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是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更是當前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工程。2021年以來,張家川縣張棉驛鄉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要求,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近日,記者來到張棉驛鄉采訪,站在該鄉廟川村的山頂上,一眼望去,一層層梯田依山勢而層層彎曲,順陡坡而塊塊遞進,一級一級布滿了整座山。
張棉驛鄉黨委副書記楊爾利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張棉驛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瞄準農田基礎設施薄弱這一突出短板,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破解原有土地田塊小、不連片、無法機械化作業等難題,不斷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據廟川村黨支部書記李逸楓介紹,之前廟川村的土地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田塊面積小,不便于機械化耕種,極大影響農民耕種收入。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2021年廟川村被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小田”變“大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據了解,2021年張棉驛鄉建設高標準農田16000畝,項目涉及廟川、和平、上蔣、喜灣、周家等村組。為了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張棉驛鄉高度重視,細化責任,明確目標,督促相關工作落到實處。通過面對面聽取民意、了解群眾意愿、算清對比賬,和群眾一起學政策、想辦法、解難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確保項目設計在充分征求民意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時積極與縣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整合優勢資源,合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張棉驛鄉副鄉長田選賢在接受采訪時說,下一步,張棉驛鄉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4+2”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高標準、全方位做好鄉村規劃編制工作。因地制宜提前做好飼料玉米、萬壽菊種植規劃。計劃今年發展烏龍頭種植3000畝,種植紫花苜蓿、飼料玉米5000畝。繼續扶持發展牛、羊、馬、鹿等特色養殖。進一步做實做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規范運行,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著力促進“一鎮一特”和“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大力打造宜居、宜農、農旅結合的美麗鄉村,推進生態型美麗田園建設,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