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采訪見聞(一百一十一)
馬鹿鎮篇:打造綠色生態旅游品牌讓群眾走上致富路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e2b05916a98510ea.jpg)
初秋的張家川縣馬鹿鎮滿目蔥翠,置身依山傍水寂靜的群山之中,青磚白墻的農家房舍整齊排列、漂亮精致的農家樂飯菜飄香,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坐落在關山草原腹地的花園村,家家戶戶庭前院后花開滿園,是張家川縣馬鹿鎮的一個生態旅游村,位于省道211線上,2018年獲得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花園村又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2fdd42c07b53128b.jpg)
作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之一,花園村在馬鹿鎮甚至張家川縣可謂大名鼎鼎。不過,其發展成就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只有荒溝荒地的貧困村,其發展致富的“妙招”便是鄉村旅游,依托石槽溝等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通過打造“吃、行、游、購、娛”特色產品,培育以鄉村旅游為主的旅游新業態,探索出建設現代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每到周末,馬鹿鎮花園村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度假觀光,走走鄉間、看看大草原、吃點農家菜。由于風光好,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業快速發展;▓@村四組村民馮小林一個人就養了4匹馬,放牧的同時開展旅游服務,他告訴記者,每天游客騎馬收入就達300元,可觀的收入讓他日子有了盼頭。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3dac4226f55f3fdd.jpg)
馬鹿鎮自然風光素有“清、幽、秀、雅、雄、奇、險、俊”的美稱。主要的旅游資源有氣勢雄偉的五龍山、風景秀麗的云鳳山、傳承悠久的太極八卦石、云鳳山省級森林公園,佛爺崖太極八卦圖遺址,老龍潭,小麥積,青石崖等。此外,林區生長有天馬、豬苓、黨參、柴胡等十幾味名貴中藥材,棲息著金錢豹、林麝、紅腹錦雞等51種珍禽異獸。旅游方式主要以農家樂、騎馬、蒙古包、釣魚、觀光為主。
從領略自然風光、打馬游草原、田園詩畫民俗風情之旅、最美鄉村生態休閑之旅等綠色生態游品牌的推出,馬鹿鎮以“生態立鎮”為發展目標,積極融入關山景區建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將目光投向鄉村,讓鄉村成為人們一解鄉愁的“棲息地”、農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3fb7857a3b5e4014.jpg)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馬鹿鎮緊緊圍繞“吃、行、游、購、娛”五大要素,積極融入關山大景區建設,打造生態旅游品牌,搞建設、做文章。
馬鹿鎮花園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寶介紹說,花園村積極在生態旅游方面“找出路謀活路”,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鼓勵村民建設農家樂和民宿等休閑娛樂寫生繪畫場所,積極吸引游客。目前全村種植花海50畝,綠化樹1000株,已建成“農家樂”4家,魚塘2座,并將開設跑馬場,攝影站等豐富旅游資源,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7342fa6da5646f68.jpg)
事實證明,花園村走出了一條發展致富路,引來了游客,吸納了就業,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談到今后發展,王文寶說:“按照文化+餐飲+旅游融合發展的模式,積極探尋鄉土人情與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在生態觀光、吃農家飯、住民居上做文章,不斷延伸農家樂產業鏈,力將打造花園村農家院落鄉村振興樣板示范點。成立村集體鄉村旅游合作社將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產業為基,彰顯農村的“土氣”,利用好鄉村的“老氣”,煥發出農民的“生氣”,做足鄉村旅游的生產之氣,生活之氣,生態之氣。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051e45b5e8e6928c.jpg)
花園村成功找到自身的發展定位,堅持“生態立村、產業強村、旅游活村、文化興村”的發展定位,整合各類資金,置換土地,修建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大力發展旅游合作社和農家樂,鄉村旅游已成為發展新動力,呈現出自然生態風貌保存完好、鄉土田園特色突出、森林氛圍濃郁、人居環境整潔、保護管理有效的生態宜居風貌,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蝶變。
馬鹿鎮的旅游發展勢頭一天比一天快,產業+旅游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已開啟,吃“旅游飯’不再是道邊擺攤。村里有勞動能力的人全部加入其中,旅游業也從粗放型、零散型向規范化、集約化轉變。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14c618e84fb282d3.png)
“我是今年開始接手云鳳山莊農家樂的,主要借助馬鹿鎮旅游資源,有很多人來旅游,人流量較大,來這里吃飯的人也多,自己經營農家樂,旺季每天能收入5000多元,現在過得就是小康日子!痹气P山莊農家樂經營者崔會軍提及現在的生活,臉上浮現著笑意。他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僅此一項,年收入就有20多萬元。
立足產業興旺,馬鹿鎮充分發揮特色文化優勢,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深入研究和探討馬鹿的人文地理知識和歷史文化淵源,突出特色,注重質量,把云鳳山、長寧驛、正覺寺、關山等打造成文化品牌,賦予更深刻的文化內涵,讓這里的文化得到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同時,擴大關山情文化藝術團規模,籌建關山風物博物館,把大關山的馬具、山歌、馬燈等具有代表性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整理,提升這些原生態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打造出一批具有馬鹿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5ebe4a3a17ec5859.jpg)
抓旅游業就是抓經濟發展,抓鄉村旅游就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笆奈濉逼陂g,馬鹿鎮將以鄉村振興為主題,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豐富旅游業態,帶動鄉村旅游再上一個臺階,將馬鹿鎮打造為全縣、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馬鹿鎮黨委副書記馬新元說,今后,馬鹿鎮立足關山林緣區優勢,找準生態功能區定位,融入關山大景區建設,圍繞“提升關隴古道風韻,發展生態旅游新鎮”,以“森林鄉鎮、生態旅游鄉鎮”為目標,充分利用原生態優勢和環境優勢,依托自然資源風光,建立種養殖基地為主的新生態旅游觀光帶,打造文化旅游基地,精心打造花園村省級示范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修建云風山游客接待中心1處,規劃建設觀光旅游通道,鼓勵周邊群眾建設農家樂民宿,推進生態悠閑旅游觀光帶建設,努力形成觀光、休閑一體化生態旅游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農民增收!
![](/Files261/BeyondPic/2021-9/24/210924095892eef57cc2cc43e7.jp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