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五谷香,玉米黃貯忙。眼下正值玉米秸稈黃貯的有利時期。連日來,張家川縣馬關鎮搶抓“黃金時期”,積極動員農戶及時開展玉米秸稈黃貯,確保秸稈養分不流失,以點帶面,全域推廣,輻射帶動合作社和養殖農戶進行玉米秸稈黃貯,為全鎮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飼草保障。
近日,記者走進馬關鎮,只見公路沿線、田間地頭,處處都是黃貯機和打捆機機械作業的繁忙景象,在石川村的玉米地里,黃貯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捆綁好的玉米捆被快速吞進切割機,出草口不斷“吐”出粉碎的黃貯飼料,粉碎好的飼料在經過打捆機擠壓捆扎后,變成一個個富含營養價值的“牛羊面包”,整齊有序地堆列在田間,為牲畜安全越冬度春儲備了充足的優質“口糧”。
“以前,玉米秸稈堆積,我們處理非常犯愁,為了方便多半就地焚燒,環境衛生非常差。現在開展玉米秸稈黃貯,政府免費為我們收割玉米秸稈并進行收購,玉米秸稈打包后,牛羊吃的也很好,養牛羊的本錢也降低了,村子里的環境衛生也好多了,這也增加了我們老百姓的收入。”石川村的村民王紅紅說。
“我村的飼料玉米今年種植1800畝,今年的雨水充沛,糧食長勢也好,我們村目前正在開展黃貯工作,已打包一千多畝,預計月底全面完成黃貯工作。”馬關鎮馬堡村黨支部副書記馬成福高興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黃貯玉米秸稈營養成分豐富,其中粗蛋白的含量達到3.85%左右,能夠提高飼料的適口性,特別適合喂養牛羊等牲畜,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增加了養殖效益。
近年來,馬關鎮堅持“以養促種、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糧改飼”工作,激發了群眾種養殖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玉米種植效益,解決了畜牧養殖飼草不足的問題,降低了養殖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秸稈焚燒的現象,降低了污染,改善了人居環境,形成一條綠色循環的產業鏈,實現經濟和環保共贏。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