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521e772390b405ec.jpg)
劉堡鎮位于張家川縣中部,轄18村82個村民小組18408人,回族占81.2%。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劉堡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錨定一個目標,緊扣兩個定位,突出六項措施,抓實八項工作”的“1268”創建工作思路,亮目標、強擔當、促落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劉堡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4214c6c83228b1d7.jpg)
錨定一個目標不放松。堅持以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為目標,開展“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排頭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深化創建內涵,豐富創建形式,擴大參與范圍,提升創建水平,引導和激勵全鎮回漢干部群眾,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家川而努力奮斗。
![](/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8492245db8325648.jpg)
緊扣兩個定位創特色。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全鎮改革發展任務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緊緊圍繞張家川縣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這一中心任務,全面貫徹落實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立足劉堡區位優勢,拓展強化兩個定位:一是打造“烏龍頭之鄉”。推動烏龍頭產業提質增效,在現有規模基礎上補植補造2600畝,建成育苗基地1處,在川區建成5個烏龍頭反季節種植大棚;二是打造“兩個基地”,即張家川縣中部蔬菜產業園區和張家川縣現代肉牛產業園區。
![](/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b21da07e77401a0d.jpg)
突出六項措施強保障。一是抓黨建,強化政治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十二個必須”的重要思想,切實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實踐認同。二是抓宣傳,強化輿論引導。有效利用各種時間節點,通過標語橫幅、應急廣播、電子屏、宣傳資料、微信工作群等各類媒介做好宣傳,營造創建工作良好氛圍。三是抓制度,強化機制保障。健全鎮村、轄區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共創共建機制、目標考核機制、黨委議事機制、領導責任機制,實行鎮村“兩級管理網絡和責任制”,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抓重點,強化宗教事務管理。制定《劉堡鎮民族宗教工作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宗教場所“五進”活動,組織開展宗教領域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五是抓長效,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指導農戶和宗教場所對標找差距,開展自我排查,落實疫情防控重點措施。六是抓排查,強化矛盾糾紛化解。將創建工作與平安建設緊密結合,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充分發揮鎮綜治辦和司法所調解作用,鞏固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9c56822066c9a79e.jpg)
抓實八項工作干到底。一是開展全覆蓋爭創活動。在全鎮開展全面爭創工作,命名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示范單位、示范家庭、示范清真寺和模范個人,實現創建工作各領域“全覆蓋”。二是開展“八進”活動。切實發揮好鄉鎮機關、行政村、企業、學校、清真寺、“兩新組織”等創建工作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深入實施“七大工程”,力爭把“八進”活動做好做精,在全社會營造各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筑牢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三是開展民族宗教法治講座。以“法治凝聚共識,團結鑄就夢想”為主題,邀請宗教人士和各族群眾代表參加宣傳講座,把民族宗教政策宣傳落實到基層。四是開展民族團結文化下鄉活動。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石榴杯為主題,邀請文藝志愿者、書法家、攝影家、各族群眾代表進行知識競賽、書畫攝影展、文藝演出、節慶民俗大聯歡等實體化活動,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五是挖掘民族團結先進事跡。深入挖掘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打造劉堡鎮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在全鎮范圍內宣傳推介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六是開展莊天二級公路集中亮化。在二級路沿線實施“亮化工程”,改善各族群眾人居環境,解決群眾夜間出行難問題。七是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國土綠化活動。從劉堡村泰山廟到高家村廟兒川進行300畝面山綠化,以植樹護綠活動為抓手,發動各族群眾愛樹、植樹、護樹,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八是壯大培育一批富民產業。把加快產業發展作為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設縣城菜籃子基地和中部肉牛繁育養殖基地,吸納各族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8/17/2208172002da3a173af80303ab.jpg)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