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70年來,政協委員與張家川發展相伴相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協委員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累計提交提案建議1000余件,為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70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讓我們一起聽“委員說”奮進的張家川。
![](/Files262/BeyondPic/2023-7/3/23070315277f3444b8d83336ab.jpg)
楊韻冰是張家川縣第十四屆政協委員、縣統計局副局長。1991年9月參加工作,在工作崗位上三十多年來,見證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談及張家川的歷史變遷,她滔滔不絕地說:“1979年,我們全家從新疆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那時候的張家川縣僅有3.68萬戶、總人口20.6萬人?h城內醫院、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中各1所,只有一棟二層樓房,商鋪很少,天黑以后整個縣城黑漆漆的一片,留給我的記憶是貧窮而落后的!
![](/Files262/BeyondPic/2023-7/3/2307031527fb6b504dde796bf5.jpg)
撫今憶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全縣人民的艱苦奮斗,張家川縣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作為經濟界的一名縣政協委員,從事的本質工作是統計工作,從一組統計數據就能看到我縣70年來發生的變化。2022年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7.1億元,較1953年建縣時的1717萬元增長218.2倍,較1978年改革開放時的3806.5萬元增長97.6倍,較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時的20.8億元增長1.8倍。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47.3元,全縣各類學校已達356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擁有醫院、衛生院23所,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7/3/2307031527f9d021cba6eba128.jpg)
現如今,我在張家川縣已經生活、工作了四十四年,親眼目睹了張家川縣日新月異的變化,真的是感慨萬千。現在的張家川縣不僅有著最漂亮的行政廣場,還有美麗的回鄉風情園,西城區寬闊的柏油大道、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各具特色的餐飲服務業生意紅火客朋滿座……處處洋溢著群眾幸福的笑臉。這幾年,無論是回鄉的游子還是外地的游客們,都對張家川縣的喜人變化贊不絕口,都說“張家川變化太大了!發展太快了!”。每每聽到這些話,我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Files262/BeyondPic/2023-7/3/2307031527ccd81ac865ae833d.jpg)
在即將迎來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的美好時刻,祝愿我的家鄉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富強,希望在外創業的各界人士能常回家看看,帶著你們的智慧和財富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