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川縣各鄉鎮立足實際,將發展特色產業與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帶領群眾增產增收,實現推進特色產業與民族團結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不斷夯實民族地區發展根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9a589852ae150249.jpg)
5月的張家川縣恭門鎮風和日麗、景色宜人。位于恭門鎮天河村的靈秀源旅游合作社內,游玩、拍照的群眾絡繹不絕,隨處可以聽見人們享受閑暇時光的歡聲笑語。在這里,不管是游玩的人們、還是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不管是漢族群眾、還是回族或者其他民族的群眾,大家和諧相處,像一家人一樣,在這里,讓人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深深根植于各族群眾的心里,大家心連心、手拉手,同發展、共進步。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f469a9308f613c2c.jpg)
據天河村靈秀源旅游合作社管理人員唐虎林介紹,靈秀源旅游合作社目前分為養殖區、餐飲區、娛樂區三大塊,共解決就業40多人,其中漢族工人30名,回族工人10多名,工人按照崗位分工月收入到大概3000元到6000元不等,合作社還吸納了村子里的8戶群眾經營麻辣粉、燒烤類小吃,也為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F在是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比較多,尤其是星期天,游客量比平時會更多,有了人氣,大家的經營收入也會增加、增長。天河村是個回漢雜居村,群眾相處和融,誰家里有事情,都是互幫互助,誰家里有困難,都會幫著解決,村里的巷道、基礎設施這幾年越建越好,日子富裕了、生活環境變好了,大家的心更齊了,各族群眾更加團結。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700642a6eed909c3.jpg)
團結是發展的基礎,如今的天河村成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溫馨家園,回漢群眾正并肩共享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這里美麗綻放。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bf27442b4a798519.jpg)
“結婚以后有了孩子,這幾年就在家里看孩子,也不能出去打工,自從村里辦了合作社,我就來這里打工了,我在售票處工作,每天的工資是一百二,我們合作社里既有漢族、也有回族,大家相處都很融洽,也都很團結,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家里遇到困難,大家都互相幫忙。”面對記者采訪,靈秀源旅游合作社售票員陳淑娟說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989c1082222af0d6.jpg)
團結花綻放,城鄉展新顏。據恭門鎮人大主席馬小明介紹,按照縣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的總體要求,恭門鎮在天河村召開了全鎮第19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大會,對宣傳月活動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時,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恭門新變化”主題圖片展,實景體驗天河村鄉村旅游,實際參觀天河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帶動形成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進的宣傳教育格局。近期還會組織開展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千人宣講活動,邀請縣委統戰部宣講組到恭門鎮開展集中宣講,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主動學習宗教政策法規,正確看待國法與教規關系,引導各民族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和國家意識、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指導學校以“喜迎二十大·恭門新變化”為主題,開展民族政策法規知識競賽、趣味運動會、民族傳統文化展演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展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時代特征。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7aafbc61fb3af264.jpg)
民族團結情既體現在各族群眾的歡聲笑語里,也在美麗鄉村建的村頭巷尾。據了解,近期,恭門鎮將通過全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長廊,街道主干道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火車站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堅持線上線下宣傳相統一,構建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陣地,真正使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工作入心入腦。并通過“成立書記鎮長雙組長制的領導機構,開展專題學習研討交流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加快發展深度融合”三項舉措,全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集中解決矛盾問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和“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活動,助推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
![](/Files261/BeyondPic/2022-5/13/22051310207b061efbb962a8ee.jpg)
恭門鎮以產業發展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個縮影,以產業發展提質增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張家川縣走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示范路。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