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具有健脾開胃、化痰理氣的功效,爆炒鮮香嫩滑,油炸香酥爽口,烘干可做調味。走進張家川縣大陽鎮粱堡村香菇種植大棚,淡淡的菌香撲鼻而來,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傘,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們穿梭于大棚間,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香菇,大家臉上喜氣洋洋,透露著豐收的愉悅。
如何讓集體賬戶上的資金保值增值,讓村級經濟收入從“輸血”到“造血”,是困擾粱堡村兩委班子的難題。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村兩委班子認真研討,考察市場,在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決定發展香菇產業,由小做大,做好做精。
香菇種植是典型周期短、占用土地資源少,產量高、見效快的產業項目,有“一畝菌十畝田”的說法。 粱堡村因地制宜,將香菇種植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引進,建有出菇棚6個,鮮菇主要銷往當地農貿市場、超市、飯店。
粱堡村黨支部書記梁芳軍邊采菇邊說,這里的菌棒是從劉堡鎮“甘肅禾潤億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購買的,這個香菇品種非常好,出菇量高,一棒可采收3茬,今年預計可收香菇1.1萬斤左右,收入6萬元,這個管護技術很好學,只要控制好采菇時間、注水計量,就可以了,銷路不愁,每天都有群眾上門購買。
粱堡村村民王建西說道:“我今年67歲了,常來基地幫忙,既鍛煉了身體,又打發了時間,我們已經采收了一茬,看著自己親手采的香菇送到市場,掙到了錢,感到特別高興,我會一直干下去。”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村級班子為民辦事能力,保障了基層組織正常運轉調動、鼓舞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能動性,增加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順利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保護農村和諧穩定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近年來,大陽鎮把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經濟增收作為主導來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擴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力打造產業增收新路徑。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