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代表展風采】系列十
返鄉青年當代表 躬身履職有作為
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馬鹿鎮牌樓村村委會主任馬丁生
【開欄語】張家川縣、鄉鎮人大換屆以來,新一屆人大代表立足民族地區發展,全面深入調研,服務中心大局;發揮頭雁效應,爭當致富能人,發展壯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密切聯系群眾,發揮代表作用,為民排憂解難,造福人民福祉;圍繞疫情防控、省級文明縣創建、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認真履職盡責,展現代表風采。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心系群眾所需,踏實扎根基層,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承諾,彰顯了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為張家川發展貢獻了力量。
![](/Files261/BeyondPic/2022-10/7/22100716489ae7e41beaed5cc6.jpg)
“有一種生活,如果沒有經歷過,你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如果沒有品味過,你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如果沒有擁有過,你就不會感受到其中的純粹”。這是一名大學生“村官”,馬鹿鎮牌樓村委會主任馬丁生的真實感受。2020年7月任牌樓村委會主任,去年新當選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他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毅然決然放棄了外出創業的機遇,義無反顧的參與到家鄉鄉村振興的大軍中,選擇了投身基層工作。他認為,“村干部在別人眼里就是跑腿打雜,甚至是無所事事的。我覺得群眾工作就是以小人生看待大世界”。
“既然到了基層,就得對得起所干的工作,對得起群眾,更對得起那些因工作而度過的時光。”年輕人的壯志豪情洋溢在這個34歲的年輕人身上。
常走訪、實交心,做聯系群眾的“親情官”。馬丁生把他的選擇歸結于情懷,不斷嘗試新的挑戰以豐富自己的閱歷。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如何盡快融入群眾、了解村情實際、熟悉農村工作,對馬丁生是一個新的挑戰。他總結了三點,“腿勤、嘴勤、腦勤”。剛到村上時,他穿的還挺講究,村民都用謹慎的目光打量著他,他意識到不能這樣穿著,要隨便一點,和村里群眾打成一片。有村民來村委會辦事,他就主動迎接,向群眾問一聲好、倒一杯水、讓個坐,去村民家里收合作醫療,黨支部書記交代的事一刻不耽誤積極去辦。逐漸在摸索和磨合中不斷適應著農村工作,并對這份工作充滿了自信。他認真研讀“三農”工作相關文件和精神,努力提高個人政策理論水平,在自己學習黨的理論政策的同時,為了使黨的方針、政策讓每一位村民知曉,他走家串戶,在田間地頭,講法律、講政策,講外面的世界,講許多致富的信息和成功的例子,直到群眾聽明白為止。
![](/Files261/BeyondPic/2022-10/7/2210071648274576650f2bbecf.jpg)
懂政策、知法規,做服務群眾的“明白官”。剛到村上開展工作就趕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當時面臨的形勢很復雜,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有的村民沒有一點林地,有的人戶口不在村里,卻在村里有大面積的林地,老百姓意見很大,可以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他們十分關注,但對這個初來乍到的“年輕人”也沒有多少信心,馬丁生憋足了勁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他跟村干部一起翻閱查看了累積多年的歷史檔案,翻山越嶺地拍照收集證據,情況理清了,檔案也整理了滿滿一柜子,他又跟其他村干部把收集的各種證據、數據向全體村民公示,逐家逐戶走訪,向群眾解釋政策,面對不滿的群眾,馬丁生心里雖然很緊張,但還是強壓著緊張,面帶微笑地向他解釋,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建亮點、樹典型,做科學發展的“先行官”。到村任職后,馬丁生帶頭和黨員、代表、部分群眾組成夜間治安巡邏隊,加強巡邏。積極爭取各方資金支持,硬化村內主巷道2900多平方米。為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馬丁生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拆除危舊房、空心房,動員群眾修建衛生廁所,修道路、砌水渠,使牌樓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指導群眾種植飼料玉米1200多畝,成為全村群眾的主導產業。今年準備修繕村內水渠,改善群眾出行……工作中雖然遇到過許多誤會、誤解,但他用實際行動為鄉親們造福祉,他的付出讓鄉親們改變了對他的偏見,為他點贊。
![](/Files261/BeyondPic/2022-10/7/2210071648f1666f680c4a9d64.jpg)
敢負責、善解難,做干部群眾的“靠山官”。村里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創業、務工,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生活上多有不便,他就常去村民家幫忙干農活、收拾家務和老人聊天。一位老人感動地說,“我家的娃娃們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剩我老兩口,馬丁生隔三差五就來看望我,有時碰上農活他也會幫我干,我感覺他就像我兒子一樣親切”。近兩年,馬丁生協助處理村務128件,救助困難群眾13人,免費為留守老人、特困供養群眾代購生活物資,辦理醫保報銷等21次,協助辦理小額貸款35萬元,成為了牌樓村真正讓群眾放心貼心的好代表、好干部。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馬丁生這個扎根農村的返鄉青年也逐漸學會了“十個指頭彈鋼琴”,承擔了村內硬件軟件大量工作,成了鎮村兩級負責任、挑重擔的骨干力量。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發揮代表作用、為民排憂解難,發展壯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憑著對家鄉的熱愛和為民服務的初衷,他踐行了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為家鄉無私奉獻。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