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下基層”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展示全縣在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等各領域取得的成績,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四下基層”全媒體采訪小組,深入張家川縣各鄉鎮、基層一線,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以在全社會引起共鳴、推動共識、形成共振,激發奮進的強大正能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又是一年豐收季,梁山鎮唐劉村軍科種養殖合作社種植的中藥材獨活喜獲豐收。
一臺臺機械正穿梭在田間地頭,人機聯動,開足馬力采挖獨活,現場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隨著中藥材收獲機的快速移動,一根根獨活被高效快速地挖出土層并篩出部分泥土,機器移入下一塊土地,務工人員開始熟練的撿拾、裝車,滿山遍野的中藥材成了當地村民增收的“法寶”。
唐劉村地處梁山鎮西南部,氣候干旱,土質松軟透氣,適宜中藥材獨活的種植。現在眺望遠處,在秋景的映襯下,群眾收獲藥材的生動景象映入眼簾,一幕幕繁忙勞作的場景,匯聚成了一幅富民產業助農民增收的美好畫卷。
軍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軍科介紹說:“我們合作社的獨活從剛開始試種的1畝擴大到現在的200畝,離不開科學的種植和管護。獨活從采種、育苗、栽培、到田間鋤草、再到最后的采收,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務工人員是我們唐劉村和附近的村民,工資都是每天100元。獨活是一年生藥材,當年種、當年收,霜降以后開始采挖,200畝再有一個星期就挖完了。”
家門口的產業讓不少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基地務工獲取雙份收益,前來撿拾藥材的唐劉村村民劉改紅已經在藥材地里干了十多天,對于她來說,在家門口就業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兼顧家庭,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小中藥材,撬開致富門。田軍科介紹說:“我們的獨活采收完后,鮮貨主要銷往華亭縣進行烘干加工,我們合作社曬干的主要銷往安徽亳州等地。大概除去全年二十五六人的人工錢、化肥錢、苗木錢,預計純收入40萬元左右。”
近年來,梁山鎮唐劉村結合山區地勢和氣候條件,把中藥材種植作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振興的舉措,擴大種植面積,助力群眾增收,產業效益和促農增收實現雙提升、雙豐收。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