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6a8d2c98b45ff33e.jpg)
(坐落在蓊郁森林環繞的劉堡鎮窯兒村村委會外貌)
山綠了,家美了,民富了,說起這幾年家鄉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年近六旬的天水市八屆人大代表、窯兒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新農人”馬甲平。
村子變了
灰白底色暈染五彩斑斕
窯兒村地處張家川縣劉堡鎮東梁山區,海拔1900米左右,距縣城約8公里。2013年前,因通往村外的8公里盤山路沒有打通,村里與村外被阻隔成兩個“世界”,村民在夢想與現實間艱難抉擇。
說起10年前的窯兒村,村支書馬甲平直搖頭:“上千畝土地撂荒,雜草叢生、村民房屋破敗、村況荒蕪不堪。”
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看著大塊大塊的撂荒地,馬甲平既焦慮又揪心。為了找到適合村里發展的產業,他先后試種過胡蘿卜、大蔥、花椒、核桃等作物,發現都不適宜。最終,經過多番試種,2016年,他從烏龍頭種植中捕捉到商機,帶領村民推廣示范,2017年開始在村里大面積種植。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6bf5a35afe2dcf01.jpg)
(窯兒村干凈整潔的村內道路)
村民馬占山家種植烏龍頭13畝,一年收入三四萬元,在窯兒村生活大半輩子,現在的紅火日子,他以前做夢都不敢想。馬占山說,村民腰包鼓了,日子過敞亮了,還得感謝村支書馬甲平這幾年手把手指導大家種植烏龍頭,并幫忙聯系銷路,讓村民產、銷無憂。歷時5年,窯兒村烏龍頭種植面積從最初的3分地,發展到如今的1400余畝,畝產收益超過3000元。
撂荒地變綠的同時,馬甲平又組織村民荒山造林近300畝,栽植行道樹數萬株。“目前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0%,2019年12月31日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公布,窯兒村榜上有名。”馬甲平自豪地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0064b89a8c1e118f.jpg)
(馬甲平組織轄區縣、鄉鎮人大代表和部分群眾開展烏龍頭種植技術培訓)
村子美了
從無路可走到路路暢通
窯兒村短短幾年發生的變化,馬甲平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他回憶說,2011年,由于村里路不通,送即將臨盆的兒媳婦去醫院,是用架子車拉到鄰村,再用車送到縣城,短短8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半小時。在那個時候,村民吃的山泉水,每天24小時都有人在泉眼邊盯著接水,實在“搶”不上,只能趕著驢騾去鄰村拉水吃。
沒有路,再好的農產品也賣不出去,村子的發展更是無從談起。馬甲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方設法積極向張家川縣、鎮兩級匯報工作爭取項目,最終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2012年,窯兒村至劉家村的路通了;2014年,米家至窯兒村的路通了;2015年,村內鴨和至大溝的村內路也通了,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路通不是終點,馬甲平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才剛剛起步。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0064b89a8c1e118f.jpg)
(馬甲平組織轄區縣、鄉鎮人大代表深入田間地頭詳細指導烏龍頭種植技術)
2017年,他帶領村里修建米家至窯兒、大溝至鴨和、窯兒至陽山臺U型水渠6.6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為村委會安裝治安監控2套。2018年以來,接通全村153戶的自來水,徹底解決了村民安全飲水問題;硬化小巷道22500平方米,實現巷道硬化全覆蓋。與此同時,申請財政獎補資金建設900立方米果蔬保鮮庫一座,解決烏龍頭的儲藏保鮮問題;建設400平方米日光溫室一座,突破了烏龍頭反季節生產瓶頸。同時,開展荒山荒坡綠化300余畝,大力實施美化亮化項目,全村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進一步改善。
村民富了
“雙輪驅動”創下“窯兒模式”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烏龍頭種植成功后,2016年,馬甲平牽頭注冊成立“綠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致富能人、貧困戶入社,建立“致富帶頭人+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馬甲平的帶領下,合作社逐漸向龍頭化產業發展,注冊“倆一”牌烏龍頭商標,建立育苗基地、冷藏庫,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同時,窯兒村在外的餐飲從業戶和從業人數呈現“井噴”式增加,目前,全村共有101戶村民經營著121家餐館,從業人數達到650人,年創收4800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a693f0317335c9d5.jpg)
(馬甲平正在查看烏龍頭長勢)
幾年下來,窯兒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餐飲業+烏龍頭種植”產業“雙軌制”致富增收的“窯兒模式”,成功經驗遠近聞名。
村子變了,村民富了,村子美了,馬甲平并未就此滿足。為了延伸產業鏈,不斷推動窯兒村村級主導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2021年,在他的帶動下,窯兒村通過種烏龍頭枝條人工栽培、加工和科研有機結合,在溫室大棚內實施反季節生產項目,試驗4批次成功生產反季節烏龍頭1300余斤,填補了西北地區嚴寒冬季無新鮮烏龍頭菜品的空白,為烏龍頭“一年兩茬”采摘提供科學依據。烏龍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將窯兒村群眾帶上了致富快車道。
因成績突出,馬甲平先后被評為甘肅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在他的帶領下,窯兒村先后被評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村、國家森林鄉村,窯兒村烏龍頭也獲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7/2212271101373c3128fc9d6017.jpg)
(窯兒村外出搞餐飲的老板小車開到了家門口)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