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畜牧業從傳統粗放向現代集約化經營管理的轉變。
【編者按】 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70年來,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大代表心系群眾所需,踏實扎根基層,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承諾,彰顯了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為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力量。
70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讓我們一起聽“代表說”奮進的張家川。
感恩奮進七十年,同心筑夢新時代。對于天水市第八屆人大代表、縣畜牧技術推廣站高級畜牧師沙鳳琴來說,家鄉畜牧業的發展變化,她總能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沙鳳琴告訴記者:“昨天的夢想在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假如你沒有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張家川縣畜牧業的發展變化今非昔比。”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b71d437e1f0f67e3.jpg)
沙鳳琴說,70年來,在黨的惠農富民政策大力支持下,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畜牧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堅持“三新一高”導向,聚焦“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使命任務,緊扣“五大目標”定位、深入實施“強縣域、強工業、強科技”行動、抓好“三件大事”、加快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依托資源稟賦,堅持把畜牧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緊緊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現代畜牧業為引領,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以抓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為主線,緊盯豐富產業資源和優良畜種,著力培育養殖場(小區)、龍頭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持續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縣畜牧業從最初的“農業附帶”到今日的“主導產業”,從分散飼養到規模養殖,從傳統粗放經營向現代化經營管理轉變,畜牧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牧業持續向資源節約型、技術密集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得到保障,畜牧養殖和現代飼草產業發展規模有效壯大、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49ed9d2e75e03d01.jpg)
風勁正是揚帆時,乘風破浪譜新篇。沙鳳琴結合全縣畜牧業發展實際,她深入群眾、走進圈舍、扎根基層,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產業,走出了一條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新路子。沙鳳琴說:“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一組組數字最能準確反映出全縣畜牧業發展的喜人變化。”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4325360477f14f40.jpg)
據了解,畜禽飼養量平均每年以10%的增速逐年增加,2022年底各類畜禽飼養量達107.65萬頭(只),其中牛17.83萬頭,羊18.26萬只,豬3.9萬頭,家禽67.65萬只。全縣畜禽存欄從1953年的8.8萬頭(只)增長到2022年的58.6萬頭(只),增長6.66倍;肉、蛋、奶產量分別達11000噸、1003噸、142噸,畜牧業產值達15億元,其中畜牧業增加值3.48億元,畜牧養殖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d852030cb7d20065.jpg)
沙鳳琴對全縣畜牧產業發展滿懷激情、信心十足。她說,今后我將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切實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發揮好畜牧技術人員的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發展目標,描繪張家川畜牧業的發展藍圖,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d60a0098cb7f73a8.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569a316780096658.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230720160385acd07561d01517.jpg)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