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1e4a0d6608915242.jpg)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華社記者丁林 攝)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352個模范集體和368名模范個人獲得表彰。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2c771f074f338b09.jpg)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是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的表彰活動,一般每五年評選表彰一批,旨在表彰為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集體和個人。該獎項對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d09dd128d6666461.jpg)
民族團結,是推動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中國成立75年來,自治縣成立70年以來,張家川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全縣呈現出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全縣各族群眾凝心聚力,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共同譜寫了經濟繁榮、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嶄新篇章,共同書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生動篇章。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9578ecffc9654c3e.jpg)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全國農村安全飲水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系列國字號殊榮接踵而至,全面展示著張家川縣各族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守望相助,實現小康的崢嶸發展史。
聚集產業發展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把特色餐飲服務業作為首位富民產業來抓”,這是幾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探索出的產業致富“好路子”。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1fd7f14dc332d0dd.jpg)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家川縣的群眾就開始“親幫親、鄰幫鄰”,走出家門到全國各地做餐飲生意。他們不斷將張家川的飲食文化同各地的飲食習慣相結合,在與當地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傳遞民族團結進步好聲音。
毛恒春家中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早年因家庭生活困難,毛恒春初中畢業后便離家外出打工。多年來,他擺過地攤,當過學徒,后來學到了餐飲手藝,幾經打拼,終于在北京闖出了一片天地。2014年,毛恒春成立了北京恒香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承包了京津冀地區多所高校的民族餐廳,年營業額在千萬元以上。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我曾經窮過,明白窮困的滋味,所以幫助家鄉的兄弟姐妹發展致富,我責無旁貸。”毛恒春的公司現有各族員工20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張家川的鄉親。近年來,他不斷通過自己在北京積累的人際關系,為村里的有志青年無償提供各種發展渠道:一方面為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崗位,另一方面幫助鄉親們開設餐館,實現創業就業。在多方努力之下,他已經幫助12名老鄉在北京開辦了餐館。2022年,他又把在外學到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投資500萬元,在張家川成立恒香齋食品加工廠,生產的各類速凍水餃暢銷全國,為家鄉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打造特色品牌 樹好民族團結形象
為了將張家川特色餐飲“名片”越擦越亮,2021年開始,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積極落實獎補、金融支持政策,按照數字化賦能、標準化提升、品牌化打造、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加強民族團結融入到基地建設、產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讓每一個餐飲人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員、踐行者,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大江南北。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97e261fc9db60a40.jpg)
設計注冊了“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張家川·燒烤”“張家川美食”3個特色餐飲品牌,出臺張家川縣特色餐飲產業轉型發展獎補實施方案,對按照“統一門頭、統一服飾、統一餐具、統一裝修”要求加盟3個特色餐飲品牌的餐飲店,給予獎勵補助資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金融支持特色餐飲發展實施方案,幫助從業者解決融資難題。
截至目前,公共實訓基地打造的3個特色餐飲品牌已在全國23省119市發展品牌加盟店2480家,發放獎補資金3054萬元,惠及1410戶;以財政貼息方式推出的6類政策性貸款,已發放5.9億元,惠及4000余戶。
越來越多的張家川餐飲人融入全國各大城市,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以特色餐飲為紐帶,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鞏固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數字技術賦能 架起民族團結橋梁
張家川縣實訓基地引入數字技術,采取“互聯網+餐飲業”的模式,將張家川各族群眾經營的品牌加盟店納入智慧餐飲系統共同管理。門戶網站每日更新產業發展信息,線上培訓模塊定期對餐飲人員開展民族團結、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等宣傳教育。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4cf70d9f96d1b2a0.jpg)
根據張家川智慧餐飲系統數據顯示,目前入駐系統的加盟店有1000余家,在加盟張家川品牌并進行店鋪改造升級后,店鋪日平均營業收入增加300元至500元,年收入增加10萬元以上。通過加盟,店鋪生意好了,用工量也隨之增加。截至目前,已新增餐飲就業崗位達3800個。數字化平臺讓張家川餐飲人和全國各地的企業、食客搭上了“數字經濟快車”,共同發展餐飲業,同心澆灌民族團結花。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80a7236346f789ad.jpg)
政策扶持、數字化賦能不僅讓張家川特色餐飲香飄世界,還給張家川餐飲人帶來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等深層次改變。
勤勞樸實的張家川餐飲人,將“守法經營、誠信團結”的民族團結“好傳統”帶到全國各地。在湖北的張家川餐飲人與當地社區緊密聯系,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免費為當地群眾配送盒飯上萬份,自發捐款14.3萬元,馬寶紅等36人榮獲了“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稱號。在北京、河南、河北、四川、陜西等大中城市的張家川縣餐飲人,121人被當地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經營戶”,并予以表彰獎勵。
![](/Files262/BeyondPic/2024-9/28/240928165912769e55de83556a.jpg)
播撒石榴籽,綻放團結花。張家川餐飲人把餐館開到哪里,就把民族團結之花種在哪里,一年年一月月把民族事業做深做實,一磚一瓦筑起民族繁榮興盛的基石,共同書寫一部興產業,發展壯大餐飲服務業的壯麗史詩,也將繼續在黨的引領下,做好“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張家川·燒烤”“張家川美食”3個特色餐飲品牌,凝聚成更強大的命運共同體,續寫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的輝煌。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