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ee5453986dda1366.jpg)
近年來,張家川縣恭門鎮依托全鎮產業發展總體布局,結合 “一村一品”發展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群眾增收為目標,健全合作社組織,走產業化經營、科學化管理之路,全面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讓特色農業產業成為拓寬群眾增收的新渠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94b8d4c65759c3c4.jpg)
在天河村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基地施工現場,成片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整齊劃一,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給大棚加固骨架、覆膜。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481f3a1b7c5015be.jpg)
張家川縣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基地項目負責人孫樹高介紹道:“產業園計劃搭建11個大棚,現在已建成10個蔬菜大棚,1個鋼架草莓園還在建設中,預計再有一周就可以完工。
天河村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基地規劃總面積100畝,目前已流轉土地60畝,正著手建設果蔬大棚2400平方米、日光溫室1000平方米,基地建成后將集休閑觀光、趣味采摘、田間科技培訓為一體,為農業發展打好基礎。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1ec74da1a2429c07.jpg)
天河村黨支部書記黎萌說:“天河村現代產業觀光采摘基地,計劃種植西瓜,水果黃瓜,草莓葫蘆等果蔬品種,建成后將吸納本村60名以上群眾就近就地務工,有效解決我村剩余勞動力問題,進一步拓展群眾增收渠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042c315eb901fba6.jpg)
在毛磨村現代菌業基地里,標準化吊袋木耳棚、靈芝棚、平菇棚已經建成,只待菌棒“入住”。據了解,標準化吊袋木耳棚,采用全新的種植模式,可種植一萬五千棒左右,產值每棚十五萬左右,既節省了空間又增加了效益,大棚采用全自動噴淋裝置,霧化效果好,不僅節省人力還提高了效率。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c30d131cb4f8346d.jpg)
恭門鎮毛磨村黨支部書記蘇月玲說:“按照我村實際情況,毛磨村支部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村級產業,建成現代菌業基地,占地面積7畝的大棚10座,形成食用菌育種、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并帶動有意愿的群眾自己種植食用菌,合作社負責指導技術與收購,帶動全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8a9a5df8d95ed0a2.jpg)
恭門鎮圍繞“抓產業、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以溫室大棚種植為主的特色種植農業,不斷推進大棚種植產業向規模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恭門鎮副鎮長毛黎明說:“ 2022年,我鎮特色種植以食用菌和蔬菜大棚為重點,今年將建成各類大棚2000平方米,計劃5月份投入使用,預計年產值300萬元,純收入達100萬元,將通過2-3年的發展,在我鎮打造2處現代化的食用菌產業園,1處現代化的大棚經濟作物示范園,示范面積將突破200畝,預計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
![](/Files261/BeyondPic/2022-4/4/2204042003c0d58ccab8d393ee.jpg)
產業興旺是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恭門鎮將充分發揮當地資源與區位優勢,繼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探索“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用大棚種植促農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