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陽光水岸小區是一個居住著577戶,1924人的大型小區,疫情防控任務非常繁重。在縣政協和縣發展改革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陽光水岸功能型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凝聚共建單位和小區黨員干部的廣泛力量,眾志成城,發出了“我們”團結抗疫的最強音。
“我們”聞令而動。
疫情就是命令。功能型黨支部堅決執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迅速行動,號召單位、小區黨員干部積極開展“雙報到、雙服務”活動。通知一經發出,黨員們聞令而動,共建單位黨員干部無一缺席;小區內黨員奔走相告,20余名教師踴躍報到,一些教師黨員因網課負擔重,擔心耽誤孩子們學習,委托家人加入志愿者隊伍;一名群眾志愿者用懇切的語氣,提出加入志愿隊伍的迫切愿望……一時間,你建陣地、我去宣傳、他來消毒,每個人化身為一面旗幟,“我們”的力量傳遞到了小區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群策群智。
面對小區住戶多、管控面大的實際,許多志愿者紛紛獻計獻策,自告奮勇承擔各自單元的防控和服務任務,迅速組建單元住戶微信群,成立“陽光水岸功能型黨支部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小組”,設置5個工作小組,將任務細化到每個領域、設計到每個細節、靠實到每個人頭。推薦產生了陽光水岸小區單元長、樓長、業主委員會委員建議名單,推行“樓長+單元長”工作機制,商定了核酸檢測組織工作預案,按照全縣統一安排深入宣傳,讓住戶做到了心中有數,營造了安靜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我們”一起堅守。
疫情防控伊始,群眾有的思想麻痹,有的過于緊張,有人無故頻繁出入,有人閑散聚眾,小區不能及時安靜下來,因此,做群眾的思想工作便成了首當其沖的工作任務。黨支部組織志愿者3次上門宣傳動員、逐戶排查摸底、逐人嚴查出入、定時院內巡邏,慰問困難住戶9戶,其中一名志愿者一個人一口氣跑遍了27層樓。一些教師志愿者更是將講臺“搬”進了小區,組成教育小分隊,網課、作業、值勤、入戶、巡邏成了他們每天的必修課。他們身披“紅馬甲”,面對新任務,“收到”兩個字成為他們的抗疫承諾。
“我們”同心同向。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我是星星點點的紅色,就像一簇簇奔放的火焰。我站在家門口,我是一堵墻,“我們”手拉手、心連心,這個冬天必將不太冷。我吹過你吹的晚風,你別來,我無恙,同待日出大地黃……我們未曾相識,你卻挺身而出。我們萬眾一心,同擊疫霾散去。“我們”將在黨支部的凝聚下,把“志愿”二字的兩個心匯成一條心,讓黨旗在陽光水岸高高飄揚。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