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張家川縣龍山鎮中心小學采訪時看到,畢亞軍老師正在給六年級的孩子們上科學課,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他的獲獎科技創新作品《虹吸與噴泉》的制作過程及工作原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畢亞軍老師的科教作品《虹吸與噴泉》榮獲張家川縣第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教育創新成果項目一等獎,該作品是利用生活中簡單材料,根據物理力學中壓強原理制作而成。
采訪時,畢亞軍告訴記者,他本次參賽的作品《虹吸與噴泉》,材料是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將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以直觀的模型展示出來,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從生活中發現和理解科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和科創精神,拓展視野,呵護個性發展,為成長積累力量。
在學校科教室里,利用課余時間,畢亞軍與孩子們一起做科創實驗,耐心向同學們講解科技模型的制作過程和實驗原理。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畢亞軍始終堅持在美術、書法、興趣創作上的興趣愛好,并將自己在美術和科創教學上的特長充分發揮并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挖掘課堂以外的知識空間,引導學生把學習擴展到校外和課堂以外,通過查閱資料,動手參加科技制作等活動,增加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個性特長,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教學生進行手工制作,搭建實驗模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畢亞軍說,自己在平時教學中始終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釋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始終保持對現實世界充滿好奇的發現、探索未知的熱情、動手實踐的積極性。
在全縣歷年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畢亞軍都被邀請擔任評審組評委,借此機會他與評委教師互相學習,提高自身審美和創新水平。此外,他還積極思考、認真鉆研,動手制作一些科創模型,制定計劃,堅持開展各種課外科技活動,并確定中心課題與教師一起探討交流,教育引導師生養成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
龍山鎮中心小學輔導員、四年級語文教師吳芳蓉對記者說:“畢老師在科學課的教學中一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還有實踐能力。所以在她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科技創新能力、科學素養能力,從而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增強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采訪得知,2023年初畢亞軍擔任龍山鎮中心小學校長以來,他勤勤懇懇,仔細了解學校教學狀況,與教師們一起交流探討,研究教學思路,引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同時為了給學生搭建特長興趣發展平臺,他積極爭取,完善教學設備,建立學校客創社團、設立科創教室,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并通過各類比賽,展示學生科創成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探究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動手能力。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7年來,畢亞軍在工作上恪盡職守,認真鉆研教育教學工作,撰寫論文《從躍馬看西漢的強盛之路》等相繼發表并獲獎,曾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縣園丁”榮譽稱號,2019年在甘肅省中小學美術書法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獎,2020年分別獲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和“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稱號,2023年獲張家川縣中小學作業設計大賽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