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曉強帶領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觀摩評查組來張家川縣觀摩檢查工作。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黨代會精神,牢牢扛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圍繞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提升鎮村干部能力素質,確保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落地見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市委組織部班子成員和相關科室負責同志,全市各縣區組織部部長、分管副部長,張家川縣領導張思佳、劉云桂參加觀摩活動。當天,觀摩評查組通過現場聽取匯報、實地觀摩評查的方式,對劉堡鎮產業黨委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平安鄉黨建引領鄉村旅游發展暨餐飲技能人才培訓、恭門鎮天河村黨建引領產業片帶建設、張家川縣黨建引領餐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等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了解,并就全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現場交流學習。
張曉強強調,要充分認識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保障作用,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突出嚴的標準和實的舉措,統籌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黨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兩整治”等任務落實,著力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切實建強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要充實鄉村振興組織和人才力量,選優配強優秀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實踐鍛煉,突出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持續抓好鄉村振興“崗位練兵、業務比武”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能力水平。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工程“村集體經濟突破行動”,推行“黨建+合作社”產業發展模式,結合特色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創新發展集體領辦型、入股聯營型合作社,帶動合作社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集體增值、農民增收、產業增效。要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和有效實現途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法治平安鄉村建設、群眾精神文明建設和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文明創建等工作,充分調動農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參與村級事務和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為鄉村全面振興匯聚智慧力量。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緊扣落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有力抓手,緊盯“深化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目標,高站位謀劃推動,在全縣東中西部打造產業園區8個,輻射帶動15鄉鎮136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創新“N+3+1”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根據每個村的基礎條件組合發展小作坊、小養殖、小種植、小農機等多樣化產業(“N”小產業),結合單位消費、個人消費、社會幫扶三類資金,以需定產促進村集體農副產品消費,通過消費促農增收帶動村集體經濟提升。聚焦餐飲服務、畜牧養殖、現代飼草、特色種植和清潔能源、文化旅游“4+2”產業體系,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成烏龍頭村、花椒村、蔬菜村等特色經濟村,通過基層黨組織引領、特色產業輻射帶動,截止目前,全縣255個行政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655.74萬元,村均收入6.49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3萬元以上。其中,5萬元以上189個、占比74.12%,10萬元以上的24個、占比9.41%。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