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川縣恭門鎮天河村著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依托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積極構建“把民意和矛盾調解建在網格上,把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的“零距離”網格化服務模式,釋放出“小網格”的“大能量”,實現了網格體系全覆蓋、村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糾紛全調處、為民服務全方位,推動鄉村治理取得新進展新效能。
![](/Files262/BeyondPic/2023-5/30/2305301155ad0c68966688e973.jpg)
協商議事在網格,干群溝通零距離。充分發揮村級綜治中心陣地作用,積極推行“支委包網格、黨員包農戶”聯系制度,實現網格單元基層社會治理黨的組織領導全覆蓋。探索建立網格員聯戶說事、線上談事、商討議事、幫忙辦事“四事入網”機制,針對村民大小訴求、矛盾糾紛、民生事項難點堵點,通過走鄰訪友、群內交流等方式,及時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和反映訴求,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Files262/BeyondPic/2023-5/30/230530115528007308fbe59726.jpg)
解疑釋惑在網格,為民服務零距離。探索“互聯網+鄉村治理”模式,根據網格分布及村戶實際情況,組建不同群體微信群6個,由網格員擔任群主,引導村民將各類訴求統一反映到網上,網格員幫助答疑解惑、調解糾紛,處理各種煩心事、揪心事。有針對性地通過微信群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群眾等發布語音提醒,上門提供標準化服務,在“家門口”幫助群眾解決各種需求。
![](/Files262/BeyondPic/2023-5/30/23053011557b6b60d493748b76.jpg)
隱患排查在網格,安全防范零距離。天河村是“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針對旅游旺季人流量增大的實際情況,堅持做到黨建、綜治、便民等“多網融合”,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組長巡查小隊等力量,加強對餐飲、娛樂、人員密集場所和用火、用電、用氣及過境鐵路等情況的排查檢查及巡查。堅持將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下延到村戶第一線,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Files262/BeyondPic/2023-5/30/2305301155f5b8f009b0788b4d.jpg)
天河村的網格地圖以自然村落為基礎,劃分為天河、肖溝、羅河、紅草四個網格區域。付婭娟是天河村專職網格員,負責基礎信息采集維護、社情民意收集調查等工作,困難群眾海大爺談起網格員贊不絕口,他說:“我行動不便,生活比較困難,自從有了網格員包抓到戶,逢年過節總有他們來看望我,陪我聊聊天,他們也幫助我申請到困難補助資金,對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真的十分感謝!
![](/Files262/BeyondPic/2023-5/30/2305301155eb209f10fb050b35.jpg)
據天河村黨支部介紹,天河村堅持把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貫穿于鄉村治理全過程,積極推廣“1+X”黨員包戶聯系,全村31名黨員包聯203戶群眾,充分發揮黨支部、黨員中心戶、小螞蟻志愿者以及網格員“四位一體”的組織架構,形成“事在網格中現,人在網格中管”,不斷提升政治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