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加強文化遺產保存安全,努力促進文博事業健康發展。
歷經一年多的改造升級,張家川縣馬家塬車輿博物館將于近期開館迎賓,這標志著張家川文博事業從此邁向了更為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必將成為弘揚張家川歷史文化,塑造張家川文明形象,打造文化沃土,助力“絲路大關山 書香張家川”建設的新載體、新平臺。
據縣博物館館長謝安珍介紹,馬家塬車輿博物館作為70周年縣慶重點獻禮項目,其中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展廳面積2700平方米。整個展覽以“車轔馬蕭,西戎絕唱”為主題,以馬家塬出土馬車復原為主線,配套出土珍貴文物500余件(組),其中整體復原馬車8輛,1/4比例馬車14輛。整個展覽,分三部分八個單元,目前各項工作已經全部就緒,正在調試消防、安防,工作人員、講解人員已經到位,將于近期進行試運營。
出土精品文物、復原車馬,大屏投影、智能體驗設備……置身于馬家塬車輿博物館,觸摸歷史脈絡,仿佛在歷史與現代社會中自由穿梭。
一邊是細致入微的布展,一邊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博物館外,工人們搶抓時間、快速建設。
施工現場,甘肅卓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小龍說,馬家塬車輿博物館項目,作為70周年縣慶獻禮項目,項目工期緊張,公司組織全部力量,對現在剩余的院落、服裝、綠化、圍墻工程實施24小時工作制,組織全部施工人員加班加點,在搶工期、保質量、重安全的情況下,爭取于近日完工。
據了解,張家川馬家塬戰國戎人貴族墓葬,是21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含有大量歐亞草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和楚文化融合互鑒的因素,其中的車馬是典型代表。2000多年前,來自東方的秦人與甘肅土著戎人在隴東南地區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融合發展的宏大篇章,遺存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成為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內容,也是甘肅精神、隴人品格的重要源頭。張家川縣馬家塬車輿博物館的建成使用對提升張家川縣文博影響力和城市品位,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繁榮發展意義重大。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