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態 綠美家園
——張家川縣開展2023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
春日融融,萬物復蘇,又逢植樹造林好時節。3月28日,張家川縣組織全縣干部職工來到恭門鎮張巴梁高茆山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掀起春季義務植樹造林熱潮,為張家川大地再添新綠,為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碼。
在張巴梁植樹現場,紅旗飄揚,人頭攢動。身穿志愿者服的各單位干部職工按照劃定的區域,依照造林技術要求,大家分工協作,干勁十足,或揮鍬鏟土、或扶苗填坑、或踏土夯苗、或提桶澆水,認真種下每一棵樹苗,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棵棵樹苗植入肥沃的土壤,連成一片整齊劃一的樹林。
“把坑挖深一點,要嚴格按照一提、二踩、三埋實的植樹技術要領,不然到時候樹活不了。”為確保苗木成活率,縣自然資源局安排技術人員采取現場蹲點方式對栽植要點進行把關指導,確保植一片、成一片、活一片、綠一片。
經過一上午緊張勞作,一排排新樹苗整齊地佇立在眼前。放眼望去,明媚的春光中,一排排新栽下的樹苗迎風挺立,生機勃勃,為初春的張家川大地又增添了一抹新綠。
“植樹造林,綠化家園,不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更是黨員干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張家川縣黨員干部職工以實際行動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活動中,向社會公眾倡導綠色生活理念,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進一步提高了植樹造林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營造了良好氛圍。”縣沈遐熙革命紀念館干部王梅梅如此說道。
“為完成好今春植樹造林任務,縣自然資源局科學謀劃、積極部署,抽調林業骨干力量,分組深入鄉鎮村組,科學測算造林面積,合理劃定單位包干區域,細化分解植樹造林任務,為今年植樹造林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嚴把苗木選擇關、栽植關、成活關,做到綠化一片、成活一片、見效一片,努力形成一套科學高效的種、管、護機制,使綠化造林的成活率和生態效益達到最大化,確保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讓張家川大地變得更綠更美。”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永福說。
據了解,今年,張家川縣以建設“一城”(縣城區)、“兩軸”(G566國道軸線、天莊高速軸線)、“三山”(縣城南山、北山、東山)、“四區”(國有林區、自然保護地、草原禁牧區、水源保護地)、“五廊”(通關河、湯峪河、樊河、清水河、后川河5條河系綠色廊道)、百村(255個行政村)、千溝(縣域內溝壑)、多節點為重點,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做好荒山綠化、城區綠化、道路綠化、鄉村綠化、堤岸綠化、生態節點等重點工程,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促進張家川縣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共實施各類人工造林、生態修復、森林、草原質量提升任務26600畝,縣城周邊耕地保護治理項目地埂綠化656公里、天莊高速公路沿線地埂鎖邊200公里、縣城周邊山體植綠301畝,公路沿線產業帶香化建設48.6913萬平方米,堤岸綠化35.4公里、天莊高速張家川收費站周邊環境工程建設項目1.154萬平方米、村莊綠化27.17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工程262公里、生態節點建設10處,栽植各類苗木166.3776萬株。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