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陽光溫馨愜意,秋風和煦輕柔!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張家川十月的秋景讓人流連忘返、醉于心扉!今天,讓我們開啟絲路張家川研學之旅!
三國街亭古戰場遺址
街亭,又名街泉亭,簡稱街亭。地處今秦安縣廳東北45公里的隴城鎮一帶和張家川縣龍山鎮的西梁子一帶。西漢時歸屬天水郡街泉縣管轄,相傳街泉縣名是由隴城的一口年代久遠的泉而得名的,因泉在龍山之下,泉水旺盛,冬夏不減,人們又稱之為“龍泉”。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就發生在這里。據《三國志》記載:“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蜀將馬謖與魏將張郃戰于街亭”。當時諸葛亮為了實現“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親率大軍北伐魏國,攻打祁山。因蜀軍一路軍紀嚴整,士氣高昂,接連得勝,曹魏南安(郡治在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肅省甘谷縣南)、安定(郡治在今甘肅省鎮原縣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時響震于關中。從張家川縣城出發,15分鐘車程即可到達。
![](/Files262/BeyondPic/2023-10/16/23101211189c765682b5e20a0a.jpg)
張家川縣博物館
張家川縣博物館成立于1992年。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國家三級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展示以歷史空間為序,分為歷史文物陳列、民俗風物陳列、馬家塬遺址及墓葬出土文物陳列和館藏書畫精品陳列四部分十個單元。展示文物中的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陶器數量眾多,獨具特色;秦漢青銅器造型別致,異彩紛呈;宋、元、明、清瓷器,色彩絢麗、紋飾華美;明代阿文銅爐,鑄造精湛,造型精美,別具一格。
![](/Files262/BeyondPic/2023-10/16/2310121118b77d169756274e32.jpg)
馬家塬車輿博物館
張家川縣車輿博物館建成于2023年,為自治縣成立70周年重點文化獻禮項目之一,整體建筑結構為地上二層改建項目,占地總面積約6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700平方米,是綜合展示馬家塬遺址考古發掘與車輿文化的專題博物館。馬家塬車輿博物館展覽分三大部分、七個單元,以“車轔馬蕭、西戎絕唱”為主題,配套展示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500余件套,復原展示等比例車輛8輛、四分之一比例車輛14輛,重點以馬家塬遺址獨特的葬俗、華麗的人體裝飾、精湛的造車工藝為主線,輔助VR等多媒體互動系統,配合展示中國古代車輿文化。馬家塬車輿博物館以出土文物為支撐,以復原西戎車乘為延伸,深度解析我國早期造車技術及用車禮儀,再現中華文明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質,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秦戎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畫卷,將文物復原和文物體驗融入現代生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體推進文物活化利用、讓文物活起來,賦能文旅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10/16/2310121118969c9d155d7b6bfc.jpg)
關山老爺嶺
老爺嶺位于寶雞市隴縣固關鎮與天水市張家川縣馬鹿鄉交界處,它與關山牧場一脈相連,同屬關山山脈,但老爺嶺位置更高,海拔達2428米,埡口處(道路通過的地方)也有2100米。老爺嶺上是開闊的山梁牧場,特別壯美,又是原生態的風貌,不收費用,所以每年來這里的人很多。現在更多游玩的人叫它高寒川,名不知所起,可能是因為這里地勢高而寒吧。1949年7月25日,國民黨馬繼援部西退隴縣固關鎮、老爺嶺一帶進行頑抗,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西進。并在甘肅省莊浪、隆德、靜寧等縣集結5個步兵師兵力,企圖增援固關地區,憑借山險與人民解放軍對抗。老爺嶺地處陜、甘交界處,與關山連接,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史上兵家必爭的秦隴要沖,是進軍甘肅必須打開的門戶通道。人民解放軍第一師于7月27日2時出發,第三團向固關急進,6時進至大壑落,第三營在水灘、許家莊以南山地,直插固關以南之敵第一防地,第一營隨第二營后跟進,配合炮兵向大壑落西北支援戰斗。戰斗打響,逐步升級,由前沿戰斗向縱深發展,整個固關戰場眾炮轟鳴,機槍四射,硝煙彌漫。解放軍居高臨下,敵人企圖突圍逃跑,被第七軍二十師殲于老爺嶺山麓溝壑之間。研游路線:從縣城出發約5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