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3bb388dcb0d48364.jpg)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建設農業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97fbf9e93082124c.jpg)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胡川鎮緊扣全縣“4+2”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要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局,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以五大舉措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c423672c16b045bb.jpg)
培育多元富民產業,拓寬群眾增收途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在促進農業發展過程中,胡川鎮通過多種方式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今年全鎮共建成飼料玉米、蠶豆、馬鈴薯3個產業基地,累計種植飼料玉米9028畝,馬鈴薯1000畝,露天蠶豆1416畝,玉米套種蠶豆2190畝,輻射帶動農戶2012戶13261人。其中,以窯上村玉米蠶豆帶狀復合種植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建成了千畝玉米蠶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持續推進“糧改飼”和“作物帶間輪作”,切實發揮穩糧增豆作用。
![](/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5528f64c101b0e3d.jpg)
全力抓好秋收秋播,筑牢來年豐收基礎。在秋收秋播過程中,胡川鎮合理調度機械,充分利用晴好天氣,組織動員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和農戶大力開展飼料玉米收貯、蠶豆和馬鈴薯采收工作。全鎮青貯面積5388畝16164噸,黃貯3640畝10920噸,柳灣、寧馬等1000畝馬鈴薯基地全部完成采收工作。積極做好服務指導,多方協調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全力抓好冬小麥、冬油菜種植,結合土地治理項目,在祁溝村種植冬油菜1037畝(待明年收割后接茬種植千畝馬鈴薯),全鎮種植冬油菜3904余畝,冬小麥16000余畝,為農業豐產、農民豐收保駕護航,打牢來年糧食和農業豐收基礎。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現代化農業發展。通過建立健全“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的三者利益聯接機制,在王安村村集體領辦綠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扶貧車間一處,進行笤帚加工,投資50萬元新建標準化養牛場1座……截至目前,胡川鎮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種養殖合作社43家,農機合作社7家),持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fc152e08a08a7d49.jpg)
大力整治撂荒土地,促進糧食穩產增收。在對現有耕地實現精耕細作的同時,積極推進撂荒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胡川鎮通過落實科級領導包村、鎮干部包組、村組干部包戶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管理機制,引導全鎮群眾走出了一條“以種止撂、種養結合、以種帶養、種養雙收”的產業轉型新路子。
據胡川鎮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鎮長李子文介紹,嚴守耕地紅線,落實好“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大力宣傳耕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以及各種涉農惠農補貼資金政策的宣傳,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今年以來,胡川鎮累計整治撂荒地6000余畝,在祁溝村實施土地治理項目1300畝,在5村實施農機服務作業補助項目1500余畝。
![](/Files262/BeyondPic/2022-12/9/2212091145460c59129f1a1b6b.jpg)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過程中,胡川鎮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制度,建成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6家,累計培訓村級致富帶頭人共66名,完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面加強集體資產運營管理,強化農民群眾參與權和監督權,確保集體資產安全完整,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完善了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機制,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用財務會計代理全鎮村級財會業務,提升了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水平。全面運用“三資”網絡管理平臺,規范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建立了村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健全了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制度,對集體資產變動情況進行清理核實、查漏補缺,及時更新臺賬數據。截至目前,胡川鎮16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