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可是如今的張家川縣恭門鎮西坡村變得和往年不一樣……
近日,記者走進恭門鎮西坡村,在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公園式的生態小節點,幾個工人師傅在綠化帶前揮動鐵鍬培土,還有兩個工人師傅在微地形前不停澆水。
在小公園里,夏風吹過,樹木綠植隨風搖曳,偶爾有小鳥的叫聲,園內有小橋流水、涼亭、走廊,在記者拍照間,園內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在一隅,村里的幾個老人正在休閑納涼。問起村子這些年的變化,一位70歲的老人指著流過的小溪和公園對記者說,原來這里真是一個“南泥灣”,每遇大雨,河水泛濫,水都沖到了地面和村莊里。共產黨真個好,給我們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你看,現在把河堤修建的很安全,還給村子里修建了小公園,我們村民閑余時可以休閑,村子里的小巷道和道路都硬化了,出行便利。
“除了這些變化,還有一些什么變化?”另一位老人對記者說,說起西坡村的變化,真是太多了。原來務莊稼靠人工硬拼,現在你看全是機械,省力省事,從免農業稅到新型合作醫療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黨和政府還是下大力氣為我們農民辦大事。不光我們西坡村有變化,我們整個張家川縣幾十年來的變化也很大。你看出了我們西坡村,不到十分鐘就到火車站,原來走天水蘭州西安很不方便,坐上班車走“搓板路”人吃力還費時間,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小轎車,從莊里腳一展幾乎可以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咱們張家川縣也快要通高速了,這真是個好事情。今年是咱們自治縣成立70周年,我祝咱們父老鄉親的日子紅紅火火,也祝咱們張家川的發展越來越好。
據西坡村黨支部書記付來科介紹,西坡村共360戶1821人,發展產業以種養植和勞務輸出為主。下一步,西坡村將依托幫扶單位省委政法委和隴道水畔旅游公司發展文化旅游和農旅融合,黨建引領更多村民干事創業,以實際行動迎接70周年縣慶。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