習慣,帶動形成社會文明新風。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