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七十年崢嶸歲月,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七十載春華秋實,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3年7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回漢干部群眾搶抓機遇、奮發圖強,全縣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自治縣成立70周年,為在全縣上下營造 “迎縣慶、抓項目、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從即日起,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各媒體平臺策劃開設【感恩奮進七十年 同心筑夢新時代】專欄,通過視頻、文字和圖片等方式,將建縣70年來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社會事業、生態環境、鄉村振興、黨的建設及群眾幸福生活一一進行展現,進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干勁,引導全縣上下緊扣“抓項目、促發展、惠民生、聚人心”工作主線,持之以恒重團結、強縣域,補短板、增后勁,轉作風、促發展,促進張家川經濟社會科學跨越式發展,努力讓各族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翻開張家川縣民政“成績單”,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供養、殘疾人保障、孤兒救助、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保障……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一批批社會關注、群眾期盼的民生問題得到解決,記錄著百姓不斷提升的獲得感,見證著人民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
農村低保保障有力。張家川縣自2007年開始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初保障對象3828戶8040人,年標準每人600元,月人均補差15.9元,年發放保障金224.66萬元。低保政策經過16年的發展,不斷調整優化和提高保障標準,至2022年底,全縣有農村低保對象9654戶30121人,占全縣農業人口10.6%,年標準每人5268元,年發放保障金8276.2萬元。有兜底保障對象7097戶14671人(農村一、二類低保和農村特困供養),占農業人口的5.1%。農村低保自實施以來,共發放保障資金104136.12萬元。
農村特困供養更加規范。張家川縣從1957年開始實行“五保”制度,1958年收養老人48人。1980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供養方式出現多樣化。當年,全縣有五保戶366戶476人,其中享受分散供養的330戶414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制定《張家川縣五保戶供養辦法》,規定對五保戶的供養形式為敬老院集中供養和村、組分散供養相結合。2006年,張家川縣建立了以財政供養為基礎的新型農村五保供養制度。2014年,按照政策將農村五保供養和城市“三無”人員救助整合為特困人員供養。從2018年開始,農村特困供養標準調整為基本生活補貼標準和照料護理補貼標準。自脫貧攻堅以來,全縣累計發放供養資金7192.36萬元。
分散供養服務暖人。2019年,按照省上相關文件精神,縣級建立健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監護照料責任工作機制和購買照料護理服務工作機制。全縣推廣“資金+物資+服務”救助模式。通過公開招標,引進第三方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居家護理服務。2021-2022年以來,為全縣特困供養人員集中采購大米、食用油、面粉、煤炭、棉衣棉被等生活類物資共計622.32萬元。
集中供養服務貼心。張家川縣中心敬老院自2010年11月正式開院以來,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目標,堅持把五保老人衣食無憂作為供養服務的重點,確保老人衣食住行,每月給老人發放牙膏、香皂、洗衣粉、衛生紙等必須品,每季度給老人發放一次零用錢,每年給老人發放一套冬衣,一套夏衣。定期組織老人體檢,每逢 “春節”、“重陽節”等節日舉行慰問和慶祝活動。積極開展各項聯誼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人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殘疾人保障卓有成效。2016年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將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困難殘疾人全部納入生活補貼范圍,將需長期照顧的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到護理補貼的范圍。2016年對農村低保家庭中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按每人每月100元標準執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每人每月100元標準執行,確保未脫貧殘疾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同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等制度間的銜接,按月開展動態管理,做到精準識別、應補盡補、應退即退,全面提升殘疾人服務保障能力水平。2018年開始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施殘疾人“單戶保”政策。
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標準逐年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縣從2010年1月開始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貼資金。當年有孤兒160人,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補貼每人每月360元,年發放資金69.12萬元;至2022年底,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80元,孤兒83人,發放資金114.34萬元。2010年至2022年底,全縣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貼資金1786.4萬元。2020年1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救助保障范圍,當年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11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000元,年發資金133.2萬元。2022年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1080元,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80人,年發資金216.45萬元。三年累計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貼資金517.55萬元。
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協調人社、衛健、婦聯等部門,統籌推進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保護機制,改善孤兒和貧困殘疾兒童的保障條件。建立健全多層次照護服務類救助體系,多方籌集養老服務、留守兒童關愛資金,加強對特殊困難老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進行兜底保障。同時引入社會資源(政府購買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體貼的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2014-2016年間,實施了以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為主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每個不少于100平方米,配有讀書室、活動室、休息室、桌椅等。2020年底,全縣累計建成城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152個。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