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70年來,政協委員與張家川發展相伴相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協委員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累計提交提案建議1000余件,為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70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讓我們一起聽“委員說”奮進的張家川。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618b302e3fe352f2.jpg)
協商密度更高了,民主監督更實了,民生話題更多了,建言落實更快了,委員履職熱情更高了,人民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更近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協張家川縣委員會積極選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組織部門負責人員和各界別委員積極開展調研活動,使委員知情明政、廣獻良策。
作為恭門鎮黨委副書記和縣政協委員的李強,立足實際,發揮委員自身優勢,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凝心聚智、植根基層、服務群眾,把農村當作自己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為恭門鎮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fe1bec5296f70d78.jpg)
“社會發展的焦點和短板在哪里,我們的關注和建議就在哪里;老百姓的期盼和意愿在哪里,我們的調研和項目就做在哪里;黨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在哪里,我們就出現在哪里。”李強說,“鄉村振興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人民政協履職為民、義不容辭。近年來,恭門鎮政協委員工作站緊扣黨委政府工作重點、社會關注焦點、民生熱點,著力引導政協委員在參與協商議事中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廣泛征集議題,暢通訴求反映渠道,破解民生難題,增進民生福祉,為助力恭門鎮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9d26e9921751486f.jpg)
早些年,恭門鎮毛磨村環境臟亂差,“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身為政協委員的李強主動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第一線,當好“施工隊長”,主動啃下建設中的“硬骨頭”,及時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今的毛磨村已經成為恭門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無論是從道路的硬化、綠化、亮化,還是到整個村莊的空間布局和硬件設施,已經煥然一新。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82509ae90a1e047c.jpg)
“這里以前是一個柴草場,臟亂差是這里的真實寫照,嚴重影響村內整體形象,更不符合村莊整體規劃,在廣泛征集議題的基礎上,我們確定將‘如何破解柴草場整治’作為協商議題,結合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活動,村兩委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了解群眾訴求,本著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原則,最終達成一致共識,由群眾自行搬離堆放的雜物,騰出的場地一部分用于村級發展設施大棚,一部分修建文化廣場、安裝健身器材,現在村莊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稱贊。”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78172eb69a5b99fb.jpg)
恭門鎮政協委員工作站開展的‘統一鎮區商鋪門頭牌匾’、‘破解鎮區停車難’、‘解決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場地’、‘有效破解公共區域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協商議事活動,是恭門鎮深入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成功實踐,通過把協商議事平臺搭建到群眾家門口,進一步暢通了群眾訴求,讓群眾親身感受到協商議事帶來的新變化。”李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db0ef01f764c6630.jpg)
政協委員身份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談及今后的發展,李強說道,“下一步,政協委員工作站將著力搭建好政協與鎮黨委銜接的有效平臺,舉辦多樣化政協委員進村組活動,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多元參與,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使政協工作更‘接地氣’,攜手共建美好恭門,以嶄新面貌和良好形象迎接自治縣成立70周年。”
![](/Files262/BeyondPic/2023-7/18/2307170942e78b856bc690d9d8.jpg)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