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4/5/22040516064d4abe92376d4044.jpg)
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糧食安全。今年,張家川縣恭門鎮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把撂荒地整治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手段,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切實管好用活土地資源,讓昔日撂荒地變成今朝“希望田”。
![](/Files261/BeyondPic/2022-4/5/2204051606a71600b6f65553ee.jpg)
走進恭門鎮楊坡村的田間地頭,治軍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6臺大型旋耕機正在進行清除雜草作業,一片片雜草被連根拔起,在機械的助力下,原本荒蕪的撂荒地變成了可播種的良田。
恭門鎮副鎮長毛黎明介紹道,“今年,我們將通過三個手段解決撂荒地問題,一是通過申報種植補貼,提升群眾和新型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截至目前,申報飼料玉米,馬鈴薯,大豆,小麥,大豆,玉米復種5000余畝,補給資金340余萬元;二審通過申報高標準農田,方便群眾和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我鎮將實施高標準農田1.2萬畝,配套產業路水渠80余公里,涉及全鎮12個行政村;三是通過農資代購降低群眾和經營主體生產成本,三月份以來,我鎮幫助,代購化肥210噸,地膜30噸,均以低于市場價8%的價格送到群眾家中,不僅方便了群眾,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Files261/BeyondPic/2022-4/5/22040516067ee474b377bfac8f.jpg)
近年來,由于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子女進城陪讀,勞動力嚴重不足,撂荒地面積逐年增加。為此,張家川縣將撂荒地整治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有效解決農村撂荒土地“沉睡”問題,做到讓“閑地”新生、撂荒地變成“產業園”。
![](/Files261/BeyondPic/2022-4/5/22040516065c91477084f539e2.jpg)
“很高興遇到這么好的政策和機會,政府不僅給我送來了小麥和玉米種子,還定期安排技術人員來給我指導種植,今年收益肯定好。”楊銀才家玉米種植面積比較大,嚴重缺乏勞動力,近兩年他把遠一些的地撂了荒。今年,鎮上大力開展撂荒地專項整治工作,楊銀才積極響應號召,將自己撂荒的2畝土地重新復耕,通過種植洋芋和玉米增加收入。
![](/Files261/BeyondPic/2022-4/5/2204051606d5fcb85faf974790.jpg)
恭門鎮把恢復撂荒耕地生產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盤活土地,實現荒地變良田,向荒地要效益,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讓千畝撂荒田地重現生機,大力推進全鎮春耕生產工作,為全鎮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最基本的物質保障。
下一步,恭門鎮將持續加大力度推動撂荒地整治工作,“喚醒”農民手中沉睡多年的撂荒地,變成百姓心中“淘金田”,為農民致富增收擴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